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有个女孩的样子吗?”
女性好像从小就会这样被长辈们教导,要安安静静、规规矩矩、温温柔柔。
这样,才有个女孩子的样子。
可是,什么叫做女孩儿样呢?
一。
说来惭愧,我从小就被指责不像个女孩子。
大大咧咧的性格,说话嗓门还大,经常被指责咋咋呼呼,太聒噪。不像别的姑娘,说话时都是轻言细语的。
后来上初中,那是一个规矩严明的寄宿学校,性格开朗的我依旧可以在那里广泛交友。
因此我被老师校长指责太过跳脱、不安分,不是他们心中期待的,只会埋头苦学的标准的学生模板,有些难管理。
那时候,总也还小,每当被指责也不会觉得难过,只是尽量的去向长辈老师嘴里的标准靠拢,努力的做一个标准的温柔沉默的姑娘。
真正受到伤害是那一次,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的我,向喜欢的男生表达自己的心意之后,他吓地退后两步:“抱歉哈,我可不喜欢女汉子。”
被拒绝的我只能窘迫地跑开,我边落泪边想着,难道不温柔的女孩不配得到喜欢吗?或许长辈们的要求都是对的?
或许,只有变成那个样子才能被喜欢?
不,不是这样的。
二。
我也曾傻乎乎地以为,我要变成他人嘴里的标准模板女孩,我也曾以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爱。
于是,我试着笨拙地改变自己,迎合他人。可最后,我却把自己变得不伦不类的。
我本该是凌霜不惧的梅花,却硬要勉强自己变成艳丽夺目的玫瑰,终究失了本我又仿不像别人。
毕竟,以迎合他人为目的的改变,永远被自卑和他人的目光所裹挟。
或许做我自己可以被爱呢?
朋友们欣赏我的乐观积极,说我总像是个小太阳,能够温暖他人,每当跟我相处总能够特别开心。
后来我也遇到了爱我的人。
我问他:“你不觉得我特别不温柔吗?”他笑嘻嘻的说到:“是不太温柔哈,老是凶我,还喜欢捶我...”我有点失望的低下头不去看他。
谁知道,他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但是,你完全不用想这些,你就做你自己。”
“因为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都为你着迷。”
不知道是他的话还是手心的温度,向我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力量。
我感动地捶了他一拳:“肉麻死了!”他笑盈盈的接下。
是啊,爱你的人爱你的一切。你无需变成谁,勇敢地做你自己,自然会有人来爱你。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叫做女孩儿样呢?没有答案。
女孩呀,你不一定非要成为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没有人能够规定你一定要是什么样子的,这世界都有千百种模样,女性当然也可以有千百种模样。
温柔是你的选择,而非裹挟你的标准。
不要被世俗所束缚,也不要被传统所定义。
三。
也是后来长大才明白,长辈和那些老师对所谓的“女孩标准”要求,不过是为了方便他们的管教。
他们只想让你不要顶嘴不要反抗,让你学会顺从而已。
但正是这种教育,让女孩们遇到坏人时不敢反抗,遇到罪恶时不敢发声。曾经宣扬的“沉默乖巧”的“美德”,恰恰是让她们坠入深渊的推手。
今天我又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的词条——“女子实名举报小学时遭校长长期威胁”。
事实上,我在愤懑的同时是有一些庆幸的。
愤懑于这样可怕的兽行,庆幸于终于有更多更多的女孩敢站出来发声,敢控诉她们曾遭遇的不公,我更钦佩于她们的勇气。
这世间确实有很多好人,但也有很多心怀不轨的坏蛋。
而女孩的这一生更是置于无数暗潮汹涌的危险之中:幼时的猥亵狂、公车地铁上的咸猪手和偷拍狂、公园里的暴露狂、尾随独居女性的强奸犯、婚姻里的家暴男......
所以面对这些,我宁愿女孩们“野蛮”一些,去你的温柔。
#写在最后#
这个社会好像也总是在强调女孩的羞耻心和自尊心,却少于鼓励她们面对坏人的硬气。
人们习惯于捆绑女性和温柔,却忘了告诉她们:
温柔不是温顺,不是妥协,更不是面对罪恶不敢吱声,也忘了告诉她们要学会拒绝和反抗。
温柔是相对的,如若事事皆温柔,那便是对他人的纵容以及对自己的不忠诚。
而不温柔也并不是罪过,无法面对自己才是。
所以,女孩你也可以不温柔哦。
不止女孩,也不止温柔。
我希望你们都可以自由且开心,一生被爱也不被世俗束缚。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