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尾声,中国人的春节仪式感在哪,过年怎么过才算及格?

2024年02月17日21:45:13 情感 1928

春节长假快结束了,很多人都已经返程或者在返程路上了。那么,今年春节你过好年了吗?过年怎么过才算及格?

过年过的是仪式感,过年过的是祝福、亲情与团聚,过的是春天的希望和温暖。

一、城里年味没了,农村成了精神归宿

每到过年,城里除了旅游景点外就显得冷清了。城市没年味,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早已面目全非,住在高楼里的人大部分可能连对门的邻居都不熟。

人在差异小的时候,还能快乐地一起玩耍。差异大了,就没什么共同话题共同爱好了。张三是公务员大领导,李四是公司白领,王五是快递外卖员,彼此都没话说。

相比城市里年味越来越淡,农村有共同记忆,有多少年没什么变化的物理空间,有曾经熟悉的街坊邻居。大家也喜欢在回村后,心照不宣地扔掉在城里的面具,开心地cosplay 回到年少的时光。高管总裁装回狗剩,科长处长们装回铁蛋,Jack变成二狗,Lucy变成翠花,毫不违和。

二、过年过的是一种祝福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祝福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过年,又是送上祝福的最高光时刻。不管是同事领导,还是亲朋好友,过年都应该为他们送上祝福。祝福他人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祝福自己。礼多人不怪,不管是打个电话,还是微信发个祝福,都比什么都不做更好一些。

祝福本身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弱联系。相对“强联系”是与家人及亲密朋友之间的关系,弱联系的范围要广得多。


弱联系的特点为互动次数少、感情较弱、亲密程度低、互惠交换少而窄。传统上,同学、朋友、亲友、邻居等应该是强联系,但现在因为工作生活场所变远,沟通、互动机会的减少很多都实际上变成了弱联系。

据说今年微信拜年断崖式下跌。这我们每个人应该也都能感受到。前些年除夕晚上微信祝福或者微信群里祝福就没有断过,而现在要少得多。有可能是大家对微信这种祝福方式审美疲劳,也可能是社会变迁下我们对祝福本身也审美疲劳了。

三、烟花爆竹里的年味

今年放烟花爆竹的明显多了。烟花禁燃令政策持续松绑,点燃了老百姓放烟花的热情。烟花成为年味的重要代表。人们喜欢放烟花,既是享受视觉和感官刺激,也是想通过烟花寻找正在消失的年味和儿时的记忆。

由于烟花的火爆,烟花生意也成为春节期间最好的行业,能卖烟花的经销商都赢麻了。烟花也带动了上游包括造纸、印刷、硝石和金属矿业开采,以及下游仓储物流行业和批发零售店等终端渠道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烟花活动,来吸引游客,拉动文旅消费。

四、压岁钱与发红包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最期待的就是压岁钱了。据说有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压岁钱都能攒个几十万。虽然大部分压岁钱最后还是会被大人用各种理由骗走,但拿到压岁钱红包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春节尾声,中国人的春节仪式感在哪,过年怎么过才算及格? - 天天要闻

不同于二三十年前,过年红包五块十块就很开心,现在100的红包都拿不出手了。网上流传的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福建莆田12000,北京高达2900元,上海1600,最少的省份也要300了。如果过年到家里拜年的孩子多了,这对工薪阶层来说是真的扛不住啊。

在红包方面幸好还有中国第一省广东。广东人在红包上的倔强,真是一股清流。广东的红包邻居5元、亲戚10元、旁亲20元、侄亲50元、至亲加了钱也就100元。

春节尾声,中国人的春节仪式感在哪,过年怎么过才算及格? - 天天要闻

同压岁钱的越来越多相反,今年群发红包的明显少了。腾讯公布的数据,2024年微信红包除夕收发合计52.7亿个,相较2017年142亿个,减少将近90亿个。微信红包少了,以往春节里热闹的支付宝红包,今年在朋友圈里几乎没有看到了。京东小红书的红包也好像只存在于春晚节目里,完全没砸出什么水花。

五、庙里烧香求财求运求姻缘

虽说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无神论者,但所有的寺庙在春节期间都挤满了人。到庙里祈福许愿,求平安、求健康、求财运、求事业、求学业、求姻缘,寺庙似乎能满足人们对未来一切的美好愿望。

今年大年初五迎财神和情人节赶到一天,朋友圈里却几乎都是财神,爱情不知不觉完全让位给了金钱。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成了最大的安全感。杭州北高峰的天下第一财神庙,初五凌晨三点就已经人山人海,上下山的索道要排队两个小时,爬山的台阶挤满了人,甚至有游客被挤晕抬下山送往医院。

六、走亲访友,怕被盘问

过年走亲访友,总得问点啥吧,不然一堆人坐在一起没有话题更尴尬。但现在是真没法问,工资多高,年终奖多少,啥时候升职加薪,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都是扎心的话题。以前还能其乐融融地在一起没心没肺地交流,现在问了很容易翻脸。

春节尾声,中国人的春节仪式感在哪,过年怎么过才算及格? - 天天要闻

网上也有很多应对提问的聊天话术或者一句话让亲友闭嘴的毒舌回答,但这些用了更伤感情。岔开话题或者尽量回避,找到大家都喜欢聊的话题,才更合适。

七、春晚成了北方人的春晚,华南F3不看春晚

南方人的春节仪式感多很多。而北方的春节仪式感可能就只剩下了央视春晚了。这可能也是春晚越来越成为北方人的春晚的原因。东北接近九成人看春晚,北方大部分省份超过六成人看春晚。而南方除了安徽,各省都不足两成人看春晚,甚至两广海南几乎没人看春晚。

春节尾声,中国人的春节仪式感在哪,过年怎么过才算及格? - 天天要闻

八、家庭与家族团聚

回家不只是自己家的小家庭团聚,更大范畴的的家族团聚也是应有之意。中国是血缘圈子社会,大多数竞争的背后,都是家族力量的博弈。大部分人之所以被锁定在很低的天花板下,都是因为家族力量的能量级太低。没有家族力量的托举,单凭个人力量基本不可能进入或在社会上层立足。

这方面南方比北方好一点,南方家族之间联系更多一点,都有家族祠堂,家族内还有各种仪式,有互相传帮带的传统。过年回家,家族成员一起交流,来年能一起合作,互相照顾,共同发展。

尤其是潮汕、福建、浙江等地,家族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得共同致富更加容易。北方总体来说,家族观念已经比较淡泊,本来经济社会环境就不如南方,个人经商求学从政很难得到家族意义上的支持。

现在很多人也选择了过年外出旅游。如果是全家一起外出旅游,也还符合过年团聚的主基调,如果只是个人旅游,则和其他节日的旅游并没有什么区别。春节也就只成了一个长假而已。

过年是人们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年过得好,会得到身体和心灵的休息,能从父母、家族、亲朋好友那里获得关爱、祝福和奋斗的力量。过完年,每个人就会又开始新一年的征程,短暂的春节,是为了来年更好的起跑。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