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2024年02月19日14:45:18 情感 1631

文/青春 素材/张春霞

文章来源:作者身边的生活

(声明:我所有的文章都是今日头条原创首发作品,从未在其他平台发布,如果发现抄袭或者洗稿追究到底!)

我叫张春霞,今年50岁。

我的娘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那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子。

我的童年时代,放了学就和小伙伴们去山上捡柴火,把那些树枝子背下山堆在我家的柴房里,留着烧火做饭用的。

我父亲兄弟三个 ,父亲是大哥,我有两个叔叔。

二叔当年跟着闯关东的大军去了东北,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我家和三叔家住在村里,一起照顾爷爷奶奶。

在70年代,物质匮乏,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我们这里是山区,主要是种植地瓜。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三婶的娘家在几十里外的村子里,那里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主要是种植小麦。

三婶的父亲一直赶大车,从海边拉回来海货赶集卖,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滋润,三婶的娘家经常帮衬她。

村子里多数人家都要吃粗粮,可是三婶家的条件比我们要好很多,他们家吃的煎饼是用小麦和玉米做的。

而我们吃的煎饼都是纯地瓜干的,吃进嘴里一咬就碎了,没有嚼头,天天吃地瓜干煎饼,胃里就会发酸。

那时候我们穿的是土布的衣服,而三婶早就穿上了的确凉的褂子。

三婶日子过得从容,在村里人缘很好 ,附近的婶子、大娘平时也都愿意和三婶攀谈。

她们总喜欢坐在三婶家的大门楼子底下,在那里拉呱,有时帮着三婶剥棉花桃子。

三婶就会把家里的糖果拿出来每人分几块吃。

有时我们也去三婶的门楼子底下玩,三婶也会塞给我们一块糖果吃。

三婶家的堂弟和堂妹吃着麦子煎饼,卷着虾皮子,再放上根小葱,吃起来香喷喷的,我们看得直咽口水。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那时候我们年少不懂事,回家就找母亲要虾皮子卷煎饼吃,母亲就说:“你三婶的娘家是卖海货的,当然不缺虾皮子,可是咱家哪有呀?你们好好上学,等你们考上学,挣了钱,想吃虾皮子就可以随便买了。”

后来三婶知道了,就给我们送来了一小包虾皮子,那是我们头一回吃虾皮子,咸中带香,越嚼越有味儿。

我们家兄弟姊妹四个,我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我们四个人都相差一岁,用农村里的话说就是一溜挨肩儿。

我上初中的时候,那几年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弟弟妹妹也都上学了。

那时候上学是要交学费的,小学的学费一学期大约只有几块钱,上了初中我记得是二三十块钱,钱不多,但是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负担也不轻。

每到交学费的时候,母亲就愁得唉声叹气,好几晚上睡不着觉。

父亲就把我家东屋里存的粮食,用独轮车推着去集市上卖掉,给我们交学费。

我上初二那年,爷爷得了一场重病去世了,爷爷去世以后,远在东北的二叔回来了,二叔在东北过日子也不容易。

虽然二叔说那些年他没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他和村里主事的人说愿意多出一些白公事的费用。

但是父亲作为大哥,他体谅二叔背井离乡的艰难,他说三家平摊费用吧。

当时我们家刚刚卖了一头肥猪,这些钱是我们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我家拿出这些钱给爷爷交了丧葬费,当时钱还不够,母亲又去二姨家借了几百块钱。

爷爷去世以后,我们家的日子过的捉襟见肘,炒菜的时候,倒几滴油都是有数的。

我清楚得记的,我们家的油瓶放在橱顶上,束之高阁,母亲就怕哪个孩子调皮把油瓶给碰翻了,那损失就大了。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盐罐子放在灶台角落里,炒菜的时候才挖出一小勺盐。

对农村家庭来说,买油和盐是重要的开支。

那时候我们吃的油和盐都是要去乡里的供销社购买。我们村子由于太小了,也没有代销部。

我上初三的那年冬天,母亲说家里没有油了,但是也没有钱买。

还有一个月过年,母亲说打算把家里养的那几只大公鸡催催肥,多喂点粮食,养得胖一点,再拿到集市上卖了,买二斤油,再置办点年货。(平时我们家养的鸡基本上是自己出去觅食,吃虫子,吃点野菜,不舍得喂粮食。)

当时我最小的弟弟得了一场重感冒,高烧到了39度多,一直不退烧,母亲天天背着弟弟去赤脚医生那里打针,还挂了吊瓶,把家里的仅有的一点钱花光了。

那几天我们家没有钱买油,炒菜的时候,母亲就把油瓶倒着使劲控控,才能倒出来一两滴豆油。

当我们都抱怨母亲炒的菜不好吃的时候,母亲为难地说:“唉,我打算到年根里卖了公鸡的时候再去买油,咱就先将就着吃吧。”

