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没有朋友,习惯独来独往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年以后,朋友越来越少?

其中有一个扎心的回答:生活一地鸡毛,聚会变得非常奢侈。

深有同感,四十以后,我们越来越发现,朋友这个词语,仿佛从生命中消失了,很多时候,都习惯了独来独往。

大部分的关系,一边相遇,一边离散

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呼朋唤友,不论去哪里,都有朋友作陪。那时候,总觉得这样的友谊会天长地久,但进入中年以后才发现,保持一段关系,其实是很困难的。

我在大学时期,曾经有过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在草坪上看夕阳,我们总是形影不离。

我的性格大大咧咧,她跟我差不多,两个人说话都很直接,而且经常相互调侃,但只要需要帮助,又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这样的友谊持续了三年。毕业以后,我在温州工作,她在上海打拼,彼此几乎不再见面,只靠着信息偶尔联络。

之后,她回到老家,很快结婚。我也慢慢进入婚姻状态,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有时候打开对话框,确实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分享。

所以,人生是分阶段性的,朋友也是。这辈子,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朋友,有些陪我们走一段,有些陪我们走一阵,大部分都是一边相遇,一边离散。

低质量的交往,不如不交

我在学校任职期间,有一位比较要好的同事。后来,她也从学校离职,自己开办了培训机构。

有一段时间,我们走得比较勤快,经常会一起吃饭、聊天。

但每次跟她在一起,她总显得很忙碌,不是在回复家长信息,就是在接电话。

我感觉这样的交往,很没有意义。

于是,当她再次发出邀约信息的时候,我就找各种理由搪塞了。

朋友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两个人难得见面,如果总是在聊天的时候,去做别的事情,那么这种氛围感就会被破坏,你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与其,在这样的关系中内耗,那么还不如一个人听音乐、爬山。

无效的好友和多余的物品,其实是一样的,就算你把她请进你的生命里,也是在消耗你的时间,不可能跟你有交集。

与其花时间去朋友,那么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享受自己的生活。

没有朋友,可以看看山,看看水,阅读一些好书,就算一个人,也会有另一种充盈和满足。

朋友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静

在网上有一组数据:

人这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的确如此,人与人总是一边相遇相知,一边擦肩而过。

我写作七年,自己做账号四年,朋友越来越少,生活也越来越静。

我学会了一个人爬山,一个人游泳,一个人骑车,一个人看落日。

无人问津的日子里,我敲打着键盘,输出了上百万文字;没有朋友的年月里,我学习拍摄,一个人对着手机,反复练习解说的姿势。

就像余华说的:

我不再装模作样拥有许多朋友,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一个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寂寞会带给我空虚这样难以忍受的折磨。没关系,我宁愿用自己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愿用耻辱去换取那些表面上的朋友。

朋友之间,到底能走多久,其实真的看缘分。缘分来了,交往一阵子;缘分尽了,或许永不相见。

到了一定年纪,不再渴望把别人请进我的生命,一个人独来独往,也有另一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