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2025年03月14日09:40:22 情感 2783


 

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遇到就医难题,就找莲心陪诊。

——第11013个天天正能量获奖故事


在山东烟台龙口市各家医院,有一群特别的“陪诊人”,他们帮着患者挂号、排队、问诊、检查、缴费、拿药……甚至还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虽然百般细心,他们却并非家属,和患者之间可以说毫无关系。
但是正是一次次陪诊,也让他们和数百患者之间,建立了比亲人更亲的情谊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在俺最困难的时候,恁可帮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近日,龙口市徐福街道洼里社区的居民郑淑香拉着莲心陪诊志愿者的手,连连道谢。
郑淑香的老伴田型和今年64岁,1995年在井下干活时发生意外,导致下肢瘫痪,此后一直坐轮椅。
“以前就是去定点医院拿药,我自己就去了。近几年,他的肾功能不太好,插了尿管,每个月必须去医院检查两次,还要换尿管、拿药,到了时间不去的话就容易发烧。”
郑淑香无奈地说,“儿子有时间,儿子拉着我们去,儿子没时间我们就得自己雇车去,后来我腿摔骨折了动不了,那时候愁得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2024年10月份,龙口市徐福街道洼里网格党支部书记史佳欢到社区走访时,了解到郑淑香家的情况,随后便联系莲心陪诊团队看能不能提供帮助。
“当时我们来的时候,大叔坐着轮椅,大姨在床上也不能动,看着让人心里难受。”史佳欢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联系了莲心陪诊的负责人于灏学,没想到他很乐意为我们提供帮助。”
“每次陪诊的时候,我们也会安排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去。这个项目非常好,为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对我们社区工作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于灏学(右)到田型和(中)家中看望
“来回得六十里地,一到时间志愿者们就过来带着老伴去医院,风雪无阻。”郑淑香说起“被陪诊”的经历,眼里泛起了泪花。
“有一次赶上下雪天,我们还想着路不好走,晚两天去吧,结果志愿者们冒雪来了,还帮忙扫了院子里的雪。这些志愿者就像是我们的亲人一样,真的太感谢他们了。
“我们担心晚一天去,会耽误大叔用药。”于灏学在一旁笑着安慰说,“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得有责任心。我们会把帮扶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这不只是对您和大叔,对其他人也是这样的。”
在龙口市像郑淑香一样受到莲心陪诊志愿者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大家口口相传着一句话,“遇到就医难题,就找莲心陪诊。”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于灏学是龙口市东方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因陪母亲看病,体会到老年人看病的不易,便推己及人,2020年发起了“莲心陪诊”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主要帮助老年人挂号、排队、问诊、检查、缴费、拿药等。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孤寡老人,扩展到残疾人、困境儿童及失独家庭等群体。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在陪诊服务过程中,“莲心陪诊”团队也逐渐发展壮大,从最初的4人扩展到41人。
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护士、社工、普通上班族和医护专业的学生。“在医院工作感受尤其深刻,因为医院很大,而且很多就诊流程都是线上操作,对老人来说比较困难。尽自己所能,帮助到大家,挺有意义的。
龙口市人民医院的护士慕君是最早加入该项目的,后来在她的带动下,她的爱人高云也参与到该项目中。“我爱人是骨科医生,很多老人会有腿疼腰疼的问题,就想邀请他加入,他也很感兴趣。”慕君说。
聊起最难忘的陪诊经历,慕君沉思了一会儿说:“最难忘的是陪小涵涵去济南做手术,她是一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小女孩。”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慕君(左二)来到小涵涵家中接她就诊。
慕君回想起陪小涵涵就诊的经历。小涵涵是一名“烟雾病”患者,自小父母、奶奶相继离世,她和爷爷、哥哥相依为命。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病,她情绪紧张的时候会晕倒或抽搐。当时她也就五六岁吧,我们帮她联系了去济南一家医院做手术,她爷爷年纪大了,怕途中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志愿者陪同过去。刚好我懂医护知识,就报名了。”
慕君说,“每次聊起这个孩子,总是忍不住掉眼泪,她懂事得让人心疼,知道自己是去做手术的,但她不哭不闹,特别配合医生,特别坚强。看着她慢慢康复了,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小姑娘也很有礼貌,每年都会给我拜年。”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自2020年成立以来,四年间,“莲心陪诊”志愿者的脚步遍及龙口市的社区及村镇,计帮扶500人次,累计服务里程5490公里,出动志愿者1671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6000小时。
据介绍,经过几年发展,“莲心陪诊”在志愿者培训方面,分为初级培训和中级培训,每个月固定组织一次。
初级培训的内容是关于陪诊流程、帮扶对象的特点以及陪诊过程的注意事项。
中级培训则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内容;在陪诊方面,他们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陪诊流程,在了解到帮扶对象的情况后,先确定到哪个科室就诊,然后提前挂号,再匹配志愿者带帮扶对象前往医院诊治。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莲心陪诊项目团队进行培训
“莲心陪诊项目的志愿者都熟悉掌握急救知识、了解医院的就诊流程,其中9个志愿者还取得了应急培训的教练资格证书。
“目前,莲心陪诊项目已和龙口市所有的社区及乡镇建立联系,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社区和乡镇会第一时间联系志愿者。”
于灏学说,“比如说遇到患有高血压的帮扶对象,就会匹配志愿者张蕾,因为她本身患有高血压且住过院,与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比较熟悉,方便照顾帮扶对象。”
为了使该项目可持续发展,于灏学也考虑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我们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开展的‘海默灯塔’活动已经起步,接下来,志愿者将针对这个群体开展陪护服务。”
从看见到行动,从4个人到41人,他们帮助“郑淑香”“田型和”们求医路上成功翻越大山。
4年,5000公里,6000小时,这是他们风雨无阻书写的答卷。探索着社会问题的公益答案,也激发、带动着更多人的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用一份特别奖向龙口市“莲心陪诊”公益项目服务队致敬、助力。

