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每一个成年人:活着,总要有点方向感

2022年11月03日21:26:05 情感 1188

写给每一个成年人:活着,总要有点方向感 - 天天要闻


01

别丢掉你的经济基础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刘敏涛,毕业于中戏,是一位出色的实力演员。在2007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她选择为爱结婚,退隐在家,相夫教女,做起了全职太太。


但婚后生活的聚少离多,使他们之间在缺少精神交流的同时,也缺失了情感上的沟通,加上丈夫的阴晴不定,这让刘敏涛变得迷茫,开始怀疑这段婚姻存在的意义。


虽然有很多个瞬间产生逃离这种关系的想法,但面对人生中重大的决定,她还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感性的她试图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是不是某些方面做得不够?


此刻,角色中的干练与多变的气质并没有在生活中上演。


但是一件小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一次,两人相约出游,在日本清水寺的石板路上,有一家很有特色的抹茶冰淇淋小店。


刘敏涛动了小女孩般的心思,想要吃冰淇淋,便要老公给她买一个,却不想遭到了富豪老公的拒绝,还嫌弃地说这么大人了还要冰淇淋。


然后自顾地去了,丢下她在原地发呆……此刻,她身上背着名牌的包,兜里却没有一分钱,或许这种伸手要钱过日子的窘境深深刺痛了她,她再也安慰不了自己。


回去之后,她果断地提出了离婚。这时的丈夫却嘲讽她离开了自己将什么都没有,她毅然而然,转身离去,只带走了自己的东西。


以至日后,她和朋友再次去日本游玩时,她特地跑去清水寺买了一个冰淇淋,她说,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冰淇淋,是一种带有自由味道的,是她所能够主宰的一种快乐。


经济能力,永远是一个人最强硬的底气。


02

“善”的选择是一种温暖色


一位广东的女主播讲述了自己前些年在山村支教的故事。


那时,他们作为支教的志愿者远涉来到山区,并不是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面那样,受到敲锣打鼓的热情欢迎。


安顿好后,他们就开始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动员山民们把孩子送来上学,是不要学费的,(国家在2006年已经全面推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进展得不怎么顺利。


因为在山区一个困难的家庭里,一个七八岁、十多岁的女孩已经被视作家里的劳动力。


她们可以烧饭、洗衣、放牛……,如果送去上学,就等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无奈之下,主播就动用自己的经济资源,成立了一个临时补贴机制。说只要把孩子送来读书,就给发一定的补贴。


有一段时间因支教的现金流断了,没有现金发放,那些被资助的孩子们的家长以为资金被发放者贪污了,就冲到办公室和她的住所里吵闹,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了这位主播第二尾椎骨骨裂,以后再也不能登山,一到阴天下雨就会局部疼痛……


但作为支教者,她并没有因此愤愤不平或找谁讨要说法,而是在稍作休整后,洗了把脸,继续给他们的孩子上课……


她说:“你没有办法去和一个认知低的人生气”。这也正是她选择来到这里的目的——提高山区孩子们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


或许正因这种善义所诱发的“使命感”才促使了那么多心怀热烈的人克服种种困难、去做这样一种高大的事情。


“善”基于一种胸怀基础,但绝不要指望付出就会得到回报,有时哪怕是简单地理解。


这一切,仅仅是一种人生基础色调的选择。


“善”,像一种我们面对纷繁世界,播撒在季节里的种子,希望它能和阳光重合,滋养自己,更触发人的生命本体中美好的一面。


03

人生最糟糕的不是失去爱人,而是失去自己


朱安是19世纪70年代的女子,出生浙江绍兴一个商人家庭,虽不识字,但懂得礼仪、性格温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


这很符合当时对传统女性的要求,因此她被周家的鲁老太太看中,嫁给了比自己小三岁的鲁迅先生。


受新文化影响与熏陶的鲁迅先生,在骨子里有着孝悌与传统的一面。


在那个婚姻仍被包办的年代,他不敢忤逆母命,极不情愿地和朱安走进了一个只是形式的婚姻,接受了母亲给他安排的“礼物”,这也促成了朱安悲剧的一生。


他们彼此尊重、尽责,唯独没有爱情。


朱安用蜗牛一样的精神一一等待与守候,渴望“大先先”总有一天会回归……


可是,历史已经翻过,她没有等到,在长达41年的无爱婚姻里,她活成了一段历史的注角。


想来,若是朱安也能受到一点先进思想的开蒙,跳离那个时代禁锢给她的角色,她会有另外的人生吧?


