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6旬老兵回大陆探亲,发现妻子已另嫁他人,哭着问:我还能再娶你一次吗?

有人说:爱情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有的早早入土,有的刻骨。

时隔38年,有情人终于重逢,而最最重要的是两人都没有忘了彼此,38年,一切都变了,回家发展迅猛,家乡的小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房子平地而起。

唯一不变的是杨熙志与冯桂英的爱情桥梁。

在70年代,包办婚姻,娃娃亲很盛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难有纯粹的爱情,但杨熙志与冯桂英之间的爱情胜似亲情。

从小冯桂英和杨熙志就是邻居,年龄又相仿,经常在一起玩耍,后来,村里开了间学堂,杨熙志就带着冯桂英去学堂门外偷偷听讲,识字。

因为家里贫穷,付不起学费,所以他们这些想学习的娃娃就在门口旁听,老师怎么会不知道,但老师也可怜这群娃娃,每次有人来旁听,就把门打开一点,听得更清楚。

冯桂英家里没有车,每次都是杨熙志拉着小平车带着她去学堂,俩人算是青梅竹马,也互相喜欢着对方,长大后冯桂英每次下地干活,准能看到杨熙志在帮她。

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他们的,都知道他俩打小是一对,每次路过都会调侃几句“啥时候吃喜糖啊”,这时候冯桂英就羞红了脸,而杨熙志则会回一句“早晚的事!”

网图,图文无关

一段时候后,两人也老大不小了,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于是杨家就带着东西来冯桂英家提亲,冯家父母都知道杨熙志有志气,肯吃苦,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只是当时家里情况不太好,也没有大办婚礼,只是简单摆了几桌,杨熙志总觉得亏欠冯桂英,结婚以后,把她当小孩宠,从来不让她下地干重活,也会去集上给她买爱吃的点心。

剧照,图文无关

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全国大肆招兵,宣传说保一生荣华富贵,立了功更是可能当大官,这个消息对杨熙志这种缺钱的青年来说,简直是伊旬园的苹果,诱惑极大。

于是他二话不说就参了军,回家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冯桂英,冯桂英怕他太苦太累,于是趁杨熙志收拾东西的时候偷偷杀了只鸡给他煲汤。

杨熙志喝完汤后,深深地抱住了冯桂英,他将凭着这一个短暂的拥抱度过没有她的38年,临走前冯桂英给了他一张自己的照片,对他笑了笑说:“想我了就看看”。

杨熙志温柔地擦去了妻子脸上的泪珠,转身跟着大部队走了,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分开,都没想到这一走,竟三十多年不能再见。

参军后,杨熙志时常想念自己的妻子,在他胸口的口袋里,装的是她的照片。起初还能往家里写写信,后来国军接连后退,只能留在台湾,并断掉了与大陆一切的联系。

杨熙志很伤心,他明白再见到自己的妻子不会那么容易,每到晚上,他就彻夜难眠,他用双手紧紧抱住自己,就像当初那个拥抱一样,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这边冯桂英的母亲见杨熙志还不回来,就认定他已经去世,一直在劝杨桂英再嫁,杨桂英哪能同意,但父令如山,在一次次相逼中妥协了。

1987年,两岸的“桥梁”开通了,这个消息一发出,就牵引着大陆同胞们的心,杨熙志也不例外,立即办理手续,但因人数太多,当年并没有回家。

而冯桂英如今也老了,还有一个孩子,她的丈夫在几年前也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她不禁想,熙志会回来吗?

1989年,杨熙志申请回国成功,他兴奋不已,赶忙回到住所收拾东西,随便收拾了几件衣服后,他兴奋地拿起一枚手镯,这是他用他的第一份工资买给冯桂英的。

他攥着那个手镯坐上了回家的车,他在车上祈祷,希望自己的爱人,依旧健康,依旧开心地活着。

回到家后,他问了街坊邻居关于冯桂英的事,都说冯桂英现在过得不错,这让杨熙志的心沉了下去,他找到了昔日的好友,让他带他去找冯桂英。

路上他的好友说了冯桂英再婚的情况,但杨熙志并没有因为她的再婚而生气,而是问她的新丈夫对她好吗?他的好友听到这不禁地流下了泪。

到了冯桂英现在的家里,杨熙志整了整衣裳,撩了撩头发,迈着激动的步伐进去了。

“桂英!我回来了!”

“嗯……你是?”冯桂英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像他的脸上看着,“熙志!是你!”,她奔跑着来到杨熙志的身旁,两人再也忍不住泪水,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冯桂英问了他的情况,又说自己对不住杨熙志,无奈再婚,但听完这话的杨熙志掏出手镯“我可以再娶你一次吗?”

冯桂英泪如雨下哭着点头,这对阔别半个世纪的夫妻,终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又走到了一起。

爱人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没有血缘关系亲人,这段爱情佳话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来源:记录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