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卖保险

2024年06月12日19:10:09 情感 1921

人到中年卖保险 - 天天要闻



“任何职场赛道转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范围内?”


文|凌馨

编辑|王小

不少人转行卖保险了。

2024年初,明和开始卖保险。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

雪莹则再早些,2023年8月,她还是某央企养老公司负责政府公益服务的经理,带着几个人的小团队。“十一”假日过后,已成保险代理人,并且开始招募自己的团队。

据洞见数据研究院《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白皮书》,35岁以上保险代理人占比正急速增加,其中,45岁—54岁的代理人,占比由约15%增至35%左右。

曾经的职场精英,转行卖保险后境遇迥异。明和成了所在保险代理人团队的“新人王”;雪莹收入略有提升,但自称做得“一般”。

保险代理人的世界,比想象中还要残酷。在美国和日本,保险代理人1年留存率是32%—40%,5年留存率18%—22%。

那些原本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大企业的管理人员等,因为各种原因转行,保险业无疑是一个相对易进入的行业。

人到中年,寻找一个新起点不容易。然而,不到紧急处,谁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

人到中年卖保险 - 天天要闻

任何职场赛道转化,都有成本

40岁的陈许离开一家互联网大厂,2024年3月,他正式转行开始卖保险。从拿到保险代理人资格那天起,陈许在朋友圈发消息宣布自己转行保险代理。随后,是每天发三条保险相关内容。

“社死官宣”,是所有转行卖保险的人都要接受的第一步考验。

虽然保险公司没有明文规定,但几乎每个新入行的代理人,都会被引荐人或组长这样建议。一位保险代理人就被叮嘱,不但要发,还要写明自己转行卖保险的心路历程,以及决心,“否则,别人都不知道你在卖保险,怎么会找你买?”

同样“标配”的,是手机通讯录,约等于潜在客户名单。对保险代理人来说,这叫“缘故”,不叫“杀熟”。

陈许都照做了。他上午接受培训,下午就约曾经的同事、亲友见面。三个月,通讯录好友几乎都约了一遍,“肯出来见面的人很少”。

越是曾经的职场精英转行做保险,越难被亲朋好友理解。李木从医药公司中层岗位离职卖保险的第二天,研究生时代的导师直接杀到保险公司,痛心斥责“学了八年的医学全部白费了”。后来,这位导师成了他的客户。

每家保险公司对自己的代理人都有最基础的业绩要求,比如每个季度1000元保费,否则就要解除代理合同。开不了单,又想保住代理人资格,唯有自掏腰包。若保单不在自己名下,保险公司很难查到这一违规行为。

北京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处长王丹曾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介绍,2020年,北京头部人身险机构自保件保费占总保费的10%—20%,件数占比普遍在15%—30%,个别机构销售人员购买“自保件”的比例超过75%。

陈许撑住了没买“自保件”。不过,他不准备全职卖保险了,接受了一份工作邀请回归原行业。

和三年前相比,转行卖保险的中产,更理智、更能守住底线,也会更快识别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行。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对转行者的提醒是,“任何职场赛道转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范围内?”

人到中年卖保险 - 天天要闻

医生、律师转行卖保险,有专业优势

明和是适合做保险代理的那类人,2万多元的月收入,比他做医生时还略高些。同事说他转行以来,“一直批发式签百万医疗险”。

明和承认,曾经的医生身份让他更容易获取别人的信任,特别是在医疗险方面,相关条款也能解释得更清楚,这类保单占了他的业绩“大头”。由养老护理转行的雪莹类似,养老金产品和医疗险,在她的成交保单中基本是对半开。

明和并不每天都发有关保险的朋友圈。他分享生活,也转发各种金融、医疗新闻,例如全球癌症发病死亡统计报告、医保支付改革。在转发时他会“植入”自己的看法,比如“利用重疾险确诊即赔的保险金自行院外购买进口药,再多也不心疼。”

能在保险代理行业留下的转行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话术。雪莹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多年,知道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证“一人一天一碗面”;明和也提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对进口药销售的改变。

很多保司在新人保险代理培训中,会教一套话术。但陈许就没能把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卖给前同事,他身上没有“养老”的专业标签,说服力差了许多。

“医生及其他医疗行业人员转行有天然优势。”许闲分析,在保险端中有非常多的健康保险产品,他们不仅可以很好理解保单中提到的各种疾病,也能更好观察客户潜在的风险,做更好的匹配。

与医疗行业相似的,还有从法律和金融行业转行的保险代理人,他们能更好解读保险合同条款、讲解理财知识,有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银行副行长成功转行保险代理人。

越来越多高素质人群正在转行从事保险代理。根据《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保险代理人占比,由2018年的21.9%,提升至2023年的26.0%;月入10000元以上的营销员,占比由25.3%升至38.5%。

