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因果循环,因果不虚,有因必有果。最近看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颠覆了自己的认知,文中主要通过哲人和青年的对话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 本文将摘抄文中比较经典的对话,希望对迷茫焦虑痛苦的你有所帮助。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青年:您是在开玩笑吧!您说是他自己制造出不安或恐惧?那么,先生也就是说我的朋友在装病吗?
哲人:不是装病。你朋友所感觉到的不安或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青年:绝对不可能!这种论调太不可思议了!
哲人:不,这正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所在。你所说的全都是根据原因论而来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思考:青年的朋友患了“闭门不出”的病,青年认为是某种原因导致了青年不敢出门,而哲人认为是他的朋友是为了不出门,而制造出的各种不安!这就是“原因论”和“目的论”两种观点。现实生活的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呢?
青年:那么如何才能够重新选择呢?并不是一句“因为是你自己选择了那种生活方式,所以现在马上重新选择”就可以马上改变的吧!
哲人:不,不是你不能改变。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想改变自己,但每次都是思考千条路,最后走老路。是不是我们一开始就下定了不要改变的决心,觉得现在这样苟活也挺好呢?保持现状更加安心,更加轻松!
哲人:也就是会认为人人都是随时会愚弄、嘲讽、攻击甚至陷害自己、绝不可掉以轻心的敌人,而世界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
青年:您是说与不可掉以轻心的敌人之间的竞争?
哲人: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者。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思考: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人际关系紧张,是不是把所有人当成了竞争对手,不能发自内心的看到别人好。但实际上,别人真的会那么关注你吗?会24小时监视着你,虎视眈眈地寻找攻击你的机会吗?
青年:哈,请您不要兜着圈子地做诱导询问。先生您应该也知道,就是所谓的“认可欲求”,人际关系的烦恼都集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活着时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正因为对方不是令人讨厌的“敌人”,所以才想要得到那个人的认可!对,我就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哲人:明白了。关于现在这个话题,我要先说一下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大前提。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青年:否定认可欲求?
哲人: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这一点必须事先强调一下。
青年:哎呀,您在说什么呢!认可欲求不正是推动我们人类进步的普遍欲求吗?!
思考:我读到这段时,也会发现自己从小到大,都会寻求别人的认可,上学时为了得到老师父母的认可,要追求好的成绩。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认可,要按领导说的办。过分的去寻求认可,很有可能会迷失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哲人: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青年:……可以改变的和无法改变的。
哲人:是的。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思考:课题分离我们做得到吗?课题分离就是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至于别人怎么评价那是别人的事。
哲人: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上的样子。此时,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边。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
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青年:强烈的聚光灯?
哲人:是的。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思考:不存在什么过去或者未来,我们能拥有的只有现在。此时此刻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比如:你要考公务员那是未来的目标,但是你能把握住的只有现在而已,去看书,去做习题,未来能不能考上那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未来根本就不存在。
最后,希望你懂了道理之后去实践,只有实践,去改变,我们才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千万不要,道理我都懂,却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