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亲家说的3种话

2022年10月04日18:03:43 情感 1582

三国志》里写道:“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

对待亲戚,要有一份“公心”,任何时候都站在大家庭的角度说话,不要一己之见。

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是亲来不成家。亲家,作为一门“半路亲戚”,更应该珍惜,不仅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女的幸福。

以下三种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说出来。稳住了嘴,就稳住了亲情和爱情。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亲家说的3种话 - 天天要闻

01

嫌弃儿媳、女婿的丑话,不说就是“包容”。

歌德说过:“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依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任何一个人,想要活得好,就得自己强大,而不是依赖谁来供养。走不动的老人,也不能坐享其成,应该发挥余热,在搞好家庭氛围、创造社会正能量方面下功夫。

很多老人,遇到亲家,一开口就说:“你家女儿,在讲究卫生、厨艺方面,还是不够的。是不是从小就没有学过做家务活啊。”

看起来,指出儿媳的缺点,是在好好沟通,但是儿媳的父母会非常嫌弃,会这样想:“我把女儿养大了,花了几十万,为什么婆家还要挑三拣四呢?为什么女儿工作努力,收入不错,就不被公公婆婆喜欢呢?”

在任何人眼里,都是自家的孩子“最棒”,这是“护短心理”。如果你指出别人的过错,就挫伤了“对方的心”。

再说了,儿媳、女婿到了你这里,就是你应该调教了,学会相处了。

去亲家面前“告状”,希望“评评理”,就更不可取了。你稍微动一点脑筋就会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哪有“理”?

亲家相处,不要讲理,更不要揭露家丑,而是寻找儿媳和女婿的优点,点个赞。这样的聊天方式,彼此舒服。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亲家说的3种话 - 天天要闻


02

儿女对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的不公平做法,不说就是理解。

父母很偏心,会引发兄弟姐妹的矛盾。父母把最值钱的东西给了小儿子,女儿和大儿子都有意见,认为自己吃亏了。

做人,要将心比心。手足都容不下“偏心”两个字,更何况是亲家之间呢。

儿女结婚之后,希望双方的父母都健健康康的,都能有退休金,生活丰富多彩。但实际情况不会如愿。总有一些老人,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需要儿女的反哺,也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把儿女当成了余生的依靠。

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买礼物、送红包,不能够真正做到双方父母都均衡,在陪伴上,也会顾此失彼。

要是点点滴滴都算起来,老人的心理会很不平衡。这样的话,说出来,就是矛盾的根源,谁都认为自己“吃亏”,还要指责对方占了儿女的便宜。

我的四舅舅,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在县城打工,筹钱在县城买房。因此,四舅舅和舅妈长期在县城照顾孙子。

二儿子在东莞打工,娶了一个四川的女人为妻。并且女方只有一个女儿,父母也长期在一起生活。

从外表来看,二儿子对父母的关照就差一大截了,他虽然没有入赘到女方,但是不得不分出更多的心思,去照顾女方的父母。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儿女成家了,难处是父母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是要努力去理解。关于儿女偏心的话,就别说了。

儿女送来了什么,开开心心接受就行了,何必管儿女送了什么给亲家呢?孝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不能过于细化。

正如亦舒说的:“做人要含蓄点,得过且过,不必斤斤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一辈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亲家说的3种话 - 天天要闻

03

自家的优越感,不说就是“谦卑”。

儿女结婚,我们希望遇到“门当户对”的家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情况会发生改变,曾经很富有的家庭,可能变成穷家庭。是不是亲家变穷了,就得逼着儿女离婚呢?显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两个家庭贫富、地位有差距的时候,作为有钱有势的一方,应该降低姿态,尊重和帮助对方家庭。

三国时的诸葛亮,少年时,家庭条件很一般。沔阳名士黄承彦欣赏他的才华,主动提出,把女儿黄月英嫁给他。

时隔多年,诸葛亮做了丞相,其兄弟也在魏国吴国做官,家庭的地位和金钱,肯定超越了娘家,但是他和妻子不离不弃,也不嫌弃娘家。

有人笑话诸葛亮:“莫学孔明择妇,正焉阿承丑女。”

一辈子只有一个丑女为妻,也不找妾,真的太屈才了。要是诸葛亮听了“流言蜚语”,和娘家的关系,指不定就要闹翻,夫妻也会反目。

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的优越感,是儿女、亲家、孙辈等人撑起来的。也是避免互相比较的。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亲家说的3种话 - 天天要闻

04

看过一个问题:婚姻中,老人懂得退出有多重要?

作为老人,既要围着儿女的家庭转,又要努力拉开情感上的距离,别纠缠不清、横插一杠。

在亲家交往时,发出自己的光,也不掩盖对方的光。两束光叠加在一起,为儿女的小家庭引路、助力,结局一定会更好。

关爱晚辈是老人情不自禁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别张口就来,该闭口时就闭口。

如果你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人,那就笑着听大家怎么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