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只有到了六十岁,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才能拥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六十岁,在古代称作为“一甲子”,用的是干支年的算法,也就是一个轮回。只有过了六十岁,才能算作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也经历了很多生离死别、人情冷暖。
不到60岁,不能说真正的读懂人生。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只有到了六十岁,才能真正的领悟到。
年过六十才醒悟:你越帮人,反而人越害你,帮人一定要适度。
帮过头,受伤害的肯定是自己。
01、老祖宗的古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当一个人饥寒交迫、吃不上饭饥肠辘辘的时候,你施舍给他一碗米饭,他会感激你一辈子,视为大恩大德。
但是,如果你不仅给了他一碗米饭,还把他安排到家里来住下,每天都给他饭吃,一斗米吃完了,你继续给他一斗米,那么你就是在养一个“仇人”了。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贪婪是人性的弱点。
如果哪一天停止了对他的施舍,那么他会反过来指责你、怨恨你,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你的帮助,觉得是理所应当的。
这句古训也是在告诫我们——帮人不可以过度,一旦帮人过度了,人会反过来害你。
02、兄弟姐妹之间再亲,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以无底线的帮助。
邻居老刘是我们市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收入自然是比较可观的,老婆也是市一所公办学校的小学教师,两公婆的收入属于是我们当地比较高层次的水平。
但是,他的弟弟就没那么优秀了,从小就不爱读书,不到初中就辍学出来工作了,说是工作,其实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久,整天就是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虽然也结婚成家了,但是家庭的经济经常是入不敷出。
所以,老刘为了让父母放心,私底下一直在帮助这个弟弟,弟弟开口跟他借钱,基本上他都不会拒绝,除了弟弟主动归还,从来都不会去开口要,就当做给他了。
毕竟都是亲兄弟,弟弟生活过得下去,作为家人,也能放心。
结果有一次,弟弟突然开口跟老刘要借一笔大数目的钱,说是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准备跟人合伙创业,拼一下事业。
老刘虽然也很想支持弟弟去拼搏一把,毕竟整天这样好吃懒做,也不是办法,但是问他是什么项目,他也说不清楚,各方面听起来都很不靠谱,老刘内心就有疑虑了,不像往日那么豪爽了,说要考虑考虑。
后来老刘打电话问了父母,父母也不知道是咋回事,毕竟钱的数目不小,老刘就跟弟弟说,“只能借你一部分,其他的你自己想办法,作为大哥,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结果弟弟就不开心了,跟外人抱怨老刘不愿意帮人帮到底,自己现在还欠着债,筹不够钱项目也没办法进行。
“平时都挺大方的,原来是“装”的!你不就是不希望我赚到钱,不相信我的能力罢了!”
因为这件事,从此,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有了隔阂,慢慢的也很少往来了。
老刘也很无奈,自己虽然收入还可以,但是也是一个理智的人,自己赚的也是辛苦钱,总不能把老本都奉献出去吧?
故园寄语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哪怕是亲兄弟姐妹,能帮忙的情况下尽量帮忙,但是要保持一个度。
人性的弱点是很难去克服的,很多人都是索求无度,不会去反思自己的,反而会抱怨你、甚至害你。
一旦过度的帮忙,让对方形成了对你的依赖,如果哪一天你停止了给对方的资助,那么亲兄弟也能反目成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