和一个凡夫俗子结婚,生儿育女,体味平凡,而不仅仅是将一生作为先生的一个“物件”存在。


不同的是,睌朱安20年后出生的另一位女子,她们同样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她却在新旧交替的思潮里、从困境中,走出了另一条道路。


这位女子就是张幼仪,她亦岀生于殷实之家,不裹脚,12岁时在哥哥们的帮助下,就读当时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十五岁那年,听从了时任浙江都督秘书的四哥张嘉璈安排,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才子徐志摩


当满腹才情、见识广泛的诗人在看了张幼仪的照片后,还是以一句“乡下的土包子”作为定论。


婚后,除了淡漠还是淡漠,但诗人却听从了身体的召唤,在她为徐家生下老大徐积锴后,他像完成任务一样出国留学了。


在旧式的婚姻里,受禁锢的好像只有女性的自由,两年后,当张幼仪听从家人安排远赴法国去做伴读、并为徐家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她仍没能得到他的一次怜惜与回眸,仍是嫌弃。


她的先生遇到了他喜欢的人,张幼仪的到来只是打扰。


当一纸离婚书横呈在眼前,婚姻已俨然无望,张幼仪终于幡然醒悟,痛苦却极为清醒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后,便开始了她人生的逆袭之路。她是中国历史上根据《民法》离婚的第一人,这份勇气是打破了历史的。


她带着儿子跟二哥张君劢到德国攻读幼儿教育,逼自己学德文,学习欣赏歌剧、艺术……


在人生的上半场,张幼仪经历了离婚、丧子,却仍能从风雨中站起,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无疑是打开她的思维与眼界的重要源处。


回国后,她先是在东吴大学任教,后又与他人合伙在上海静安寺路开办“云裳服装”,引领了当时整个中国的时尚潮流,之后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跃身进入商界名流。


多年后,张幼仪告诉侄女张邦梅:


“我要感谢徐志摩。我要感谢离婚,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


1954年,53岁的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苏纪之结婚。曾以为离开徐志摩,此生与爱情再无缘分,而出身中医的苏纪之却倾其所有,给了漂泊半生的她一个安稳的家。


他们一起在香港生活了18年,这可能是张幼仪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终究是那样一份不泅绝于逆境的孤勇与自主意识,成就了一个女人传奇的一生。与朱安的一味隐忍与禁锢,是完全不同的。


虽时事境遇不完全相同,但人生最糟糕的绝不是失去爱情、婚姻,而是失去自己。


主体的沉湎,才是悲哀的。


04

结语


这个世界是由“故事”组成的。


看完上述不同的故事,我们读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带领着我们去到不同的地方。


《沉思录》里,古罗马皇帝曾留下这样的箴言:“不要做没有目标的事,亦不要做不合乎生活艺术之完美原则的事。”


人生要有一点方向感,生活的车轮才不会太偏离,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提高认知,适时调整。


放眼远眺,人生不过一段寄旅,实在不需要太沉闷地生活,朝着自己的方向奔跑,你总能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惬意。


作者:简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幸福的家庭,没有一个委屈的人 - 天天要闻

幸福的家庭,没有一个委屈的人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讲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农妇结束一整天辛苦劳作后回到家,推门一看,丈夫正喝着小酒,吃着小菜,惬意得很。 农妇二话不说,把一捆干草扔到饭桌上,汤汁溅了丈夫一脸。 ....
女子因这个生理特征被辞退!很多人有此尴尬困扰……网友吵翻 - 天天要闻

女子因这个生理特征被辞退!很多人有此尴尬困扰……网友吵翻

近日一则“因狐臭被公司辞退”的网友求助帖引发热议昨天(7月10日)下午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发帖网友称,自己被狐臭困扰,在公司工作近一年,虽然日常使用止汗产品,但有同事投诉其影响办公,后遭人事辞退。数日后,该网友更新进展表示已与公司达成和解,获得半个月工资及一个月社保补偿,并计划进行手术治疗。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