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看俺老孙 ■素材:周长贵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我叫周长贵,是清河县周家村的一个农民。说起我的经历,还得从1988年说起。那一年,我们村里人都说我是个可怜人,因为我老婆王翠花得了重病,整天躺在床上起不来。
那时候,我们村里人大都靠种田为生。我家有三亩薄田,种些水稻和蔬菜,每年收成也就够糊口。可自从翠花病了,医药费就像个无底洞,我东拼西凑,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连祖传的铜镜都当了。
那年秋天,我女儿周小蝶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她从小就争气,在村里上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记得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田里收稻子,小蝶捧着通知书跑到田埂上,远远地就喊:“爸,爸,我考上了!”
看着女儿手里的录取通知书,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高中要交的费用可不少,再加上翠花的病,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听着隔壁病房里翠花痛苦的咳嗽声,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找了村里的牛二叔。他在县城里开了个红薯摊,生意还不错。我想跟他学学做生意的门道,好歹能多挣些钱。牛二叔见我诚心,就教了我挑选红薯、蒸制红薯的技巧。
“长贵啊,卖红薯看着简单,可要做好也不容易。”牛二叔一边给我演示怎么用竹签试红薯是否熟透,一边说道:“要选个好位置,最好是学校、医院门口,那里人多。还有啊,天冷的时候,红薯要多蒸几次,保持热乎乎的,这样才能多卖些。”
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记着,想着等回去后买辆二手三轮车,改装成卖红薯的摊子。可就在这时,医院传来消息,说翠花病危了。我赶紧往医院跑,可还是没赶上,翠花就这么走了。
临终前,翠花拉着我的手说:“长贵,你要好好供小蝶念书啊。我们家就这一个女儿,可不能让她像我一样没文化。。。。。。”说完这句话,她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料理完翠花的后事,我发现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除了债,就剩下一张全家福照片,还是前年春节照的。照片里,翠花穿着她最喜欢的那件花布棉袄,小蝶站在中间,梳着两条小辫子,我站在一旁,还算红光满面。
那天晚上,我看着照片,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小蝶蹲在我身边,轻声说:“爸,要不我不去读高中了吧。。。。。。”
“不行!”我一下子站起来,“你妈临走前就说了,让你好好读书。你放心,爸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第二天一早,我就跟牛二叔借了两百块钱,买了辆旧三轮车。那三轮车虽然破旧,车轮也有点歪,但好在结实。我用木板在车斗上搭了个棚子,又找来几个保温箱,这就算是我的“红薯流动小店”了。
每天凌晨三点,我就得起床。先去批发市场挑选新鲜的红薯,然后推着三轮车回家,把红薯洗净切块,放进大铁锅里蒸。等到东方泛白,我就推着冒着热气的三轮车,往县城赶去。
那时候的清河县,还没有多少高楼大厦。街道两旁是低矮的平房,晨雾中飘着各家烧煤的炊烟。我选择在县一中门口摆摊,那里学生多,生意应该不会太差。
清晨的县城街道上,三轮车的轮子碾过地面,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寒冷的风吹得我直打哆嗦,我不停地搓着手,哈着气,想让自己暖和些。这时候,街上偶尔能碰到些摆早点的商贩,大家彼此打个招呼,就各自忙活去了。
头几天的生意并不好。我不会叫卖,就傻愣愣地站在三轮车旁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有时候,会有学生停下来问价钱,我连忙说:“两毛钱一个,都是新蒸的,热乎着呢!”可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看看就走了。
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做生意的门道。天冷的时候,我就多准备些姜茶,免费给买红薯的学生喝。雨天的时候,我就支起把大伞,让学生能遮遮雨。日子久了,来买红薯的学生也多了起来。
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学生买了个红薯,可掏遍了口袋也找不出钱来。她涨红着脸,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看她可怜,就说:“没事,下次再给也行。”没想到第二天,这女学生真的来还钱了,还特意多买了两个。从那以后,她常常来光顾我的摊子,还给其他同学介绍。
渐渐地,我的红薯摊有了些固定的客人。每天早上七点半,县一中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来买早点,我的生意也就开始忙碌起来。到了中午,我会把三轮车推到医院门口,那里也能卖不少。
虽然每天能挣个二三十块钱,但要供小蝶读书还是远远不够。我又想到了个主意,晚上回家后,我就把剩下的红薯做成红薯干,第二天带到城里卖。没想到这红薯干还挺受欢迎,特别是那些在办公室上班的人,总爱买些当零嘴。
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看着小蝶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心里就踏实。每个月发奖学金的时候,小蝶总会偷偷塞给我一些,说是为了给我添置几件新衣服。可我哪舍得啊,都存起来准备交下学期的学费了。
有时候下雨,我就得顶着雨幕推车。塑料雨衣上全是水珠,裤脚湿漉漉的,鞋子里灌满了水。但我从来不叫苦,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希望。小蝶放假回来看到我这样,总是心疼得直掉眼泪,可我却觉得值得。
1995年,小蝶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学。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给一个老太太包红薯。我的手一抖,红薯掉在了地上,可我根本顾不上捡,蹲在路边就哭了。路过的顾客们都说:“贵叔,你这是怎么了?”我擦着眼泪,笑着说:“我闺女考上大学了!”
