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可怕的“自律陷阱”,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2024年03月24日13:55:22 情感 1845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看见别人跑步健身,练出了马甲线,便匆忙办了健身卡,结果坚持不了几天;

发现别人皮肤好,兴冲冲买来一堆面膜,可敷了没几次,就遗忘在角落吃灰;

听说同事在打卡阅读,自己也立下flag,把一本书翻来翻去,还是停在序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写道:“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

总是亦步亦趋,盲目跟随别人自律,缺乏自身动机。

单纯依靠外驱力,自然容易半途而废。

而主动选择的自律,是源自内驱力

不但让人内心充实愉悦,而且轻松高效,更容易达成所愿。

被迫自律,不仅反人性,还会让人身心疲惫,甚至拖垮你的生活。

美文欣赏:《可怕的“自律陷阱”,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你越自律,越焦虑?

前两天深夜,朋友找我诉苦。

他说,眼看周围的人成长飞快,副业也干得风生水起,自己也不甘人后。

其实他并不喜欢这门副业,但他还是为此制定了详细计划,每天按日程表行事。

早上5点起床运动,6点-7点阅读和副业有关的书籍;

9点打卡上班,开始一天的工作,见缝插针学习副业知识;

18点下班回家,做完家务再实操两小时,直到凌晨才上床睡觉。

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神经时刻紧绷。

发展到后来,哪怕他强撑着自己看几页和副业相关的书籍,都忍不住头晕脑胀。

长此以往,不仅副业没有着落,业绩也一落千丈,被主管点名批评。

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感觉自己像是困在一个透明向阳玻璃瓶里的蜜蜂,越是朝着光的方向飞去,越是碰壁。

听说过一句话:“如果自律不是出自主动和喜欢,那么过程会让人疲惫不堪,最终毫无所获。”

一味在形式上追求“严于律己”不是真正的自律,反而会让你盲目选错赛道。

就像自媒体人孙娟说的那样:“如果让姚明去当程序员,让周迅去打篮球,让罗翔去游泳,结果会怎么样?他们将活的多么辛苦,恐怕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毫无快乐可言。”

反人性的自律,只会让人在无效努力中自我消耗。

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掉入越自律,越焦虑的怪圈。

美文欣赏:《可怕的“自律陷阱”,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 天天要闻

真正的自律,都是顺应人性的

前不久,56岁清洁工阿姨王柳云白天扫厕所、晚上画油画的视频刷爆网络。

她的画深受网友喜爱,而她本人的励志故事也感人至深。

去年还登上央视为爱而歌》节目,被大家称为“陋室画家”。

王柳云51岁开始学画,在这之前,她从未接触。

画画并非易事,颜色需一点点调,一幅画还分很多层,最后才能呈现出完美的颜色。

由于起点低,别人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画,她要花费一周的时间。

这期间,还要忍受腰椎带来的疼痛。

但因为热爱,她一路坚持下来,从不间断。

有人采访她:“为何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现在?”

她笑着回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真的喜欢一件事,你会主动去做,也不会觉得有多难。”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事,就容易突破万难,摒弃外在环境,收获成功的果实。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年少时就喜欢读书,常常废寝忘食,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父亲担心孩子身体,决定建一座园子,让他有地方休息玩耍。

可花园修建了三年,无论小伙伴们怎么呼唤,他“三年不窥园”,潜心学习,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给自己层层加码,逼迫自己“自律”。

这样不仅毫无裨益,还会让本就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徒增烦恼和负累。

一个人只有做感兴趣的事,才愿意长期投入,满怀热忱,爱不释手。

当自律披着热爱的外衣,人生才能越来越好。

美文欣赏:《可怕的“自律陷阱”,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 天天要闻

自律始于外驱力,终于内驱力

此前,刘德华因《流浪地球2》再次火出了圈。

戏中,他身穿重达100斤的潜水服,在水下8米拍戏长达数小时。

网友纷纷感叹,60岁的刘德华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好了,完全不输年轻人。

但这些光鲜亮丽,其实是源于一次意外事故的启发。

在一次拍摄过程中,他不慎坠马,造成盆骨骨折,不得不停工修养了一年。

那次摔伤,让他顿悟,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努力最后都会化为乌有。

一开始,他只是为了健康考虑,选择了积极健身,注意饮食,早睡早起。

但时间长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健身。

每天6点起床,跑步40分钟,定期去健身房,找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力量训练;

一日三餐,只吃谷类杂粮,原味乳酪和白煮鸡肉。

长年累月的自律,让他几十年来,体重一直保持在63公斤,腹肌清晰可见。

自律,可以是权衡利弊的选择,由外向内的进步。

无独有偶,白岩松曾在《白说》中讲述过自己通过规律运动迫使血压降低的经历。

几年前,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已到了临界点。

医生建议吃药,但从此就不能停药,他不想后半生与药为伴。

之后,他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每天快走一小时,后来发展成跑步。

持续了一段时间,他的血压不仅降回正常区间,其它指标也在逐步转好。

但跑步这项运动,慢慢真的成为了他的爱好。

听过一句话:“外驱力,是你误入了别人的花园,见到了一院繁花。

于是,你心生羡慕,开始修建自己的花园。

但当你付出了时间、精力、感情后,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爱上了种花。”

