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山西中部一个名叫杜家庄的小村子。
1992年,我以复读生的身份第二次参加了高考,令人失望的是,我再次名落孙山。
更让人崩溃的是,经过一年的复读,我的成绩不但没有丝毫进步,反而比第一年的时候还少了三十多分。
查到成绩的那一刻,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有病,常年需要吃药,全家的开支就靠父亲给人当小工挣的那点工资。放眼全村,就数我们家过得最穷了。
去年高考结束后,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我没有打算继续复读,但父亲劝我再试一年。
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同样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我选择了复读。
但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我再次被大学拒之门外!
在知道成绩后的五天里,我连院门都没出,除了吃饭之外就是睡觉。
说是睡觉,但哪能睡着?
一想到自己的将来,我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五天后,我的心中有了答案。不再复读,和父亲共同扛起这个家!
但我的内心并没有真正屈服,我不甘心。总想着找机会再次东山再起,但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估计这辈子不会再有了......
父亲在干活之余种了一亩多西瓜,每年西瓜熟了之后,母亲就会拖着病体背着竹篓走街串巷卖西瓜来补贴家用。
做好决定的第二天,我便挑着一担西瓜和母亲卖西瓜去了。
那天恰逢赶集,镇子上的人特别多。趁着母亲在卖西瓜的时候,我走进了不远处的乡政府。
乡长是我奶奶的亲侄子,奶奶活着的时候我曾经见过他两次。或许是因为还没有当官,那时候,表叔还很平易近人,说起话来也显得特别和善。只不过,奶奶去世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前不久我听说乡办初中缺了一位代课教师,就想找当乡长的表叔看他能不能和校长说书让我当这个代课教师。
当我将来意告诉表叔后,表叔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低头默默地看着文件。
见表叔没有表态,我还以为表叔是嫌我说话分量不够,便将母亲在镇子上卖西瓜的事情告诉了他。
听说母亲在卖西瓜,表叔没有一点犹豫脱口就出:“不要让你娘上来了!影响不好!”
听他这样说,我瞬间明白了,随后就从他的办公室里退了出来。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和他已经处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我本以为这不过是再寻常的一件事情罢了,但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表叔却给我狠狠地上了一堂社会阅历课。也就是从那件事情起,已经熄灭的复读火苗在我心中再次燃烧了起来。我要出人头地!
......
当代课教师的事情泡汤之后,我在家闲了半个月。
眼见家中的日子越发艰难,我便有了外出打工的想法。父母心中虽有万般不忍,但却也无可奈何。第二天,我就骑车来到了县城。
对于县城,我并不陌生,上高中时经常和同学们在城里玩。
那会经常能在街面上看到店铺招人的信息,因此,我理所当然的以为找工作并不难。
但现实再一次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转了一上午,发现不少店铺都挂着招人的牌子,便一家一家过去问,但不是用“不招”两字打发就是说只招女工。
兜兜转转了一上午,我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所幸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火车站转悠时,我发现了一家饺子铺也挂着招人的牌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硬着头皮走进了店里。
店面不大,也就二三十平米,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位客人在吃着饺子。从他们脚边放着的行李袋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来坐火车的。
店里没有服务员,只有一位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在忙碌着。
见我进来,女人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边包饺子一边招呼道:“小伙子,你先随便坐,我给这位大哥下好饺子就给你做,你吃什么馅的?猪肉白菜、鸡蛋粉条都有,你随便选。”
我并没有坐下,而是朝着女人走了过去:“阿姨,我不是吃饺子的,我见你门口挂着牌子在招人,就想问问你还需要人吗?”
“你找工作?”阿姨疑惑地看着我。
我点了点头。
“小伙子,看你年纪也不大,高中刚毕业吧?”
我再次点了点头。
“小伙子,我这里是饺子店,主要工作就是包饺子、收拾桌子、洗碗筷,你一个大小伙子能干了这些活吗?”
我生怕阿姨拒绝,赶忙说道:“阿姨,我在家经常干这些活,肯定能行。”
“那......那行吧,你先试试,实在不行,就没办法了。”思量了一会之后,阿姨说道。
见阿姨答应了,我高兴极了,随即问道:“那你看我做点什么合适呢?”
“你先把桌子上的碗筷收拾一下,收拾到后面洗了!”
