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朵
图片:源自网络
01
婚姻大事,到底该听父母的,还是自己做决定?
照理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年以后,完全可以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婚后要生几个孩子等等。至于过来人父母的意见,精华部分,可以听取,糟粕部分,当然要舍弃。
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理性地做出决断。绝大多数人,往往都在为中午吃什么饭而选择困难,在面临婚姻事宜之时,更是焦虑不安,不知该如何抉择,最终听从了父母和朋友的安排,浑浑噩噩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结婚只是起点,后续还有催生问题。年轻男女当然希望把恋爱时间延长,暂且搁置生育问题,可是,父母亲人的催促和逼迫,往往会令新婚夫妻头疼不已。夫妻俩若是长时间没有传出怀孕的消息,嘴碎的邻居和亲戚就开始造谣两个人的身体有问题。
为了避免被父母念叨和漫天飞的流言蜚语,很多夫妻选择了妥协,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开始了造娃计划。却不想,从怀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日后的生活会陷入一片混乱。
02
“没结婚的时候,你催着我们赶快领证办婚礼,刚办完婚礼不到一个月,你又催着我们要孩子,既然当初是你撺掇着我们生孩子的,现在孩子生下来了,你就得来帮忙带孩子!”
王英子气愤地给老家的婆婆打去电话,要求老家的婆婆来自己家继续帮忙带孩子。要知道,从前还未怀孕生娃的时候,王英子可是相当反感乡下老家公婆来自己家的,甚至在结婚前,还公然提出了不许公婆来城里房子同住的要求。
王英子和丈夫已经结婚三年多了,两个人经人介绍认识,彼时的王英子和丈夫,一个29岁,一个31岁,正处在恨嫁恨娶的年纪。见了两三次面就确认了恋爱关系,交往半年多,他们就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组建了家庭。
结完婚,王英子和丈夫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谁知,公婆和娘家父母又开启了催生节奏,尤其是婆婆,一个月打来七八个电话,回回都要提及怀孕生娃的话题。
后来王英子实在受不了婆婆的念叨,再加上年纪确实越来越大,两人就把备孕计划提上了日程。婚后第二个年头,王英子如愿怀上了孩子,嫌苦怕累的她果断辞去了工作,在家里安心养胎。
03
不得不说,王英子身体状况蛮好,整日里吃嘛嘛香,倒也没有什么恶心呕吐的不适,王英子为此还暗自庆幸。
怀孕期间,王英子并未让婆婆来照顾自己,而是叫来了娘家妈,原因就在于她身体并不舒服,娘家妈一个人可以照料好她,最为关键的就是她一直看不起乡下老家的人,总觉得他们邋里邋遢,身上还有难闻的泥土气味。
逢年过节,王英子都不愿跟随丈夫回乡下老家走亲戚,,更别提和公婆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了。公婆也看透了这一点,不愿遭人嫌弃,平日里也从不去城里儿子家里。
因而,王英子临盆要生产的那一周里,算是婚后婆婆第一次上门相见。月子期间,婆婆忙前忙后,除了要照顾王英子母女俩,还要负责亲家母的一日三餐。
王英子心疼娘家妈孕期照顾她太过辛苦,既然婆婆来了,就让娘家妈歇着,把活全都派给了免费劳力婆婆。
王英子母女俩对农村人带着很深的偏见,他们平日里不让婆婆抱孩子,嫌弃婆婆身上都是病菌,婆婆每回都只能远远地观望着孙女。
04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这半年里,婆婆一直任劳任怨,没回过一次老家,一直窝在沙发上睡觉,腰椎实在承受不住了,为此还住了半个月的院。乡下的老伴心疼她,一出院就把她接回了老家,不再让她伺候儿媳三人。
王英子当然不乐意了,她又不愿回乡下老家接婆婆回来,便打电话要求婆婆自己坐车过来,继续帮着自己带孩子。
“明面上说是让我去带孩子,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都没抱上过一次,每回我想抱抱孙女,你们都一脸嫌弃地把我推开,成天就给我安排洗衣服、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的活儿,抱怨我做饭不好吃,我这不是去帮忙带孩子,而是伺候你和你娘家妈的下人!谁生的谁带!我不管了!”
婆婆硬气地说完这番话,就挂掉了电话,她再也不想理会儿媳了。过了一会儿,儿子就打来了电话,抱怨老妈说话太过分,气到了他媳妇和岳母,还劝说老妈继续来家里帮忙。
此刻的婆婆,对儿子也寒了心,看了看身边伺候自己的老伴,不禁感叹,人都说“老来伴老来伴,老了一定得有个伴”,儿大不由娘,看来儿子是指望不住了,今后她只想和老伴好好过耕种的踏实日子。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婆婆并没有帮助儿子儿媳带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从道德亲情方面来说,婆婆可以出手帮忙,也可以袖手旁观,自顾自地过日子。
长期以来,父母总是任劳任怨,辛苦操劳一辈子,拿出全部积蓄帮着儿子娶妻,又帮着带娃,结果却落得一个“百般嫌弃、不愿赡养”的下场。
在此,我想给所有年迈的老人提个醒,老年以后,还是要少操一些心,多关注个人生活,靠儿子儿媳,还真不如身旁的老伴。同时,我也想给已经步入婚姻的男女提个醒,为人子女,不能不孝。
-完结-
你觉得婆婆有给儿子儿媳的义务吗?如果你是王英子的婆婆,还会去城里儿子儿媳家里,继续帮忙带孩子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