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会打招呼,也是一门学问

要想在交际中游刃有余,就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 ,需要懂得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说出来会得罪人。打招呼,称谓很重要。叫得合适,人家送你个笑脸,叫得不合适,人家给你个白眼。

昨天,操场上,一位年轻的同事(年龄不到三十岁)带着她两岁的宝宝在玩耍。我与一位老同事(年龄五十多岁)路过,老同事打招呼:宝宝真可爱。年轻的同事告诉宝宝,叫阿姨好。宝宝没有吭声。我的老同事笑着说,这么叫,会吓着宝宝的,宝宝没见过这么老的阿姨吧。年轻同事马上接话:那叫你什么,叫姐姐吗?顿时,场面极度尴尬,我赶紧打个哈哈,圆场过去。老同事气愤不已,论年龄,我们完全是奶奶的级别,孩子叫声奶奶也不过分吧。我劝慰,也许小同事是想通过她孩子的称呼让我们变得年轻呢。

我觉得其实叫什么也无所谓,叫你嫦娥,你也不能升天;叫你校长,你也不能升官。但是最起码的礼貌与尊重还是要有的。有的同事做事很周全,交代孩子在学校见到所有人一律这样打招呼:老师好!

称呼难,跟角色分辨难有关系。以前,见人可以直接称呼,大姐,阿姨。遛娃时,可以随意问,这是你家儿子吗,这是你家孙女吧。

现在随着大量的二胎三胎的诞生,对于称呼,可不能随便张口了,否则会惹来麻烦。以前,妈妈是适龄的,现在有可能是做奶奶年龄当了三宝的妈。也有可能看起来是妈妈的实际上却是奶奶。是不是有点乱?

现在的年轻一代,要么不婚不育;要么,多子多福。抖音上看到91年的妈妈,19岁结的婚,随后连生五个女儿。如果她的大女儿也在她这个年龄结婚生子的话,那她四十岁之前就能当上外婆了。现在五十岁的女人还有生二胎的,你说,角色分辨是不是有点难啊!

我也是大龄生子,孩子一岁多时,当时在老家,去公共浴室洗澡。里面蒸汽腾腾,都是白花花的身子,脸是看不清了。邻位一位老太太边冲澡边逗我儿子玩,问我:这小宝真可爱,是你孙子吧。我险些晕倒,不搭理也不合适,我笑着说,是我孙子他爸。老太太看看我,没有吭声,大概在咀嚼关系。

以前,我们遇到陌生人,想问个路,可以直呼,小姐,同志。现在,你再这样叫看看,保准人家飞你个白眼。近几年,跟陌生人打招呼,我们这边流行叫“师傅”,不论男女,都这么叫,很安全。

以前去青岛旅游,导游告诉我们,见到年轻姑娘要叫“小嫚(xiǎo mān),一般还要加上儿化音,听起来是mer。叫起来很有味道,我感觉太有意思了。

我老家在苏北,那里对年龄大的男女称呼为“大哥”“大姐”;对年轻男女称呼为“小大哥”“小大姐”。

以前南京话对漂亮的女孩称作“潘西”,年轻男孩称“潘东”,现在称作“男娃,女娃”。

友友们,你们那里对年轻男女是怎么称呼的?欢迎分享!

#翻开我的生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