我60岁在工地卖力,过年想坐高铁回家,没想到儿子竟说出这句话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今年已经60岁了,岁月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双手布满了老茧。

那天,寒风凛冽,工地上的钢筋水泥在我眼中仿佛没有了往日的冰冷,因为我心里揣着一个温暖的想法——过年回家。

我穿着厚重的棉衣,戴着已经磨破了边的手套,依旧在工地上卖力地干着活。汗水顺着我的额头滑落,滴在冰冷的泥土上,瞬间消失不见。


“老张啊,都这把年纪了,还这么拼命干啥?”工友小李打趣道。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心里想着:“还不是为了过年能多带点钱回家,给老伴儿和孩子们买点好东西。”


终于,到了年底,包工头给我们结算了工资。我小心翼翼地数着那一沓厚厚的钞票,心里满是激动。

“爸,今年过年回来吗?”电话那头,是儿子的声音,带着几分期待。


“回,当然回!”我满口答应,仿佛已经看到了家里热腾腾的饭菜和孩子们的笑脸。

“那你买票了吗?要不我帮你看看买票难不难?”儿子关切地问。


“我还没买呢,想着到时候去车站买也行。”我实话实说,心里想着,自己这么大岁数了,也没坐过高铁,这次回家正好体验一下。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爸,要不你还是别坐高铁了,人又多,你又不懂怎么操作,万一出点啥事儿……”


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儿子竟说出这句话。我本以为他会很高兴我能坐高铁回家,毕竟这是我们村少有的事。

“没事的,儿子,我这么大岁数了,啥没见过?高铁有啥难的,到时候我跟着别人学就行了。”我故作轻松地说,不想让他担心。


但儿子似乎很坚持:“爸,你还是听我的吧,坐长途汽车回来,虽然慢点,但安全,也省心。”

我叹了口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我知道儿子是担心我,但我也想让他知道,我还没老到连高铁都不会坐的地步。


“行,那我就坐长途汽车吧。”我妥协了,但心里还是有点小失落。

挂断电话后,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我都在想着儿子的话,心里五味杂陈。


长途汽车上,人挤人,空气浑浊。我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我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从来没喊过一句累。现在老了,本想坐个高铁体验一下,却被儿子阻止了。

“老张,你这是要回家过年啊?”旁边的一个乘客和我搭话。


“是啊,回家看看老伴儿和孩子们。”我微笑着回答。

“你这岁数了,还出来打工,不容易啊。”乘客感慨道。


“嗨,都是为了生活嘛。”我叹了口气,心里想着,其实我也想在家享清福,但孩子们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终于,长途汽车到站了。我拖着沉重的行李,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看着村里熟悉的景象,我的心情好了许多。


“爸,你回来了!”儿子和儿媳在门口等着我,脸上带着笑容。

“嗯,回来了。”我笑着回答,心里想着,还是家里好啊。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气氛温馨而欢乐。我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感到很满足。

“爸,今年你在工地上干得怎么样?”儿子关切地问。


“还行,就是累了点。”我实话实说。


“那你明年还打算出去打工吗?”儿子又问。


我愣住了,没想到儿子会这么问。我本以为他会劝我在家休息,毕竟我已经60岁了。

“我……我还没想好呢。”我支支吾吾地说。


“爸,其实我和你儿媳商量过了,你现在年纪大了,别再出去打工了。我们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能养活自己。你就安心在家享福吧。”儿子认真地说。

我听着儿子的话,心里一阵感动。原来,儿子不让我坐高铁,是担心我在路上出意外,而不是觉得我老到连高铁都不会坐。


“好,好,我不出去了。”我笑着点头,眼眶里有些湿润。

那一刻,我明白了儿子的用心良苦。原来,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关怀。


年后,我留在了家里,和老伴儿一起种种地,养养花。偶尔,我也会去村里串串门,和乡亲们聊聊天。我发现,原来生活也可以这么简单而幸福。

然而,村里的一些风言风语却让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有人说:“老张啊,你这儿子真是白养了,连高铁都不让你坐。”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笑着摇头,心里想着:“他们哪里知道,我儿子这是为了我好呢。”

但我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些人认为,只有坐过高铁、见过大世面才算是有本事;而有些人则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


而我,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家人的陪伴。至于那些风言风语,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毕竟,生活是自己的,自己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