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已经胆战心惊了!

2024年12月12日12:50:31 情感 9691
↑↑↑点击“米宅”关注并设为星标★
物价上涨,已经胆战心惊了! - 天天要闻

物价上涨,已经胆战心惊了! - 天天要闻



1


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


最近,央行发布了《q3货币政策报告》,其中一条明确提到: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关键词,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这不就是要促进物价上涨吗?


今年来,高层多次提到要促进物价上涨。


比如在5月,货币报告中就提到,要推动物价温和上涨;


紧接着8月,二季度的货币报告中再次提及,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连续三个季度,都是大家熟悉的味道。


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启动新一轮刺激政策,推动温和通胀。


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失业,饭都吃不起了,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推动温和通胀,答案很简单,倒逼法则。


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回升,如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3%,9月同比5.4%;


物价上涨,已经胆战心惊了! - 天天要闻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8%,9月同比3.2%;


货币层面,m1环比上升1.3%,是今年以来首次回升;m2增速7.5%,连续数月高位增长。


但另一面,10月cpi指数同比增长0.3%,环比下降0.3%,持续在低位运行,处于荣枯线附近。


大白话就是,央行给到的流动性足够充裕,但市场却出现了“钱荒”,这哪儿能行,显然问题是经济的扩张没有反应在价格上,所以导致社会预期不足。


预期不足体现在多方面,比如现在企业难,赚不到钱,打工人的工资不涨等等。


再比如,现在的县城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政府没钱,以前地方靠“卖地收入”,现在这项收入没了,都是靠中央“转移支付”维持运转。


其次工业停摆,我们看到很多的工业园区,现在都冷冷清清,本来就不多的工厂作坊,疫情期间成片破产。


在知道这些困难后,我们不得不做的一点是通过经济扩张来刺激物价合理上涨,最终才能反过来刺激消费。


毕竟只有企业和政府有钱了才能扩大生产和招新更多的人,企业有钱,大家收入也就慢慢起来,就业率才会上去,最终消费也就起来了,整个经济才能活跃。


这几年经济低迷,某些企业其实有责任,他们不断打价格战,这其实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有些东西的确是便宜了,对于消费者来讲也是好事。


但价格战打过头了就导致很多企业完全没有盈利,最终企业走向要么是破产,要么是产品劣质。企业破产很多人就会失业,失业反哺消费,最终整个社会陷入恶性通缩,经济低迷;产品劣质对所有人都没好处。


最近某首富不就在提这事儿吗?说现在某些企业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本质就是玩压迫式增长,极致的效率,超高的货币化率,对合作伙伴的极限压价、付款条件极限拖延。


这几次货币报告中,上面反复提到要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其实是好事。


但问题是,经济下行而物价上涨,对广大普通民众是双重打击,经济下行意味着收入增速放缓,甚至是收入下降,但是物价上涨,则意味着支出增加,二者结合起来,民众的资产在加速缩水。 


从经济学的角度,此刻推动物价上涨是应该做的,但更应该推动经济上行。



2


这些年,我们的物价持续温和上涨,背后就是经济的不断向上。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从67.7%一路下降,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可选消费大幅上升所推动的。


可选消费反应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热度,美国经济强劲,当然他们的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自然持续高增。


这两年不一样,很多中高端产品销售数据低迷。


比如前三季度,宝马全球销量下跌4.5%至175.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跌幅13.1%,是所有市场中跌幅最大的。


今年前9个月,宝马在中国累计销量52.4万辆。


物价上涨,已经胆战心惊了! - 天天要闻


当然很多人说,这两年中国新能源车弯道超车,很多人选择买新能源车,这是个理由,但我认为本质还是预期下滑所致。


近两年,这一数据发生了巨大变化。


物价上涨,已经胆战心惊了! - 天天要闻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2年开始,我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直至今天,依旧处于低位运行。


为什么是2022年,为什么是2022年3月,为什么从那一刻开始,全球经济明明在走向复苏,为什么我们却没有紧跟步伐,却走了背离?


