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前夫留下一句伤心的话:没有男人愿意再娶你


我爱你,希望你如我期待

“没有男人愿意要你”,这是白女士离婚时,前夫对她说的话。

43岁的白女士经营着一家餐厅,她的前夫是一名老师。结婚十五年,俩人几乎每天都有争执发生。

白女士这样总结她的婚姻状况:如果哪天没有争吵,那一定是我们俩没在一起。

争吵说明彼此还在乎对方,你还对他有所期待。

长期的不良相处模式,让两个人都心神疲惫,一次激烈的矛盾发生后,俩人就协议离婚了。

俩人是大学校友,当初喜欢对方也是感情最纯粹的时候,因为爱而走到了一起。白女士欣赏对方的文采,对方喜欢她的干练。

虽然离婚了,但因为心里爱着对方,事后由于自尊心谁都不肯让一步,就这么心照不宣地继续来往着。

即使生气,也要为爱努力

上周六,再次争吵后,白女士第三次决定和前夫彻底分手。

前夫临走时,留下了一句恶毒的话:没有男人愿意再娶你。

白女士气愤之余到前婆婆那里,把他恶狠狠地告了一状,结果双方闹得都很不愉快。

双方老人通气后,给他们下了最后通牒: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就各找各的。

于是,俩人找到我,寻求困扰婚姻关系的帮助。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努力了?”夫妻俩表达出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想。

我请他们讲讲最近最近发生的矛盾,什么事件引起的,因为什么而产生了争执。

都是你的错

上周日是白女士的生日,俩人计划好看电影、吃饭。看电影的过程里还是很友好的,但在商量吃饭时,争吵又降临了。

白女士想吃城南的俄罗斯菜,对方觉得路有些远,而且这个点人满为患,价格也贵,不如在回家的路上找个餐厅。

在开始向城外的方向行驶中,白女士开始咆哮,抱怨道对方出尔反尔,说好今天以她的意见为主。

前夫感到非常生气,认为她才是反复无常,说好今天不和他争吵。

俩人描述起冲突的情境是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彼此对对方的话反应都很激烈。

他们谁都不愿意落后,竭力让我相信他们自己在这件事里是无辜的,对方才是罪魁祸首。

问题不在对方

一个本来很小的问题就这样演变成了一次激烈的矛盾,使两个人的情绪都受到了很深的影响。

争执中的双方,他们都认为对方应该为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到的压力而承担责任。

很明显,白女士和她的前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而是选择互相指责对方,俩人都认为是对方违反了事先约定好的东西。

当然,他们两个人谁都不承认自己是在指责对方,而是在自我澄清—我没有错,错在对方。

实际上,“黑老娃嫌猪黑”,两个人其实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许多夫妻都是如此,意识不到或者干脆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夫妻关系中所犯的错误。

他们随随便便把责任和过错归咎于对方,指责是对方将关系变得更糟糕,这样做当然是容易多了,有助于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

不管和谁结婚,问题都存在

一位心理学家说,习惯指责对方的人,总是倾向于归罪于别人,却不肯承认自己身上存在问题。

一位婚恋专家说,这样的人,不管和谁结婚,他们的婚姻关系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处境。

事实上,白女士和前夫在离婚后,都各自曾经找过异性朋友,但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他们过去在婚姻关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于是,聪明的他们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才愿意彼此再次努力,试试能不能重归于好。

其实,他们俩的问题并不是在结婚后才有的,结婚前自身就是如此的状态,这种反动力会毁掉任何一段亲密关系。

婚姻中竞争者的角色

习惯于指责他人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伴侣(他人)做出的批评,恰恰是他们自己的缺陷。

他们没有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的能力,以及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困难,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

白女士婚姻的状态,是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际关系的典型现象之一。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都扮演着竞争者的角色。

各自在每个问题上,都要争论谁对谁错,彼此越来越变得没有耐心。

成功的竞争者角色,使得你在职场上都很成功,但如果带入到亲密关系里,就是个大麻烦。

当你指望从对方身上缓解压力时,迎来的却只有挫败感和无尽的失望。于是,你们又开始互相责备,并且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改变意味着会威胁到另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结语

随着咨询中展开的问题轴线,咨询师帮助他们弄清楚了问题出在哪里。

故事的结尾颇有些喜剧,俩人经过商议,在咨询开始不久复了婚。

按照他俩的说法,与其去祸害别人,不如互相折磨,毕竟重建一段感情,成本太高,这显然是一句玩笑话。

能够有勇气正视问题,对于自己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婚姻亲密关系里彼此相助,努力找到并成为真实的自我。

关注我,有更多精彩等着你。

比尔·盖茨的离婚理由:婚姻关系已经无法让彼此继续提升

为家人而结婚,为婚姻无数次妥协,警惕自我牺牲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