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一定能幸福吗?

金钱给人带来幸福感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大家也都有这样的想法,觉得有了钱可以买大房、买好车、娶漂亮媳妇、多生娃、去旅游、高消费、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甚至小三小四也可以接踵而来。

有了钱,自己就可以随心所欲,尽情地追逐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了。

所以,一个口号就成为了大众竞相追逐的目标:财务自由。意思就是只要钱足够多,想怎么买就怎么买,想怎么花什么就怎么花,从此就人生幸福了。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金钱,什么是幸福。

所谓金钱,代表着获得某种物品或者服务的能力,钱越多代表这种能力越强,也就越有可能获得价格更高的物品或者服务,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享用这些物品及服务,来获得美好的体验。

关于美好的体验,人们总喜欢用三个词来形容:快乐、喜悦、幸福。那么,这三个词又有什么区别呢?

快乐,指的是那种来得快去得快的欢乐,具有热烈、肤浅、短暂的特征,所以快乐一词中专门有一个“快”字。

喜悦,指的是来自于内心的欢乐。与快乐相比,喜悦的持续时间更长,更加内在和深刻。

幸福,指的是一种和谐圆满的欢乐。与快乐和喜悦相比,幸福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加内在更加深刻——所以,我们会说祝你一生幸福,而不是一生快乐,或者一生喜悦。

所以,幸福比快乐或者喜悦更加难得。

那么,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快乐、喜悦还是幸福呢?

金钱最主要的作用,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人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连生存都存在问题,又怎么会有快乐、喜悦和幸福呢?所以,我们需要挣足够的钱来购买相关的物品和服务,比如吃的穿的用的,房子车子,教育医疗等等。而我们在使用这些物品,享受这些服务时,也会获得一种美好的体验。

但是,这种由物品和服务带来的美好体验,大多数持续的时间都非常短暂。比如,家里买了个大电视,刚打开看的时候觉得很兴奋,但过一段时间也就那样;住进了新房子,开始几个月很兴奋,感觉哪儿都好,但住久了也就没啥新鲜感了。

所以,用金钱买到的美好体验,用“快乐”一词来形容显然更恰当一些。

但是,正因为快乐的“快”,所以,得到的快乐容易消失,接着得抓紧时间找下一个快乐。

很多人之所以买买买停不下来,就是因为购物带来的快乐维持不了多久,东西到手后,人很快又进入空虚状态,必须通过再次购物获得新的快乐来进行填补——这种行为,其实也属于上瘾的一种——当然,这是商家特别希望看到的。

所以,有钱充其量只能买到快乐,离幸福还差得很远。而幸福,本质上是钱买不到的。

而我们所以为的有钱即幸福的观念,更多的只是大脑中的一种想象。

而人的想象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总倾向于放大美好的一面,而忽略不美好的一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婚姻的想象。恋爱的时候,大家对于婚姻的想象都十分美好,但婚后过不了几年就会发现,现实中的婚姻生活和恋爱时想象的差距太大。现实的婚姻生活,多的不是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而是鸡毛蒜皮,矛盾争吵。

而大多数人之所以认为有钱即幸福,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达不到非常有钱(财务自由)的程度,而吃不到的瓜永远是最甜的,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想象中的永远是最美的,再加上某些大V推波助澜的宣传,大家才会有此想法。

而对于真正到达财务自由的人,之所以愿意宣传生活美好的一面,隐藏不美好的一面,原因有三条:

1.自尊心需要。人总会夸大自己的美好生活;

2.没有人会主动暴露自己生活中的痛苦,除非生活糟糕到一定要一吐为快的程度,或者需要通过暴露来争取某种利益(比如与明星有关系者爆丑闻);

3.出于商业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大众。因为只有鼓动大家追求这种所谓的美好生活,资本家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另外,过于有钱,还很容易导致人放纵自己的欲望,吃喝嫖赌随之而来,严重的还会吸毒甚至犯法。

有钱,对于一个人的自制力要求更高,如果驾驭不住,人反而会被金钱吞噬。

2018年发生的,本已平静下来但到今年又再度泛起的大强子明州情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大强子被一件破事纠缠了四年,而且还不知道要纠缠多久,这段时间他会幸福吗?当初如果自制力强一点,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事情的发生呢?还有那相当富有的奶茶妹妹,与出轨丈夫相伴四年而且还不知要相伴多久,这段时间她会幸福吗?

所以,有钱即幸福,只不过是大多数人头脑中的一个幻想罢了。而且,越有钱可能会越痛苦,因为这时候,人更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更容易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来。

中国古时“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可不是说着玩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行者弋原创,欢迎关注,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