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2020年11月26日17:16:03 情感 1319

《异见时刻》

伊林·卡蒙

莎娜·卡尼兹尼克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

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库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力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这本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传记,收录了部分画集和案件分析记录,通过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丰富的形式对她的一生进行精彩回溯。

美女学霸、女性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女性权益运动法律策略制定者,众多的标签下栖息着一个优雅的灵魂。

在如雷贯耳的名声背后她却拥有着最简单至真的爱情,打破了女权主义的刻板印象。

她的一生与自由保守作斗争、站定女性的立场,不巧在互联网的时代走光而大受欢迎。

      第一章         “名声狼藉”

  —————————————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金斯伯格风潮”中她成为了推特上流行话题标签,以她命名鸡尾酒、将她的头像作为纹身和美甲图案、圣诞节化妆成她的形象。

在她构想的世界中,男人与女人并肩合作,为着以男女平等为基本原则的性自由和生育自由奋斗。

曾是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权益运动法律策略的制定者,对今天的女性权益发展也充满了隽永深刻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她的故事      

  —————————————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高中毕业,母亲在毕业典礼前一天去世。

1950年进入康纳尔大学,之后认识了她一生的伴侣——马丁,随后双双考入哈佛法学院。

大学毕业典礼之后与马丁结婚。马丁上大学时被美军派往军营驻扎两年,金斯伯格尝试做公务员,并被要求在生产之前辞职。

两年后金斯伯格再次考上哈佛法学院,之后转学哥大,毕业之后经过老师的举荐,得到了法官助理的职务。

随后去瑞士学习当地的法律体系,并且出版关于瑞典民事诉讼法的书。

母亲要求她时刻以淑女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意味着我必须礼貌恭谦,不让愤怒和嫉妒等负面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

“坚持信念,保持自尊,耐心教导他人,永远不要愤怒地反驳。愤怒、憎恨和指责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马丁的妈妈对金斯伯格说“我要告诉你幸福婚姻的秘诀:偶尔的装聋作哑会让生活更轻松。”

      第三章      女性刻板印象      

  —————————————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金斯伯格对于一些由女性刻板印象带来的歧视问题的案件上渐渐赢得了一些胜利,不断争取女性权益。

女权项目开始诞生,她向美国民权同盟提出了自己对于女权项目发展的计划。

1972年,金斯伯格被哥大邀请成为法学院第一位终身教职的女性教授。

女性可以被保护而不用体会真实世界中的生存压力和尔虞我诈是很幸运的。

“性别和种族一样,是一种显而易见却难以改变的个人特质,它与个人能力并无必然联系。”

女性要得到平等的权利道阻且长。

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她必须保持耐心,必须计划好策略,偶尔也需要装聋作哑。

如果女性想要平等,男性必须也被解放。她所做的不是解放女性,而所有人的解放。

      第四章                大法官      

  —————————————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金斯伯格为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国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拥有选择是否怀孕的权利对女性的生活、健康和尊严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自己必须作出的决定,当政府控制着她的决定权,她就没有被当作一位有能力为人生选择完全负起责任的成年人来对待。”

      第五章                  真爱      

  —————————————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金斯伯格的听证会上向美国人介绍马丁时说他是她的“人生伴侣”。婚姻不应让女性失去独立与个性,相反,夫妻应平等地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标。

马丁为了金斯伯格的事业默默付出和支持,他说:“我一直支持我的妻子,她对我也一样,这不是牺牲,这是家庭的意义。”

马丁在逝世前写给金斯伯格的信上说到:“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如果我们暂且不考虑我们的父母、孩子和孙辈的话。从五十六年前我们第一次在康奈尔相识的那一天开始,我从未停止过对你的欣赏和爱慕。”

      第六章                  着迷      

  —————————————

异见时刻 | “名声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 天天要闻

2014年金斯伯格肋骨断了的那一天,健身教练转告她的秘书说不允许她今天锻炼,秘书说了一句“她不想听这种话。”

金斯伯格在八十岁高龄之后还同时维持着惊人的高强度工作和繁忙的社交生活。

金斯伯格勇敢地展示着自己的审美,简洁、优雅,有时候出人意料的大胆,所有细节都很重要,不仅仅因为她是完美主义者,还因为细节中有故事。

“当我忘记了那些现在可以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判例的名字时,我就知道是该退休的时候了。”

“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学会了两件事,一件是要享受活着的每一天。”

她不愿意谈论自己将为后世留下什么样的成果,因为这意味着她已经结束了抗争。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闻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时间一位TOP10房企营销总在饭局上放出豪言:“现在虽然没地没项目,但也无所谓,大不了开个门店做中介老板,20多年的房地产经验总能有口饭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观点也许成立,但放到现在只能说他还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房地产的“食物链”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白皮书》显...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 天天要闻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时间还长。可过了50岁才发现,人生就像一场减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过寥寥几人。五十岁之前,人们往往拼尽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岁过后,方才领悟要向内收敛。那些曾经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渐渐变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 天天要闻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心中的灵魂伴侣#活成阳光,成为一道光​每个人都喜欢身边围满了人,被拥护,被人追棒,都想有人来照亮你,但是我们又不想成长自己,不想去行动起来,恐惧,依赖,退缩,……,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 天天要闻

女人有这些“微反应”,明显是动情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女人对你态度冷冰冰,对你的事情不上心,你亲近她,她会后退,会下意识将你推开,你有事情要麻烦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时候,你穿荆度棘,为女人做一些事情,试图哄女人开心,女人却不受哄,总是怠慢你,在这个时候,你应当明白女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 天天要闻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中年男女,与一个异性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更长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的相处过程中,智者的选择是保持距离,不频繁接触,靠近。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爱情这事儿,多半藏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关头突然来了,那些被身份、规矩裹着的感情,到底会露出啥样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关系当成生活的调剂,却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想见你,抛开那些世俗说的角色,你心里头抗拒的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闻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原创,欢迎点赞评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说过: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今天和一个德国客户聊天,听了他的人生经历,我想说,一个人要经受多少磨难,才能被称之为强者。他这一生,挺传奇,也足够悲催。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 天天要闻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焦点效益”。 是说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因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怕尴尬、怕丢脸,以至于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