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频繁被渣、反复堕落,原因可能有3点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可以称之为“一个美女的自甘堕落史”。

松子其实长得很美,性格温和,唱歌好吃,很能吸引异性的目光。

初看之下,你会觉得她应该能收获幸福的爱情、美满的人生。


但随着剧情推进,我们却看到她总是做一些很“愚蠢”的选择——

在学校当老师时,包庇偷钱的学生阿龙,结果被阿龙反咬一口,导致被辞退;

离家出走后,爱上一个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作家,常年受到对方的凌辱、打骂;

作家自杀后,又成了作家竞争对手的情妇,甚至公然跑到情夫家里耀虎扬威;

被情夫抛弃后,因为情夫一句“你确实很性感”而跑去去性女郎,出卖色相;

轻易相信一个搭讪的小混混,被骗财偏色,愤怒之下错手杀死了对方而入狱;

出狱后偶遇当年偷钱的学生阿龙,为了阿龙抛弃好友,自甘堕落,贩卖毒品……


就这样,她不断自毁前程,自掘坟墓,最终一无所有,孤苦伶仃地惨死在破旧公寓。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松子悲催的一生呢?

根据影片的内容线索,我总结出3点原因:

广州心理咨询心理咨询

广州心理咨询

求而不得的父爱

整个影片,关于松子的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她的鬼脸。

在一些紧张严肃的场合,她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做鬼脸,显得非常突兀。

这个鬼脸的来源是什么呢?

是为了逗她爸爸笑。


打松子记事起,爸爸从未正眼看过她,也从未对她笑过。

为什么呢?

因为呀,爸爸把所有的柔情,都给了生病的大女儿(也就是松子的姐姐)。

下班回到家,只陪伴大女儿;

假日买礼物,只买给大女儿……

在他眼里,小女儿松子宛如一个透明人。

唯有一次,爸爸史无前例带松子去游乐场,松子非常高兴,但爸爸却全程板着脸。

只要看到马戏团小丑表演,松子学着小丑冲爸爸做了个鬼脸,爸爸终于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松子开始有意无意地冲爸爸做鬼脸,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屡试不爽。


在心理学,我们管这个现象叫“条件反射”。

在松子心中,她是希望爸爸冲她笑的,只要她一做鬼脸,爸爸就会笑一下。

所以无形中,爸爸的笑,跟松子的鬼脸就联系在一起了。

后来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一到严肃紧张的不自在场合,松子就会下意识地做鬼脸。

比如包庇偷钱学生被反咬一口的时候,校长很生气地批评她,她心里明明很委屈很恐慌,却不自觉地做了个鬼脸,导致校长更加生气,直接将她辞退。

这个鬼脸,伴随了松子的一生。

对她而言,这既是创伤,同时也证明她对父爱深切的渴望。

广州心理咨询


竞争不过的姐姐

为什么松子这么渴望他的父亲对她笑呢?

这是因为:父亲眼里只有生病的大女儿,没有松子。

我们发现在病孩家庭里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替代儿童。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后,当时很多犹太人被残忍杀害。

所以存活下来犹太人父母亲就对新生的孩子说:“你不是为你自己活着,而是为你死去的哥哥叔叔舅舅活着。”甚至还用死去的亲戚的名字给新生的孩子命名。

于是,新生的孩子就成了替代儿童——

他不再是他自己了,而是代表某个死去的亲戚活着。


松子也是一个替代儿童。

因为爸爸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大女儿身上,从来不顾及松子的需求。

在爸爸看来,松子是健康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前途,理应照顾姐姐的需求与感受,不应该跟姐姐争财产争宠。

所以松子就无法真正地活出自己,只能为姐姐而活。

可她并不愿意当替代儿童,她想要获得父爱,想要跟姐姐竞争。

在离家出走之前,她紧紧掐住姐姐的脖子,大声嘶吼:“你一点也不可怜,你令人讨厌极了,我才可怜。”

在病孩家庭里,健康的孩子长年承受着父母亲的忽视,潜意识里会有一种声音:那我还不如病了算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造就了松子后期的堕落,因为她不想当个健康的孩子。

广州心理咨询

阴影&黑化

在电影里,松子的命运,似乎被附上了诅咒一样,不停地被伤害,不停地走向堕落。

荣格在他的理论中曾提出一个概念:

阴影。

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人性阴暗面,比如愤怒,恐惧,记录,伤感,抑郁。

但它也不全是坏的,阴影也有好的部分。

去做某一个工作,如果一个人有特别强的抑郁气质,那他的创作性,比如画画,写诗,做音乐,作曲,可能会与众不同。

在影片里,松子也存在阴影的部分,比如偷东西,撒谎,当小三,当性工作者,杀人等。

她在自己的阴影里越陷越深。


荣格的理论里还有另一个概念:

黑化。

在松子的命运里,她竞争不过姐姐,一直被父亲嫌弃,只能通过做鬼脸丑化自己,博父亲一笑。

这是她黑化的开始。

她其实长得很漂亮,唱歌又好听。


但她却在创伤的驱使下,一次次进入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一次次重复她过去诱人打骂自己、虐待自己的恶性循环。

父亲对松子的嫌弃与忽略,对松子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创伤——

在她冥冥的命运之中,她觉得自己是不配拥有好日子的,觉得糟糕的才是自己应得的。

也因此,她通过持续的自我黑化,形成强迫性自我重复,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最后,我想借助松子的故事,对那样同样从小不被爱的女孩们说一句:

无论如何,请好好爱自己,生而为人,你很矜贵。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Ta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