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2021年01月21日16:00:06 情感 1021

文:绿苑

图:配图网络侵删

(文字总关情……敬请关注绿苑)

清明时节,村子里到处弥漫着花香。

村前池塘边的柳树已抽出了嫩芽,黄黄的、绿绿的,令人心旷神怡。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您哥!您哥!快起来!他爹快不中了,他要让你过去,给你说句话!”

凌晨四点,父亲被邻居五姨奶急促的敲门声和焦急喊叫声惊醒。

五姨奶所说的他爹就是她男人,按辈分我得喊他姨老爷。

姨老爷今年82岁,有糖尿病,天冷时常感闷气。

他是个大好人,一生淳朴、勤劳,谁家有难有灾,不用请,只要他知道,都会主动来帮忙。

爹说,“他是苦命人,40年代逃荒到咱村,单门独户,一辈子没给谁红过脸,辛辛苦苦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

“真没想到,他能喝药?!”

爹摇着头,惋惜地自言自语。

一直以来,我两家都是一墙之隔的好邻居。

过去我家人口多、负担重、日子苦,地里很多农活儿,都亏姨老爷不遗余力地帮忙。

乡村平原的凌晨,天很黑,静得怕人,父亲小跑着到他家,昏暗的灯光下,姨老爷口吐白沫,身子扭曲着、抽搐着,脸色发黑,不停地”嗷嗷“地喊叫着!

爹走近问他:”姨夫,您咋嫩想不开哩?你喝了多少?”

他也不回答,只点头,身体不住地挣扎着。

两个四十多岁的儿子,正着急地发动三轮车将他向镇卫生院拉。

到卫生院,由于老人体质差,农药又喝得多,结果没有抢救过来。

弥留之际,老伴问他:“他爹,你这样走,你后悔不?”

“我不后悔”他说。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说他有病,他一直有慢性糖尿病,但不至于要命。

春节后,他老说肚子疼。

两个儿子都是孝子,“吃个蚂蚁也得给爹娘分一只大腿!”

去镇医院一趟,住了大概一个月。

儿子们不经意地对”药价真贵“发了点儿感慨,谁知传到了老人耳里!

老人说不治了,执意要出院。

拗不过,拉着回家养去了。

在家里又断断续续让村医挂了两个月的吊瓶。

儿子们逢 人便沉重地说:“唉,癌症不好治,得在家养着,该用啥药咱让五哥(村医)用啥药,不能亏着俺爹,该咋治咋治呗!”

到底有没有胰腺癌,咱也不好说。

有一天,他感到闷得慌,张着口大喘气,儿子们慌忙从医院租来氧气瓶,戴着呼吸罩。

表面上看,他也很痛苦。

又熬了几天,亲戚邻居都认为他这是慢性病,一会半会走不了,思想上就放松了挂心。

然而,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当下葬的时候,老表们用手点着他弟儿俩,非要他们拿出老人的癌症诊断书。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其实,谁不想多活几天呢?美好的愿望总会掺着数不清的无奈。

第一,体弱经不起手术折腾

农村老人平时自我锻炼较少,每年也没有例行体检,一旦发病,都是要命的大病。

有钱可以任性,但不考虑老人的身体孱弱,随意把老人推向手术台,可以有三个结果:

一是手术成功,恢复很快,当然求之不得;

其次是虽手术成功,但老人体质弱,创口恢复慢,治好后,仍需长时间在医院后续理疗,生活质量下降;

最后是手术不成功,花钱折腾老人,人却不在,亲人难以接受。

综上,如果老人体质弱,得了重病,子女们即使不怕花钱,到了医院也不能随意动刀,只能回家慢养。

老人心里也很清楚。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第二,让人却步的医疗费

农村有这么一句话,令人深思:“去医院治,家破人亡;不治,人亡家还在!”

这句话充满许多心酸和无奈。

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不固定,靠土地种粮食每亩地每年也仅能获是纯收入1000元左右。

农民打工收入高的也就每年十万八万的,再加上每年的开支,一年能存下来的钱也不多。

前几天,相关部门公布今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老人得了重病,小医院看不了,大医院的费用高,和农民收入难以成正比。

一家子几年攒的钱不够在大医院住上一个月的。

子女们有时在盘算给高龄老人治病的性价比,有犹豫不决,有一时犯浑,放弃治疗。

有的高龄老人不想就此认命。

逼着儿女卖房卖车去借债,也要去大医院治疗,人遭了罪,家底光了。

人走了,但活着的人呢?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第三,老人都想把自己榨干

子女各有成就,是每一位老人最大的愿望!

谁不想高傲地活着?

无论是低龄、高龄老人都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

但有什么办法呢?

难道真的要把家产卖了也要治病吗?

而且还是治不好的那种?

所以很多人(包括老人和子女),也都想开了,人总是要去的。

就算倾家荡产,自己还遭罪也是要的啊!

为何自己不主动走,给活着的子孙们留点儿钱,不让他们为医疗费发愁?

还有的在给老人治病凑医疗费这个问题上,弟兄几个闹得不可开交,这都不是老人愿意看到的。


多数老人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这种事想开了,就是那样,人最后都是要去的,能给亲人留下点财产,让亲人减少点负担,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得了绝症,我不会让我的家人卖房卖车,更不会让他们借钱和病魔作无谓的挣扎,这也是一个将要离开的人对活着的亲人一种最无私的爱吧。”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第四,合作医疗的尴尬

农村的新农合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低,基本和村级私人诊所差不多,私人诊所看病不报销。

有了大病、重病,必须向县、市级专医院跑。


县市级医院,真正抱持“救死扶伤”的精神的已不多,以利益为最大化,以“收治病人、获收费用”多少作为考核医生的业绩。

惯常的手段就是,小病大看,依赖医疗设备,过度诊疗。

一片药没吃,在诊断费用又不报销的情况下,就开出了农民承担不起的费用,别说高昂的药费了。


虽然有新农合,其报销力度赶不上医院诊疗、药费上涨的幅度。


表面上看,国家确实没少在农民看病上花钱,实际上农村老人病重时得到的报销实惠没有达到农民的期望,而是“穷了病人肥了医院”。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向好改变,对纳入医保的药品进行大幅度降价,一个心脏支架现已降至几百元。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综述

蝼蚁尚且贪生,农村老人不想去医院,不仅农村有,城市里低收入群体也同样有这种现象。


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倘若各专医院能够重拾“救死扶伤”的初心,不被利益操纵,医生也不必以病敛财,药企合理定价,让利于民,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福利!

深思!农村半夜,82岁老人以这种方式走了,羞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绿苑

绿苑,相信文字传递温暖。

感谢阅读,感恩遇见!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