这些答案,很抱歉,我不能一一给大家说,但每个人都应该很清楚,我们现在急需扭转局势,提振经济。


推动物价上涨的前提,也是提振经济。


很多人说,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产业转型阶段,在逐步从与房地产、基建、互联网、非银金融等产业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中高端制造业。


但我们的中高端制造业,如半导体制程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突破。过去两年,我们牺牲了经济在突围高端制造业上,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是“高质量发展”,所谓的高质量,其实是这两年大家牺牲了经济换来的。


现在,我们的经济迫在眉睫,我们急需要提振经济,提振消费信心,提振预期,很多东西失去了两年,需要花时间去修复。


今年,大量的政策也在倾斜于提振经济,提振信心,信号其实非常明确。


我们经济转型的过程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当下车头毫无疑问已经转向,但是车速还不够快。


之前高善文提过,在高速公路上开慢车是否安全?答案留给诸位。



3


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向好回升?如何才能在促进物价上涨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上面给的答案有四点:


1、推动供需畅通,提高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匹配的衔接性与灵活性,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


2、将扩大消费需求与合理增加有效投资相结合,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和持久动力,投资是消费实现的基础条件,要以有效消费需求拉动有效投资,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3、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


4、减少限制性措施,释放消费潜力。目前,部分地区在住房、汽车等领域仍有一些限制性规定,不利于改善性需求的释放。此外,商贸、生活服务类企业在大型促销活动、各类综合性活动方面审批程序繁琐、流程较长,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应及时减少相关限制性措施,为企业经营释放更多空间。


以上四点,是顶层设计的思维,落地起来又是另一套逻辑,我给点能落地的方案,大家仅供参考。

要想促进经济回升,一是对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多给中小微企业一些福利,如果不给福利也行,少一些磕磕绊绊的套路,让民营企业家多些信心。中小微企业好了,才能真正有效刺激经济。这两年,国企、央企快速进步,但民营企业信心不足,预期不足,需要重视。


二是直接给居民发钱,促进消费,像对岸的美国一样,直接给居民发钱,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发消费券没用,毕竟居民不会为了5元的消费券去买一台车。


三是,政策松绑,松绑,再松绑,少一些人为的干预。




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小作文漫天飞,以前的很多路径都失效了,我们怎么办?

2025 年,内外部政策变化将是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最大变量。

我找了最新的两份研究报告《2025全球经济展望》、《2025中国经济展望》,便于你理解未来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添加下方企微,即可领取!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 天天要闻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阳一对夫妻因发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下半瓶农药敌敌畏,妻子在马路边大哭拦车求助,最终在陌生人欧女士帮助下送医。7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德阳市人民医院获悉,目前男子已经脱离危险,病情稳定,不过还需住院观察一周。现场目击者欧女士发布的视频显示,7月3日下午,位于德阳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都说老男人在情场上不吃香了?这话谁信谁傻。岁月能带走青春,却带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气质,像陈年老酒,越沉淀越有味儿。01 嘴巴甜不如耳朵灵,会说话更要会听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当“人生导师”,张嘴就是道理教训。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 天天要闻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文案:庄芙瑶穿到十六年后的自己身上,还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说里那种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让她离开自己儿子的恶毒婆婆。  因为各种作妖,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了解到自己的结局后的庄芙瑶:这个恶毒婆婆她不当了!
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

社区食堂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各地探索建设社区食堂,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获得好评。然而,一些社区食堂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客源单一、盈利困难等诸多挑战。如何增强社区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长久经营下去?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探讨。社区食堂,好想说“爱你”当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区食堂多样化运营...
老人好心资助儿媳上大学,毕业后儿媳做法令人心寒,孙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闻

老人好心资助儿媳上大学,毕业后儿媳做法令人心寒,孙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刘永顺打死也不会做出当年的决定。他时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间接让孙子没了妈妈。当初儿媳想继续读书时,他想着“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学。哪曾想她毕业后眼界变了,开始嫌弃这个家。假如当初没供她上学,她或许就能和儿子在家踏实种地,守着几亩地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