因为母亲身体有病,我在家的时候经常帮着母亲做饭,这些活计可能对于别的男孩子来说有些生疏,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没有一点难度。
洗好碗之后,饺子店里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我见阿姨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提出要帮阿姨包饺子。
“你还会包饺子?你包一些我看看,我这边先把包好的饺子给客人煮上。”阿姨疑惑地问道。
阿姨一边煮饺子一边朝着我看了过来,见我包饺子的速度很快,阿姨笑了:“小伙子,看不出来,你还挺能干的。饺子不但包的快,还包的挺漂亮的。”
当我包到第十个的时候,阿姨笑着说道:“行了,你就留下来吧。”
听阿姨这样说,我高兴极了,连忙对着她道谢不已:“谢谢阿姨!”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文远,你叫我文远就行了。”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饺子店的员工。
饺子铺后面有间小房子,里面堆放着米面等杂物,当天晚上,我就住在了饺子店里。
......
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地就开始打扫收拾了起来,等阿姨来的时候,我已经把店里收拾好了。
揉面、剁馅儿、擀皮儿、下饺子......忙的不亦乐乎。
七点刚过,饺子铺就有人来了。
煮饺子、收拾桌椅、洗碗、包饺子......
八点半的时候,饺子铺里来了一位老人,大概是身体有病,老人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见到老人的第一眼起,我就觉得他十分亲切,就像是以前在哪里见过似的。后来我才醒悟了过来,老人像极了爷爷。
“黄老师来了!你稍等,我这就给你煮饺子。”大概是老顾客了,不等老人开口,阿姨就和老人打起了招呼。
“不急,你先忙。”老人回道。
“黄老师,婶子的身体好些了吗?”阿姨和老人闲聊道。
“哎,就是那样,离不开人!”老人叹着气说道。
说话中间,饺子已经煮好了。拿上饺子后,老人便颤颤巍巍的走了。
大概是因为老人和爷爷长得像的缘故,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
空闲的时候,我便和阿姨聊起了他。
“阿姨,那个黄老师是咋回事?”
“你说的是哪个老头吧?他就住在前面不远处,老人家当了一辈子老师,听人说,他原先的名气可大着呢,教出了不少有名气的学生。”
“这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他儿子在外地上班,也不经常回来。黄老师的爱人早些年得了半身不遂,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就靠黄老师一个人伺候。我这店在这里开了也有快十年了,每天黄老师都会来这里买饺子,听他说呀,他老婆就喜欢我做的猪肉馅饺子。”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阿姨说完黄老师的事情后,我的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阿姨,你知道黄老师家在哪里住吗?”
“前面右拐有条巷子,正数第三家就是。你问这个干什么?”
“没啥。我见他走路不是很顺当,就想着明早把饺子给他送过去,也省得他来回跑了。”
听我这样说,阿姨笑了:“看不出来,你这小子心眼还挺好的。行!”
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地就起了床,收拾好之后,趁着时间还早,我便先给黄老师煮了一碗饺子。
煮好饺子关好门之后,我端着饺子来到了黄老师家。
黄老师已经起床了,正在打扫院子。
“小伙子,你找谁?”见我站在门口,黄老师问道。
“黄老师,我是饺子馆的文远,昨天我见你买饺子不是很方便,就和阿姨商量了一下,以后我每天给你送饺子,这样呢,也省得你来回跑了。”
“哎呀,真是太感谢了。来来来,小伙子,快进来!”
“黄老师,我就不进去了,这样,你拿个碗我把饺子给你放下,店里也快开门了,我还得回去忙活去。”
“行!”
这就是我和黄老师的初次见面。
此后的五六天里,我每天都给黄老师送饺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俩慢慢的熟络了起来。
起初的时候,因为还不是很熟,我只是给黄老师送送饺子,到后来,见黄老师一个人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婆,还要忙着家里的一切活计很是辛苦,我便主动替他分担了起来。
扫院、挑水、买菜买面,有时候还帮着他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
十多天后的一天夜里,饺子铺关门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敲门的是黄老师。
“黄老师,咋了?”