2019年前通过“人海战术”入行的900多万名保险代理人,则在经历一场大淘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数量减至281.34万,较2019年底下降了69%。

拥有医学硕士学位的李木,是在大淘汰中留下、成功转行的一员。2017年由药企中层转行至今,李木现在带着一个约150人的团队,个人年收入以百万元计。曾经痛心疾首的导师,也在他这里买了保险。

李木的团队中,约10%的人有医疗背景,包括他的妻子,曾是体制内医疗单位中层干部,也在2022年转行当起了保险代理人。

可李木并不觉得,医生转行卖保险就一定会成功,“这个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高”,越是原本专业过硬、地位高的医生,越难开口卖保险,有人甚至拉不下脸参加保险公司的新人培训。护士和医药代理转行的,则相对更容易适应这种身份转变。

李木曾有一位同样学医的朋友试图转行卖保险,半年时间仅签下一单。“她的逻辑是,我卖你保单就挣你的钱,觉得不好意思”,而在李木心里,保险最大的受益者并非赚取了佣金的保险代理人,而是投保人。

几乎每个还在执业的保险代理人,都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客户建立保障,在做好事,无论对方是亲友还是只有一面之缘。

谈及“中年转行卖保险”,许闲表示,“带着赚钱的目的来没问题。但你要认识到,保险的本质是什么?你的产品是为了帮助你的客户、朋友建立更好的风险保障方案。与此同时,你可以赚取合理佣金。”

在保险行业,有个专业概念叫“适当性销售”,就是把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性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人。国家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有关财产险的消费投诉,一半以上是由销售不当引起的。

“现在保险行业正在转型,需要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代理人。”许闲期待那些新加入的高学历、高素质保险代理人,能够带来改变。

人到中年卖保险 - 天天要闻

慢慢去积累客户,急不来

成功转行卖保险的人,与“人海战术”时代相比,肉眼可见的最大不同,是他们很少搞直接推销那一套。

20年前,王政是年入80万元的保险代理人。他还记得那时的话术,“哎呀,保险这么好的东西,我连陌生人都告诉了,何况我们这么好的关系。”

这类话术,在2024年的保险行业,特别是中产客户中,行不通了。“中国保险业营销已经过了讲话术、学销售的技巧时代,需要专业素养更高、服务意识更好的从业者。”许闲分析。

“为你好”的心态,并不能帮保险代理人把产品卖出去。就像夏夏和闺蜜之间的矛盾,她觉得280元不过彼此请吃一两顿饭的钱,用来买保险又帮自己完成业绩,对方又有了保障,为什么不愿意?可闺蜜告诉她,自己确实不需要。

比如个人养老金。据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统计,和基金、储蓄、理财类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2023年的平均结算利率,是最高的,稳健型产品和进取型产品分别达3.57%、3.84%。这一年,陈许所在保司的此类产品销售规模超10亿元,他热情地给前同事推荐,但对方就是不感兴趣。

转行成功的保险代理人,很爱“用事实说话”。分享收益数据,在朋友圈讲述获得理赔的案例,或是通过自身经历引入。

按明和与雪莹的说法,不少保单就是“无心插柳”。雪莹说,她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饭。“我就只是吃饭去,都没想过要卖保险。吃着吃着聊到养老金保险产品,‘他说你把这玩意儿给我讲明白了,我现在就跟你签单’”。就这么成了一单。

最重要的“诀窍”,是克制。否则,“没有信任的销售,你肯定是抗拒的。”李木总结自己卖保险的经验,一是专业,二是时间,要慢慢去积累客户,急不来。

经历了多次兴高采烈做出保险方案又被拒绝,陈许也想明白了,真想干保险这一行,要做好半年到一年基本没有收入的准备。陈许准备兼职继续干保险代理,“毕竟朋友给我开了人情单,不能辜负人家的信任”。

更多人离开了保险行业,回到老本行,或是转做其他销售。“保险卖的就是一份合同,看不见摸不着。跳出去之后销售实体的产品,比别人更容易上手。”已是上海政博律师事务所主任的王政,甚至建议新入职的律师,也去接受一轮保险销售培训。

两年医生经历、14年保险涯,王政在2013年由保险业转行成了一名律师,主要代理医疗纠纷案件,“医疗、法律、保险,一定是互相结合的。患者方需要得到一定补偿,保险要起到一定作用”。到2024年,王政已经和上海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交过手,还成了一些医院的法律顾问。

政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勇刚,也做过保险销售和内勤。与王政一样,在代理医疗保险纠纷时,他总能更容易找到症结所在。