父亲说:“一直不吃油也不是办法呀,要不你先去他三叔家借点油,到过年的时候咱买了油再还给他们吧。”

母亲犹豫着说:“去人家借油不好吧?虽然咱和他三叔家是亲兄弟,但是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借给咱们,毕竟豆油是很金贵的东西。我只能去试试吧,要是人家不借的话,那我就弄个大长脸。”

母亲拿了一个小碗去了三婶家,三叔抱着个大扫帚在扫院子,三婶在洗衣服。

当母亲说明来也要借油的时候,三婶一愣说:“嫂子,你来的真不巧,俺家里的油壶也空了,我们想去供销社打油还没来得及呢。”

母亲一听脸红脖子粗,当即就出来了。

母亲回来以后垂头丧气的,她指责父亲:“我说不去借吧,你非让我去借,你看我两手空空回来了,他三婶说,家里正好没有油了,哪有那么巧啊,明摆着不想借,她娘家那么富,经常一桶一桶来送油,她家里能缺豆油?”

母亲去三婶家没有借到油,从那以后母亲和三婶一下子疏远了。

母亲这人性格敏感而又有些倔强,当三婶和母亲打招呼的时候,母亲都不愿意和她说话,只勉强应付几句。

以前到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母亲就和三婶一块去同宗族的邻居家拜年。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但是自从母亲去三婶家没有借到油,三婶来喊着母亲一块出去拜年的时候,母亲就找借口拒绝了。

慢慢的,我们两家越来越生分,后来就不来往了。

1990年夏天,我初中毕业,我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建议我读高中考大学,但是我看看家里的情况,我打算报考中专。

那时候中考前要进行预选考试,学习好的同学都进了中专班,其次才考高中。

我进了中专班以后发奋苦读,终于,我的付出换来了优异的成绩,我以高出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中专。

那时候考上中专,意味着就能把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成为脱产干部。

我报了商校,学的财会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笑中带泪地说:“闺女啊,你终于给爹娘争口气了,我去你三婶家借油,她没借给咱们,这口气一直堵在我的心里呢,以后我再也不怕他们看不起咱们了。你成了脱产干部,当你上班了以后,咱家的日子就不愁了。”

我一听就知道母亲还是因为借油的事耿耿于怀,我就对母亲说:“娘,你也别只记着三婶的不好了。那次三婶去学校里给我堂弟送饭的时候,她遇到我,领着我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里给我买了两包方便面,还有两根火腿肠,花了好几块钱呢,临走三婶还把身上的五毛钱塞给了我,让我打份热菜吃。”

母亲一愣,说真的吗?你为什么当时没和我说?

我不好意思地说:“娘,你和三婶的关系不好,我要是说了,你还不得批评我,嫌我要她的东西呀?”

我以为母亲会被感动了,可是母亲马上板着脸说:“不管怎么说,去年她没有借给我油,我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

我叹了口气,母亲太犟了!

中专生活丰富而又多彩,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毕业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留在了市里的国企工作。

我两个弟弟没有考上学,就在村里务农,我妹妹考上了师范,她赶上了国家分配的最后一趟车,毕业后分到了我们县的一个乡镇小学工作。

两年后,我结婚了,在市里成家立业以后,我回娘家的机会就少了。

市里离家有200多里路,刚结婚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买车,坐客车回去一趟不容易。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我每次回娘家的时候,都是匆匆而归,我的工作很忙碌,我担任了一个财务科的负责人,在工作上,我认真负责,把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铺在了工作中。

每次回娘家待的时间很短,我很少见到三叔和三婶。

我听父亲说三叔和三婶的日子也过得不容易,那几年三叔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住院。

我曾经和母亲说想去看看三叔三婶,但是母亲表示只要一想起当年借油的事就心凉了,为了不让母亲生气,我就没有过去看望三叔三婶。

时间过得飞快,我已经50岁了,父亲和母亲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昨天是第一天上班,上班以后,由于业务的关系,我和两个同事来我们的县城出差。

在银行办完业务,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和那两个同事就分开了,我让他们在县城吃饭,我想回娘家看看。

我还是年前腊月29送过年礼物的时候,回的娘家。

我把车停在巷子口,我正准备从后备箱往下拿东西,这时我突然听到有人喊我,我一看竟然是三婶。

昨天天气很冷,飘着雪花,三婶包着一块蓝头巾,穿着一件大棉袄,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个萝卜。

三婶看到我以后,惊喜地说:“春霞,你回来了呀?我去萝卜窖子里拿了几个萝卜,我不认识你的车,我还以为是来咱村里走亲戚串门的呢,没想到是你回来了。”