“文远,我老婆她又病了,看样子情况不太好,得赶紧送医院,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能不能和我去趟医院。”
听黄老师这样说,我也急了:“这有什么呀?赶紧走!”说完,我便赶紧跟着黄老师来到了他家。
果不其然,他爱人的情况不容乐观,来不及多想,我背起她就朝医院走了过去。
到医院时,我已经累瘫了。
所幸的是,因为来的及时,他爱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只需在医院住上几天就行了。
办好住院手续安顿好之后天已经快亮了,我因为还要去饺子铺上班,便先离开了医院。
回到饺子铺之后,阿姨已经来了,见我神色疲惫的回来了,阿姨便关心的问了起来:“文远,你的脸色怎么那么白?生病了吗?”
“阿姨,我和黄老师去医院了,他爱人又病了。”
“啥?又病了?啥情况?厉害吗?”
“已经脱离了危险了,不过还得在医院住几天。”
“那就好。”
“阿姨,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啥事?”
“黄老师也是快七十的人了,我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想趁着空闲的时候帮帮他,估计这几天我就得在医院守着了。你看......”
“文远,我还真是没看错人,你这小伙子心眼挺好的。行!阿姨答应你。对了,中午的时候你去趟医院给他们送点饺子,顺便告诉黄老师,这几天他就不要在外面买饭了,咱们到时候就给他送过去。”
阿姨的话很是让我感动,说心里话,自从乡长表叔那件事情之后,我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总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那么自私,但自从我来到饺子铺之后,我发现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居多!
中午时分,我端着饺子来到了医院。
“文远,你怎么又来了?饺子铺能离开人吗?”
“黄老师,反正也不远,骑车也就是几分钟的事,这今天你就不要买饭了,阿姨说了,到点就让我把饭给你送来。”
“哎!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
晚上饺子铺关门之后,我又来到了医院。
“文远,你咋又来了?”对于我的出现,黄老师很是意外。
“黄老师,你也是快七十的人了,身子骨肯定受不了,我反正晚上也没事,多多少少也能帮着你点。”
“文远,真是谢谢你了。对了,文远,咱们虽说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我还不知道你的一些具体情况呢?能和我说说吗?看你的样子也就十八九吧,怎么不读书了?”
听黄老师说起了读书的事情,我瞬间就低下了头。
“黄老师,我不久前才参加完高考,本想着复读一年,谁想到比去年考的还惨。看来,我不是读书的料。”
“文远,你咋能这样想呢?那你现在告诉我,谁是读书的料?这不过是不想读书的借口罢了,只要努力,你就能考上。”
“我倒是想读,可......”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在床上躺着的母亲,想到了为了赚钱日渐消瘦的父亲,我说不下去了。
“怎么?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黄老师,我们家穷,爸妈去年能让我复读我就已经很感激他们了,谁知道,我却不争气没考上大学,要是再复读,抛开钱的问题不谈,我要是再考不上怎么办?白白耽误一年,还不如趁早出来打工呢?”
“文远,我看你这孩子不错,就想和你多说几句。我虽然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但怎么说也算是个读书人了,我告你吧,有文化和没文化那差距可大了。就好比你现在来说,如果你就这个样子,你干好了也就是自己开个饺子馆,可一旦你有了文化,机会可远远不止眼前的这些。我来问你,假如现在让你再复读一次,你愿意吃那份苦吗?”
“愿意!”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刚才还不想复读的我此刻听了黄老师的话之后,竟然鬼使神差的答应了下来。
“那好,你要是还想读书,我就拉下这张老脸给你说说,让你重新回到学校。钱的事情你不用发愁,我给你想办法!怎么样?”
“这......这怎么能行?”
“这有啥不行?就冲你有个好心眼,我当老师的也不能落后呀!”
在黄老师的周旋下,几天后,我在学校的复读班报了名。
当我把要去上学的事情告诉阿姨之后,阿姨不但没有怪罪我,还劝我要好好读书。离开饺子铺的时候,阿姨还多给了五十块钱。
高中离黄老师家并不远,骑车也就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上学之后,我并没有住校,而是住到了黄老师家里。这样既能省下住宿费,还能帮黄老师照顾家。
有了再次上学的机会,我倍加珍惜。一年后,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
四年后,我和黄老师一样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我上班的那一年,黄老师两口子被他儿子接到了身边照顾。虽然离的远了,但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去看望他们,直到他们相继离世。
阿姨的饺子馆还开着,店面虽然比之前大了不少,但味道却没变。
感谢阿姨,感谢黄老师,同样也感谢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