那天晚上,我特意去市场买了两斤猪肉,给小蝶炖了个红烧肉。看着她风卷残云地把肉扫荡一空,我心里热乎乎的。可我不知道,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我们父女俩。
到了大二,小蝶谈了个对象,是个城里的大学生,叫陈光明。刚开始她没敢告诉我,直到有一天,那个男生要来家里看看。我连忙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特意去集市上买了些水果。
可那天,我永远都忘不了。陈光明开着辆漂亮的小轿车来了,身后还跟着他爸妈。他爸穿着笔挺的西装,妈妈提着名牌包包。一进门,他妈妈就皱起了眉头,嫌弃地看着我们家的土砖房。
“这就是你家啊?”陈光明的妈妈环顾四周,语气里满是轻蔑,“小蝶,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蝶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我赶紧说:“我,我是卖红薯的。。。。。。”
“什么?卖红薯的?”陈妈妈一下子提高了声调,“光明,你要娶个卖红薯的女儿?让人知道了,我们陈家的脸往哪搁?”
陈爸爸也冷着脸说:“这门亲事免谈。一个卖红薯的穷光蛋,也配做我们陈家的亲家?”
我站在那里,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蝶抱着我的胳膊,泪水夺眶而出:“爸爸不是穷光蛋!他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
陈光明站在一旁,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叹了口气说:“小蝶,对不起,我。。。。。。”
他没说完,他妈妈就拉着他往外走:“走走走,这种地方,我们一分钟也不要多待!”
送走了陈家人,小蝶扑在我怀里大哭。我抚摸着她的头发,心如刀绞。我知道,是我连累了女儿,让她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那天晚上,我一夜未眠。我从床底下掏出了所有的积蓄,数了又数,一共才三千多块钱。这点钱,连个像样的房子的首付都付不起。
第二天一早,我仍然推着三轮车出摊。可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的红薯特别不好卖。到了中午,还剩下大半筐。我蹲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意识到,我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忽然,我想起了牛二叔说过的话:“长贵啊,你要是真想做大,就得学着创新。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光卖普通红薯可不行。”
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琢磨着怎么能把红薯做出新花样来。经过多次试验,我研制出了几样特色产品:香酥红薯条、红薯糕、红薯汤圆。尤其是那个红薯汤圆,用红薯泥包裹着花生馅,香甜可口,深受欢迎。
我租了个小店面,把它取名叫“贵叔红薯”。店子虽小,但是生意红火。渐渐地,不仅周边居民经常光顾,就连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一年后,我开了第二家店,然后是第三家、第四家。。。。。。
到了1998年,“贵叔红薯”已经成了清河县的一张名片。我也从当初的街边小贩,变成了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老板。更让我高兴的是,小蝶研究生毕业后,主动回来帮我打理生意。
那天,我正在新开的店里忙活,突然听说陈光明来了。他穿着普通的T恤牛仔裤,站在店门口欲言又止。看到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周叔叔,对不起!”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进来坐吧,尝尝我们店里的新品。”
正说着,小蝶从里屋出来,看到陈光明,她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要不要尝尝我爸做的红薯汤圆?这可是我们店里最受欢迎的。”
陈光明低着头,声音哽咽:“小蝶,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你们。。。。。。”
我悄悄走开,留下他们两个说话。站在店门口,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想起这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万千。
突然,小蝶从后面叫我:“爸!”
我转过身,看见她眼圈红红的。我张开双臂,轻声说:“闺女,爸爸终于配得上你了!”
小蝶扑进我的怀里,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襟。此时的夕阳正好,金色的阳光洒在父女俩的身上,映照出两个相依相偎的身影。
人们常说,勤劳致富,可有多少人能懂得这份艰辛?十年寒窗,需要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坚持?父爱的分量,又该如何衡量?或许,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依然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