说着,三婶把篮子放下了,两手拉住我亲热地说:“春霞,你也老了呀,你看你的鬓角都有白头发了,唉,日子过的真快呀,我还时常想起当年你去三婶家,坐在门楼子底下玩的情景呢。”

三婶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我眼圈有些发红,我想起了读初中时三婶给我买的方便面和火腿肠,还有那五毛钱。

这时三婶说:“春霞,三婶也没有值钱的东西,这几个萝卜一直放在窖子里,还怪新鲜,你带回家吃吧。”

说着,三婶把萝卜上的泥土用手擦了又擦,怕弄脏了我的后备箱。我赶紧找出一个袋子,把萝卜装进去。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我从后备箱里拿出了一箱牛奶,一箱水果,我对三婶说:“三婶,走,我去你家看看三叔。”

三婶不好意思地说:“春霞,让我嫂子知道不好吧?”

我想了想,决定让母亲和三婶和好,我说:“三婶,咱们是亲人,你和我母亲之间的那点小矛盾早就烟消云散了,我母亲经常在家里说,你和三叔当年对我们也不错呢。”

三婶惊喜地说:“春霞,我嫂子真这样说了吗?唉,我一直不好意思提,其实当年我嫂子来我家借油的时候,我家确实没有油了,那年我爹得了脑溢血,不能挣钱了,没法帮衬我们了,当时我们家也是过得紧紧巴巴的,咱离供销社又远,我让你三叔去打油,他一直拖着,正好嫂子来借油,事情也巧了吧,这么多年一直误会着。”

听了三婶的解释,我如释重负,所有的疙瘩都解开了。

我对三婶说:“咱们是亲人,这点小误会应该消除了。”

我去了三叔家,三叔看到我来了,竟然激动地两眼含着泪花,他颤抖着双手说:“春霞,你来了呀!”

我掏出了1000块钱递给了三叔,我说:“三叔,这些年我也没有过来坐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吧。”

三叔说什么也不肯要,我把钱给放到了一张八仙桌子的抽屉里。

我在三叔家坐了一会儿,临走的时候,三叔从里屋抱出了半袋子花生,给我放进了后备箱里。

三婶又给我端上了一盆冷肉,三婶一直有卤制冷肉的手艺,我不要冷肉,三婶说:“春霞,你给我嫂子捎过去吧,这是我年后卤制的,很新鲜呢,年前的时候我就想去你家坐坐,可是我又怕嫂子不待见我,我就没好意思去。”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我一听马上说:“三叔三婶,你们等着,我回家先准备一下,等会儿我就喊你们过去吃饭,咱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聚聚。”

我回到了娘家,我从后备箱里端出了那一盆冷肉,我对母亲说:“娘,这是三婶专门送给你的冷肉,我把车停在巷子口的时候,三婶遇见了我,就让我给你捎过来了。”

母亲愣住了,她说真的是你三婶捎过来的吗?不是你买的吧?

我说:“娘,你怎么不相信我呀?你看这个盆子是我三婶家的陶瓷盆子,你应该认识。”

母亲点点头,切了一点冷肉尝了尝说:“嗯,是你三婶的手艺,那年过年的时候,她给咱送来一块冷肉,就是这个味道。”

我趁热打铁地说:“你看我三婶都知道给你送礼物了,你也别生气了,三婶也给我解释了,她说那天你去借油的时候家里确实没有油了,不是不借给咱,当时三婶的父亲得了脑溢血,他们家的日子也紧巴,这件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也该和解了。”

“我和三叔三婶说好了,让他们一会儿过来吃午饭,你赶紧做菜吧,我去喊三叔三婶。”

母亲笑着说:“这些年过去了,俺见了你三婶,心里早就没气了,都怪当年太穷了!要是搁在现在,哪有这些事?”

母亲转身进了锅屋,拿起了一只鸡,开始剁鸡准备炒鸡了。

父亲在一边瞅得明明白白的,他给我递了一个眼色,我一笑转身就去了三叔家,我把三叔和三婶都叫来了,三婶一进门就喊着:“嫂子,我来了,我帮你做饭啊!”

母亲笑呵呵地说:“好、好、好,你的手艺比我强呢,刚才我尝了你做的冷肉,味道很好。你来炒鸡吧,你炒出的鸡大家肯定爱吃。”

看着母亲和三婶在锅屋里忙忙碌碌的情景,我舒心地的笑了。

三叔和父亲坐在堂屋里喝茶聊天,其乐融融。

当年母亲去三婶家借油空手而归,昨天回娘家,三婶在巷口喊住了我 - 天天要闻

亲人之间没有永远的矛盾,在物质匮乏的遥远的年代里,那些小摩擦和误会也许会暂时冲淡亲情,但是亲人之间早晚有和好的那一天。

家和万事兴,亲情比什么都宝贵。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