这就是由外到内的完美蜕变。

那些优秀的人,很多也不是一开始就拥有整个花园。

但只要开始行动,不断升级进化,或许就能开启一段持续热爱之旅。

美文欣赏:《可怕的“自律陷阱”,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20年前在清华任教期间,负责语音识别的研究。

为了学习世界顶尖技术,他毅然放弃一切,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

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谷歌和腾讯,在互联网领域不断深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如今他身上有多个标签,人工智能专家、畅销书作家、硅谷首家华人创投基金创始人。

若吴军没有强大的自驱力,保持终身成长,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挖掘内在动机,拥有自驱力,自律才不会索然无味,成功就能水到渠成。

因此,想要找到自驱力,不妨试试以下三点:

一、别随波逐流,保持独立思考

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

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好的坏的信息。

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将别人的意见奉为圭臬,最终会迷失方向。

只有摒弃外界声音,我们才能去芜存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价值所在。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从来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别自欺欺人,找到真正热爱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人主动奋进的,不是背后的鞭子、脚下的泥泞,而是心中的热爱和远方的灯塔。”

人只有在做喜欢的事时,才能进入心流状态,从而激发潜能,拥有好结果。

我们要勇敢追随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渴望的事业,步履不停,为之努力。

就像乔布斯说的:“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三、不急于求成,遵循长期主义

罗振宇曾说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能量强弱,放眼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成为时间的朋友。”

贵州遵义一位叫杨柳的女孩,不仅能乘一根竹竿在水面上漂行,还能在独竹上跳舞。

她把自己在水上凌杆跳舞的视频,上传到网站,瞬间火爆全网。

有人向她请教,她说:“没有什么窍门,就是长期的训练。”

水滴石穿,厚积薄发。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内驱力是人生最好的助推剂。

它能让我们独立清醒,朝着热爱的目标,笃定前行。

也能使我们终身成长,向内寻找自我,向外感受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耶鲁大学教授苏珊说过:“当我们的智慧和内在的感受相调和,所做出的行为与价值观一致时,我们才能克服情绪,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内心觉醒,真正想要改变,虔诚热爱一件事,自律就会变成本能。

热爱是最深层次的自律,也是顺应人性的行为。

来源:有书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媳妇狠心撇下三姐弟离家,男子气愤之下引发脑梗,姐弟三人抓阄决定命运 - 天天要闻

媳妇狠心撇下三姐弟离家,男子气愤之下引发脑梗,姐弟三人抓阄决定命运

“爸爸不会又被赶回来吧?上次那人说的可难听了。”姐弟三人干活时说起了悄悄话。家里已经快到了无米下炊的地步,三姐弟自发地担心起了未来的日子。“听奶奶说爸爸天生脑血管狭窄,年纪越大越容易出血”“上次把我吓坏了,要是万一抢救不及时,我们就再也看不见爸爸了”姐弟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爸爸的病情,生在这样的...
有人给52岁单身的堂哥介绍女朋友,家人却劝他还不如单身到底 - 天天要闻

有人给52岁单身的堂哥介绍女朋友,家人却劝他还不如单身到底

迟来的春天"杨建国相亲成功啦!"厂区大喇叭里播出这则消息时,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脚步,心里五味杂陈。那刺耳的广播声传得老远,引得路过的工友们纷纷朝我投来好奇的目光。"老赵,你堂哥终于舍得娶媳妇啦?"车间的王师傅扯着嗓门喊道。我
姑姑葬礼刚结束,她儿子就找到表姐:我妈给你的20万快点给我 - 天天要闻

姑姑葬礼刚结束,她儿子就找到表姐:我妈给你的20万快点给我

姑姑的遗愿"冯表哥,我妈临走前给你的二十万,你得还给我,那是我的遗产。"姑姑的骨灰盒还热着,张明华就站在我面前,眼里只有钱。我一时语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样子,心里又酸又涩。我叫冯长河,今年四十有五,在县里一所中学教书。已是小有名气的语文组组
爱上一个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结局,往往指这些 - 天天要闻

爱上一个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结局,往往指这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们偶尔会误入复杂的境地。爱上有家庭的人,内心纠结与挣扎丛生。不少人在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为能坚守出别样美好,却不知这常是布满荆棘的迷途。其实,这份爱看似热烈,却可能不经意间灼伤自己与
因果定律:人生的恶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 天天要闻

因果定律:人生的恶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老子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们日常行事时,常因冲动或欲望,做出损人利己之事。可他们没意识到,这背后藏着因果关联。我们总觉得自己行为,不会有严重后果,可事实并非如此。世间万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与人相处时,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装傻” - 天天要闻

与人相处时,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装傻”

人们常说:“难得糊涂。”在人际交往里,不少人一门心思事事精明,处处显摆自己聪明。但其实,真正的智慧,并非锋芒毕露,而是懂得适时“装傻”要是。一门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较真,往往会把自己拖进没必要的纷争和困扰中。“装傻”就像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
请记住,以下这些事是躲不过的,要学会勇敢面对 - 天天要闻

请记住,以下这些事是躲不过的,要学会勇敢面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总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困境紧紧相随。要是总选择躲避,那些问题就会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将自己吞没。这些躲不过的事,就像横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关系中如果出现这些冷漠反应,要学会自我保护 - 天天要闻

关系中如果出现这些冷漠反应,要学会自我保护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人与人相处时,一些冷漠反应,正悄悄啃噬着关系的美好。很多人在关系里,面对冷漠行为,选择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并非总能改善关系。有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