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论——跨栏定律

各位网友,上午好!

昨天,我们讲了如何发挥自己的积累优势——马太效应。今天我们进一步讨论与脱皮效应相联系的定律——跨栏定律。

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跨栏定律是由一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提出的。

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

最早的发现是从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阿费烈德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认为这是病理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重复和折射,于是他把自己的思维触角延但到了更广泛的层面,从而提出了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跨栏越高,你跳的也就越高。

其实,按照阿费烈德的“跨栏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譬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的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

跨栏定律是一种专业术语,特别适合于体育运动。更适合于中国功夫,用李小龙的传奇故事来解释是最好的回答。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李小龙这个名字就像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他是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UFC开创者, 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1999年《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小龙与英国王妃戴安娜、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先天素质并不好。即使成年之后,他的身高仅173厘米。

在武术格斗界中,这样的身材并不占优势,反而处于劣势。那为什么后来李小龙能成为一代武术宗师?

原因在于,这是他刻苦训练的结果,跨栏定律的有效运用。

通过对“跨栏”的设定,营养的改善、大量练习,甚至是电击训练,李小龙练就了强壮的肌肉。

比如说,他的背部肌肉呈现出圣诞树的轮廓。这需要相当厚的背部肌肉以及非常好的肌肉分离度才能做到,通常只在健美选手上出现。

比如说,他的爆发力很强,一记侧踢就能将凭空落下、无所依傍的四块木板踢碎,而且速度飞快,拍电影《龙争虎斗》时只好放慢胶片速度,避免飞踢动作拍下来变模糊。

这些成就都是跨栏定律在自我训练过程中的体现。

关于跨栏定律的运用很广泛,由于篇幅有限不多说明。

跨栏定律告诉我们,没有披荆斩棘的过程,就不可能有最后辉煌的成就。虽然没有人喜欢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道路过于平坦,你取得的成就也就很小。困难和阻力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从中获取提升自己的宝贵经验,使我们变得更勇敢、更强大,逼迫我们做出超越常人的成就。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骑栏定律的所谓骑栏越高,跳得越高是一种最终目标而实际行动中跨拦的高度还是根据自己的训练能力而定。

网友们,关于跨栏定律就讲到这里,再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