常规的保险拒赔理由,是投保人没有充分告知。比如子女通过互联网为父母投保,没有提及甲状腺结节等“小毛病”,可能就会成为保司拒赔的理由。“这里面有两类情况。”朱勇刚介绍,“一是我没有告知甲状腺结节,投保后得了肺癌,以此为由拒赔。这种案件投保人打赢的概率很高。”

还有第二种情况,子女通过互联网为父母投保时未告知甲状腺结节,被保人患上甲状腺癌,也有一定几率胜诉。因为,子女并不理应完全了解父母健康状况的所有细节,若是合规的线下销售,会在投保时要求被保人与投保者共同签字确认告知,但互联网销售很难做到这一点。

除了更高的保险纠纷案件胜诉率,曾经的保险代理人经历让王政和朱勇刚的“营销”意识远胜同行。

年约50岁的王政,已是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仍然自己办网站、建微信群,看到任何感兴趣的对象就主动加好友,因为“就算现在不是我的客户,5年后、10年后,人一生当中总要遇见一些法律问题,说不定将来你就想起我了”。

(文中陈许、明和、雪莹、李木为化名)


责编|要琢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怎么看两个人是不是能走到一起 - 天天要闻

怎么看两个人是不是能走到一起

就看这三点,就能知道两个人合不合适。一,你们有没有共同语言?回想一下,你跟他交流起来费劲吗?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会不会感到无趣、无聊?会不会经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有,那么你们可能不太合适。真正合适的两个人一定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因
《玫瑰的故事》:玫瑰最后的那段独白,一语道破三个恋人中她最爱谁的真相 - 天天要闻

《玫瑰的故事》:玫瑰最后的那段独白,一语道破三个恋人中她最爱谁的真相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我找我倾诉哦让我来做你暖心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真实的声音作者:花语迟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很多时候,爱与不爱,往往一目了然。根本的情感需求很多时候,初恋总是令人意难平的。也往往是因为最初用的全部的心意去爱,所以要求才会如此之高。...
赔付款180万,我给继女120万给女儿60万,女儿没生气还夸赞了我 - 天天要闻

赔付款180万,我给继女120万给女儿60万,女儿没生气还夸赞了我

导语:我叫林兰,今年63岁,是一名农村妇女,无退休金,我的经历很坎坷,结过两次婚,也吃过不少苦。来自林兰的讲述,真挚而又温馨。01、我年轻的时候人长得很漂亮,在市里一家国营单位干临时工,有许多是正式工的小青年追求过我,其中就有我的第一任丈夫
中年女人,和男人相处有以下的行为,是缺爱了,别不懂 - 天天要闻

中年女人,和男人相处有以下的行为,是缺爱了,别不懂

​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内心像有一个黑洞,总想抓住什么来填满它。内心的贫瘠,让其渴望被好好爱,却因为没有爱别人的能力,又会把关系搞得一团糟。中年缺爱的女人,像一朵快要干枯的花朵,没有爱的滋养,总是把内在的自己投射到外在的故事和情节中,渴望自己
告诉你,不要以为你的付出,成了东流水,关键时刻才现因果 - 天天要闻

告诉你,不要以为你的付出,成了东流水,关键时刻才现因果

告诉你,不要以为你当年的付出,都成了东流水,滔滔不绝,永远奔腾而去,永无回头之日,可殊不知,真情永远不会被辜负,关键时刻才现因果回报。深以为然。之前,我至亲就不断地抱怨过,说他早些年,帮了娘家的许多忙,尤其是经济上,更是不计其数。
晚安心语 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 天天要闻

晚安心语 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今天是6月26日和大家分享晚安心语第1句在这繁忙的世界里,加倍努力的每一天,都是这辈子最亮的时光。每一个清晨,都是新的起点,我们满怀希望,用汗水点亮未来。-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ᵕ̈ 晚 安 第2句那些最亮的时光,不是因为它们特别,而是因
租房子不要租同房东住一栋,年龄大的房东,没有边界感。 - 天天要闻

租房子不要租同房东住一栋,年龄大的房东,没有边界感。

千万不要去租跟房东住一栋的,特别是房东住一楼的。守楼的房东,随时观察租客一举一动,只要有人下楼出门,他就会出门口瞄一眼。我真的服了!房东每天坐在房间看监控 监视,谁一举一动他都知道,盯着你看,好不自在 没到月底就催你交房租,生怕不给一样。
男人只和你谈恋爱,却不肯为你花钱,代表什么,你一定要看 - 天天要闻

男人只和你谈恋爱,却不肯为你花钱,代表什么,你一定要看

在恋爱关系中,金钱问题往往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一些女性可能会发现,尽管她们的伴侣在情感上投入,但在经济上却显得十分吝啬。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各种疑问和不安。本文将探讨当一个男人只愿意和你谈恋爱却不愿意为你花钱时,可能代表的几种情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