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因阳光变化无常而起的小感伤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偶尔会有点阳光。

这让我想起了自个老家的院子,之前下午在老家待着的时候,平房的院子里时阴时阳,不断地有云雾飘过,打断阳光的直射,水泥地面散发着阳光那热烘烘的气息,夹杂着屋外有些刺鼻的青草味和土腥味。房子已经有些年头,水泥的烟灰味、墙上灰泥味也在老家的味道里若隐若现。

因为是在大山里头,人烟稀少,所以异常安静,安静到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轮廓逐渐硬朗起来,和周围坚硬的东西磕磕碰碰,发出一些细碎的声音。

我在老家时总是感到无聊,因为那个房子几乎是除了几件基础家具外一无所有,平时只有爷爷会进来坐坐或者就枕着一块木头和衣服在沙发上午睡,守着这个房子。

我原本是很讨厌下午的,因为我总是熬不住在下午的时候睡着,醒来的时候正好是天黑的时候,屋里一片漆黑和寂静。因为害怕,所以我总是努力留住阳光,留住白天的记忆,但我每次都是在恐慌和紧张中入夜。有时醒得晚,睁眼看不清周围的环境时,模糊了时间时,那种瞬间心跳如雷的恐惧感让我至今难忘。

但更早的时候,我还没上学的时候,一大家子整整齐齐地住在老家的平房里,夏天的下午,有时去山上的墙壁上刮五颜六色的泥土,弄得一身脏后,去水井打上一桶水,整个人坐进桶里,泡着冰冷的井水,晒着温暖的、金黄的阳光,一个小孩一个桶或者一个盆,叽叽喳喳地为一些小事吵着。

傍晚的时候,可能会开一下那个老旧的收音机,收听着里面夹杂着沙沙声的新闻或者音乐,也不知是老家那里信号不太好还是收音机太旧了。旁边还留有一些古早的盘片,听得最多的还是任贤齐的歌,特别是他那首《伤心太平洋》,可以让我直接穿回父母新婚的那个年代。

小的时候随着大人的口味看过很多港片,略显暗黄的色调,略低的像素,漂亮年轻的姑娘,粗犷又直球的粤语……还有父母那些老旧的照片,牛仔裤、喇叭裤、夹克、大波浪和红唇……都是典型的那个年代的味道。

童年总是不完美地让人不断地回想起来,尽管它可能在之前的你看来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但它仍然能让你对它念念不忘,像是初恋一样。

也许是因为我们一边走一边温习着过去的记忆,因为童年的时间段最早,所以被回忆的次数最多,所以,我们对它的感觉也就最熟悉。人总是趋向于选择自己更熟悉的事物,无论是环境,还是情感,因为我们总是本能地寻找着安全感。

长大后,理智让我包揽了更多的责任,我有无数次机会可以靠近我的童年,可以去抓住那些热闹的温暖,但我仍然还是不顾一切地选择了继续前行,走得越来越远,失去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