“看见”老人就医难,他们用6000小时做了一件事 - 天天要闻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小微公益的价值与未来。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晓丹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 天天要闻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 | 暮岁十点读书会出品相亲这个标签,曾与奇葩经历、焦虑吐槽等内容紧密绑定。无数年轻的单身男女,或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是无法拒绝熟人的介绍,纷纷踏上了相亲之路。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有人认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随着年华老去便会黯淡。我却认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显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凭借底气、才气与和气,把岁月沉淀为自己的财富。年纪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翻一页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有位作家曾说过:无论男女如果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庇护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与他人无关,有一个爱你的人是福气,能够爱自己则是能力!深以为然,发现了吗?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 天天要闻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家中长辈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这做法对吗?生活往往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复杂与冲突,尤其是家中长辈离世,亲情,责任,习惯和现实之间的拉锯,往往让人无法喘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情无义,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报丧,不通知亲朋好友,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闻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劳换寒心晨光透过纱窗洒进厨房,陈玉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将刚蒸好的小笼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猪肉还带着新鲜的凉意,那是她今早五点就去菜市场挑的前腿肉,为的就是让小宇吃上一口热乎的鲜肉包。“妈,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苏晓雯的喊声从卧室
痛心!18岁女孩溺水而亡,遗书提到4人,最后一句话让人泪奔 - 天天要闻

痛心!18岁女孩溺水而亡,遗书提到4人,最后一句话让人泪奔

18岁的女孩,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学习,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儿一般的年龄,她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李艳君,18岁,来自广西,在当地的一所民族商业学校读中专,5月1日这天学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
出轨败露,巴西健美先生给18年结发妻喂致命灭鼠药,母亲也参与了 - 天天要闻

出轨败露,巴西健美先生给18年结发妻喂致命灭鼠药,母亲也参与了

路易斯·安东尼奥·加尼卡 (Luiz Antonio Garnica) ,是一名在巴西里贝朗普雷图开办私人诊所的医生,从事运动医学和骨科工作,他将自己的工作描述为针对“想要更高生活质量的人们”提供私人护理。现年38岁的加尼卡还曾是一名健美运动员,荣获过“健美先生”之类的殊荣。帅气的外表加上医生的职业,这让加尼卡在当地也是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