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伙,放羊16年,被全村人耻笑,35岁身价百万,娶研究生媳妇
讲述:董辉拙
整理: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钱为了什么?!娶媳妇。娶媳妇为了什么?放羊娃,生孩子,生了孩子干什么?放羊。”这样好像是一个圈子在不停地循环,但这确实是我的人生。可能很多人觉得,一个放羊娃能有什么出息,能造飞机还是大炮?我造不了这些,但我能让人吃到没有注水的羊肉。
我在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放羊了,放羊这个工作,在我身上是第四代人,对于放羊,我比谁都有经验,放羊就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产业”。
整整16年时间,从刚开始的97只羊,到如今的859只羊,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还娶了研究生媳妇。可谁能想到,我被全村人耻笑了16年,忍辱负重,不被理解,不被支持,那又如何?别人看的是你的名利,而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足够了。
1987年,我出生在陕西北部的一个山沟沟里,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辈子辛辛苦苦把我们三个孩子抚养长大,属是不容易。小时候家里穷,看见别人吃糖果会馋的流口水,妈妈总说“过几天就给你们买”,然而过了很多天,依旧没有吃到糖果,再也不相信妈妈的话了。
我们家种七八亩地,还有上百只羊,可以这样说,从我太爷爷开始,我们家就是以放养为主的。即使是在公社时期,我们家人不是养牛就是放羊,放羊也成了我家的传统职业了。
但爸爸还是希望我们兄妹三个能够读书,不要再干放羊的活。我从小性格木讷,不太善于表达,学习成绩中规中矩,谈不上好,也不能说差,总之就是中上游徘徊。我是家里的老二,比起妹妹,她要比我优秀许多,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可爸爸有重男轻女思想,心里很清楚,不管妹妹多多少书,迟早是要嫁人的,等于给别人家培养儿媳妇。可我不这么认为,都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但凡妹妹有良心,懂得感恩,以后出息了也会回报父母的。
高三年级时,因为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难上加难,再说爸妈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我和哥哥娶媳妇,哥哥已经20岁了,按照农村的习俗,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最起码要做准备了。
我学习一般,考大学的几率自我感觉渺茫,而妹妹不一样,全校前几名,考个一本是没问题的。
我和爸爸在放羊的时候谈了一次心,明确告诉爸妈,我不想考大学,因为考不上,即使考上个大专,毕业了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不如早做打算,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妹妹,既可以减轻爸妈的负担,也可以择优培养。
爸爸不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即使有些重男轻女,手心手背都是肉,最终同意我高中毕业另行打算,妹妹则继续读大学。
妹妹没有让全家人失望,高考后成绩达到了一本线,而且妹妹还信誓旦旦地说以后要读研究生,不管怎样,能考上一本,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亲自送妹妹到学校报到,她很开心,因为大学校园很漂亮,从此以后就要慢慢地从步入一个小社会,到省城生活了。我也对妹妹保证,只要有需要,家里肯定会支持,包括多给一些生活费。
回到家,其实有些心情压抑,因为不知道做什么,但我也知道一句话:行行出状元。
既然放羊成了我们几代人维持生计的办法,我何不也干这一行,并且科学的养羊呢?我们陕北植树造林这么多年,漫山遍野的苜蓿草,再加上菌草,养个三五百只很轻松。
爸爸并不希望继续呆在农村,他希望我能走出农村,哪怕是去工地打工,最起码可以去大城市。然而我没有这样做,接手过来爸爸的97只羊,开始了我的创业道路。
可能在农村的人都能理解,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差,不管你怎么做人,都是难以满足别人的嘴巴的。十多岁的年纪,确实该走出去,见见世面,还有可能认识城里的姑娘,而我觉得年纪小,又没钱,不如努力几年看看结果是怎样的,最起码给爸爸能省事。
我的性格很执拗,而且果断,说干就干。
村里人说东道西,觉得我没出息,守在农村,媳妇肯定娶不到,谁会嫁给一个放羊娃?我也知道,他们说得不无道理。
整整五年时间,我没有出过几次村子,除了必要的外出采购一些农用的物件和饲料,基本上都是在村子里度过。从97只羊到400只,而且换来了不少钱,用来建一所能蓄养一千只羊的羊圈,那是我的目标,也得到了爸爸的理解和支持。
日复一日,我也慢慢地开始在杨凌农校学习,参观,掌握新技术,聘请专家,十年磨一剑,在我28岁的时候,盖了两层小洋楼,即使没有媳妇,也在为以后娶媳妇做着准备。
妹妹研究生毕业后,嫁到了省城西安,和妹夫一同创业。每年过年都回来,而我也在妹妹的建议下,懂得了很多知识。可在全村人心里,我再怎么有钱,依旧是单身,依旧被耻笑,然而妹妹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对方也是研究生,是杨凌农大毕业的高材生,虽然长相不漂亮,但是过日子的那种,我很喜欢,她也不讨厌我,在妹妹的撮合下,我们在一起了。
被全村人嘲笑了16年,如今我也算是熬出了头,不仅娶了研究生媳妇,而且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也坚信,行行出状元,现在有了媳妇的帮助,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