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女孩聊天至凌晨痛哭,哭诉原因均指向父母

四个女孩聊天至凌晨痛哭,哭诉原因均指向父母!

父母爱不爱你,其实不必问,你回头仔细看看,想想,答案都在细节里。

湖北

10月9日,几个女生在寝室里聊天,本是很日常的交流,不知道怎么就说起了家庭,这一下就不可收拾了,四个女孩从开始聊到了凌晨三四点,一晚上都是哭哭笑笑,她们聊到的是什么,是原生家庭。

有些人说这几个女生都不太懂事,不知道感恩,对此我是反驳状态的,多出去走走问问,几乎绝大多数家庭总有个别受气包,这已经成了惯例。

让我意外的是,她们几个人刚好凑在一起,又刚好都是那么惨,一个个都那么委屈,聊得什么,女孩在视频里没有介绍。

但是看到镜头里的女生,要么掩面抹眼泪,要么垂下头,眼圈里噙着泪,其伤心程度不言而喻。

昨天我写过一篇文章,女生结婚的前一天妈妈和哥哥吵架,在这之前妈妈表示不会把彩礼还回来,当天也没有给女生送亲,彩礼问题妈妈讲,生儿子就是要花钱,女儿就是要赚钱,民间那句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果然符合某些人的特征。

曾经跟一个很勤劳的女孩聊天,他们家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是最小的,招娣、牵弟是女生们的名字,在这种期望中生出来的儿子,待遇自然不用想,她们家女儿会主动要点彩礼回馈爸妈,但是爸妈没有办过酒席给她们,因为在很大年龄生的弟弟,儿子结婚前老爸就交代,到时钱不够每人帮一点。

万幸的是,最小的弟弟虽然很受偏爱,但还没有彻底废掉,知道自己努力,三观也还行,没有问姐姐拿钱娶媳妇。

这种偏爱,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有,但是一帮儿子的家庭也会有,曾跟一个叔叔聊天,他兄弟两,哥哥好吃懒做,娶得媳妇能干聪慧,结婚时老母亲还帮建了砖瓦房,而这个叔叔则不一样,哥哥娶完媳妇,家里米都不剩几颗,叔叔谈好的对象也崩了,妈妈给他张罗了一个身体轻度残疾,还不太精明的媳妇。

哥哥盖房时的钱,其实大多数还是叔叔婚前赚来交给母亲的,这种偏爱在那个孝顺的年代和孝顺的孩子面前根本无从反驳,说了就是大逆不道,母亲再来一句日子还长你慢慢努力,聊到这个话题时,问叔叔怨恨吗?他苦涩的笑了笑。

这样的偏爱很多很多,我在评论区看到一位网友说,他问妈妈为什么弟弟从小读私立还有陪读,而自己却只能在姥姥家寄人篱下,小升初被村里男孩欺负从二楼跳下去,母亲就大声打断。

原生家庭的不幸,大多来自偏爱

失望都是一点点攒出来的,就像一个家庭的家务活那样,男女在一起死看不下去的那个人在做,几个孩子在一起也是好使唤的那个人在做。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大多数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不再是吃不饱穿不好,而是对几个孩子的偏爱,才让某一个记恨一辈子。

这一点作为家长应该好好思量一下,当一个人真正懂的时候,是在自己有孩子后才会发现父母是不是真的爱你。

《原生家庭》这本书里曾说过父母类型,健康和有毒,书中写到很多父母是有毒的,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发表个人观点,跟父母保持一致是最高觉悟,这种家庭的孩子,常年在压抑中成长,性格是有缺陷的。

现在大家讨论的原生家庭不幸其实都是情绪罢了,2018年有一篇长文“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引起家庭教育的讨论热潮。

90后的父母反向式带娃被人调侃太轻松,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孩子的真实感受,有多少父母知道“一个孩子从小就当父母的父母,活得有多累”。

家庭从来都是港湾,希望每一个父母都学会均衡照顾孩子的情绪,健康的家庭没有偏爱,言论是自由的,也希望孩子们学会自我成长,毕竟不是每个父母都天生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