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 ▎背后真相是恐惧?(第1章)

大家好!我是成长

一个30岁的老阿姨


人生不同的路,有不同的成长,只有在成长中才能获得最高级的快乐,希望每个平凡的你,都能成长为不平凡的自己。

希望留下关注,让我们一起成长!



这一期:

拖延症 ▎背后真相是恐惧?


拖延症看着是小毛病,拖着拖着就成了心腹大患,有些人因为不好好学习,拖着拖着,毕不了业,有的人找工作的时候拖拖拉拉,跟很多好的工作失之交臂,还有的人因为拖延焦虑过度自责而患上了抑郁症,大把大把的掉头发。


有位朋友的女朋友更夸张,总喜欢把工作拖到快要交付的时间才去完成工作,有一次要写一份长达90页的项目报告,硬是拖到了最后48小时才开始工作,熬到最后半个小时才把报告交了出去,报告交上去后,他的女朋友两眼一黑,就栽了下去,吓得这位朋友赶紧叫了120送进了医院,去医院查了一通幸亏没事。



医生说,晕倒是因为疲劳过度血糖低的缘故,以为这位朋友的女朋友因为这件事而对拖延症肯定会改,但没过1个月,她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又是拖到项目前一天开始赶报告,然后又是一个通宵把报告弄出来,但报告弄的非常非常的粗糙。


交给领导后,领导把她大骂了一通,这位朋友非常想不通,为什么女朋友这种拖拖拉拉的毛病不改改呢,都说吃一堑长一智,都吃了多少堑了,为什么还不涨记性呢?



他的女朋友也感到很委屈,当然知道要改,但是这个毛病真奇怪,就像杂草一样,你把它拔掉,可没过多久,它又长出来了,后来我仔细想了下,是不是我只斩草没除根呀,那根在哪呢?


其实他的女朋友说的没错,拖延的行为表现就像是草的叶子,能被我们观察到,而拖延的根源因素就像草的根茎埋下下面,想要认真认识拖延,光是研究它的叶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深挖下去,找到它的根源。


比如大文豪歌德,18岁开始写《浮士德》,83岁才写完,拖了整整64年。好友席勒催更十多年,至死都没有看到全文。






大画家达芬奇,也是一位重度拖延症患者,一生画作不超过20幅,《蒙娜丽莎》画了四年,《最后的晚餐》画了三年,还有很多答应客户的作品,迟迟没有交付,严重影响了和甲方之间的关系。





影响拖延的根源有很多,主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情绪根源,第二种是生物根源,第三种是人际关系根源,它们互相缠绕,互相影响着我们的拖延行为。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聊一聊情绪根源,后面的第二集和第三集分别跟大家探讨生物根源和人际关系根源。


咱们现在来看情绪根源,到底是什么样的情绪,让我们变得拖拖拉拉的呢?不愿意立即行动呢?


其实很多时候是恐惧,这话从和说来呢?


先给大家说个案例:

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姐妹,特别优秀,高考的时候考了一所名校,在大学里面也表现的很出色,一毕业就进了一家大厂,她准备大干一场,定下目标,一定要在5年内做到企业高管的位置,也没过多久,就在工作上出现了反常,在工作上拖拖拉拉,延误了很多项目进度,比如约见客户,做案件调查,写工作小结等等。


上司找她谈话问她,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提不起劲来,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这位姐妹说没有,她的上司说,别怕,你真的很棒,拍拍她的肩膀就走了,这位姐妹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


后来很久之后,渐渐理解了上司说的别怕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恐惧失败,害怕全力以赴去做了,还是做的不够好,她拖拖拉拉不全力以赴是回避自己的潜能,想给自己心理安慰,故意做成这样是自己没用尽用力,如果自己用力全力,自己会做的很好的,这其实是维护一种信念,我的能力是出色的,是不可限量的。

其实,拖延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有的时候是“小拖怡情”,能让我们在内卷的大环境下,获得一些“自我关怀”。但如果拖延变成一种习惯,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那就会让我们内心产生内疚感和负罪感,甚至会降低自我评价。也就是说一个有害的“行为”引发了一个有害的“心理反应”。

那为何后果惨痛,我们依旧无法“舍弃”拖延呢?


其实,我们所有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的还是不适应性的,都是具有其功能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瞧我们身上拖延的毛病,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我们不可能长久地坚持一个对自己不利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些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都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恐惧失败或者成功,因为恐惧,所以拖延做事,不让自己成功。


今天第一章就分享到这里啦,想要真正认识拖延,这些表现行为是不够的,还要深挖下去找到导致拖延的根源是什么?


第2章,我们讲 世界上真的存在拖延基因吗?







也可以加入

成长992粉丝群

更多成长好文

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