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这个词,我相信大多数人可能跟我一样,其实从来没怀疑过?也许这个词自始至终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基因和传承中。不过,这些年随着80后90后的觉醒,【原生家庭】这个词忽然就火起来了,到处是控诉【原生家庭】和【父母的PUA】的帖子。从而造成【孝顺】这个词开始被怀疑。
一、你不妨也看看各类帖子,积累一些案例,来帮你理解这个问题:
我自己业余时间也经常看这类帖子,倒不是说我多么爱看家庭类戏码,更多的可能是想了解别人家发生了什么事情,积累一些数据量和样本数,来辅助我认识这个社会;辅助我理解我的原生家庭;辅助我走出我的信息局部最优区间。
感谢看到的这些帖子,后来在我自己真正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没有崩溃和歇斯底里,更多的是能够理性看待和分析背后的原因。我能够理解父母一代人的选择和困惑,也尽量站在一个更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我和家人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他们的爱、控制欲、几代人之间的冲突等。
看这些帖子,类似于数学建模,或者说类似于深度学习,你得有大量的数据来辅助你【建模】、辅助你(或者你建的模型)去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然后你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模型。感谢这个网络时代,能够提供给我这个机会去获取大量的数据,从而建立我脑海中的模型;也感谢我受的教育,能够让我去有意识地建立这个模型,而不是直接崩溃直接歇斯底里。但是建模是简单的,真正套用到自己身上实例的过程是困难的。因为前者是别人的故事,后者是自己和家人的故事。你会很难绝对100%地去理性分析与做好隔离。
二、为什么这几年【原生家庭】的问题忽然成为热点?
见识了上一代的家庭困局,尤其是养老方面、兄弟姐妹分工、感情、冲突之类,我逐渐能够意识到几点:
1. 上一代人很少提到【原生家庭】,并不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多么幸福,更多的是他们其实没有这方面的认知。没有这种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媒介or辅助,有的一生搭进去了;有的【愚忠】【愚孝】一辈子;有的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谓的“不孝”。
2. 这一代人感谢网络的存在,逐渐意识到【原生家庭】的不绝对完美,能够让自己更理性地去看待一些问题,做一些合理的切割,父母和子女双方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寻找一种【平衡】,关系反倒可能更平和。
三、【原生家庭】和【孝顺】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全世界是只有中国才有这个问题吗?
经过我搜索很多资料,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整个东亚尤其是受儒家文化传承的国家,可能都有这个问题,比如日本、韩国、越南之类。朝鲜也有,不过我们好像不太关注这个国家。过好像国内比日韩这个现象更严重。
问题二:孝顺是中国(或者说东亚)仅有的吗?为什么西方很少提到【孝顺】这个词?
后来我搜索的时候,也看到有人在问这个问题。总结一下就是说:孝顺其实并不是东亚仅有的,西方人也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和其他长辈。但是不太一样!东亚要的是孝顺,也就是【孝】和【顺】得兼顾,其实很多的东亚家庭问题和养老冲突就来自于这里!
这几年随着年轻人意识的觉醒,这个问题开始逐渐被解决了。答案其实挺简单:孝和顺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孝,但是不能一直顺。一味地顺,其实会出问题,比如得寸进尺,父母的掌控欲过于强让子女没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和子女之间会出现严重的冲突等等。我很感谢这个答案,在我和家人出现冲突的时候,能够去理性客观地分析一下问题究竟是什么?如何解决。解决方式其实很简单,孝——尊敬父母赡养父母,但不能顺——你得有你的人生,不能一味听从于上一辈。
问题三:西方人难道不【孝顺】父母吗?
Well,这个是个好问题。以前的媒体经常鼓吹西方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父母只管子女到18岁,子女也是独立的,不用给父母养老。这个说法其实很有问题,现实不是那么回事。西方的父母和国内父母一样,管子女的大学学费、甚至(尤其这些年)“帮”子女买房的,这一点都一样。子女也会在父母年迈的时候,管父母的。不过和国内的【孝顺】不是一回事。具体见问题四。
问题四:【孝顺】对应的英文是哪个词?
英文没有哪一个很特别的词,专门指【孝顺】的。如果真要找的话,其实是love 和respect。翻译过来就是:爱和尊重。父母对子女是love & respect,子女对父母同样也是love & respect。这里不用太敏感好像崇洋媚外似的,并没有这层意思。其实年轻一代逐渐觉醒并意识到的——【孝】尊敬父母赡养父母,但不能【顺】你得有你的人生,不能一味听从于上一辈,其实整好对应于love & respect。
解决之道
(理性地看待这个答案,这里也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父母爱子女,可以管教子女,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子女;子女爱父母,你帮忙父母养老,照顾他们,但是你过你的人生,父母过父母的人生。也就是:
1) 父母年纪大了以后,不要控制欲太强,过多插手子女的人生;
2) 不要做很扫兴的父母;尊重子女的意见。
3) 同样,子女也尊重父母的人生,不要要求父母一定按照你的要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