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的曾康,在母亲继承了千万遗产后,竟被告知他不是母亲亲生的。曾康被送回到了姐姐家,从此与姐姐相依为命,不甘心一辈子过穷日子的曾康,从此努力学习,终于考上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毕业那天,多年未见的母亲,再次出现在了他面前........
01
出生于湖南的曾康,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4岁那年,父亲曾明元因车祸去世,从此便和母亲刘美凤相依为命。
刘美凤是一名医生,几乎除了工作,就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儿子曾康身上,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儿子培养成才,至少长大后能像她和丈夫一样,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而,不知是刘美凤的教育方式不对还是曾康过于调皮和贪玩,曾康打小就不爱学习,还喜欢惹事生非,上了几年小学,已经是打遍学校“无敌手”。为此刘美凤经常被学校老师叫去,给被打的孩子家长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上小学3年级,曾康因为打架被学校规劝退学。
刘美凤不能让孩子没有学上,于是她辞去了工作,带着儿子回到她的老家湖北荆州,把儿子送到荆州市的一所小学。为了避免儿子再发生打架事件,刘美风放弃了自己医学专业,在儿子读书的学校,当了一名临时工,时刻监督着儿子。虽然儿子有所收敛,不再向在湖南上学那样到处打架,但是儿子依然屡屡跳出圈外,惹出一些事情来。随着曾康渐渐长大,发生在他身上的青春叛逆越来越明显,贪玩对他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曾康竟然喜欢上了穿奇装异服,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像个西方的嬉皮士,就连说话都是阴阳怪气。不仅如此,曾康还留长发,染头发,整天把自己弄得像个不良少年。
刘美风实在受不了儿子这样的举动,口口声声说她是“作孽”,经常出口就是,“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每当这个时候,曾康也会毫不留情地回怼“肯定不是亲生的,我还真是瞎了眼投胎做你的儿子。”
为了转变儿子,刘美风咨询了不少人,有人建议她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刘美凤好说歹说约儿子和心理医生见面,没想到儿子不仅不配合,还把心理医生给打了,弄得心理医生差点打电话报警,在刘美风哀求下,心理医生才作罢。然而儿子并不承认她的人情,还冲着刘美风道“你自己脑子有病吧!”
刘美风对于这个儿子越来越无语,可作为母亲她又不能不管,一旦管起来,和儿子的冲突在所难免,她也很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儿子弄成神经病。
刘美风正被儿子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时,又有一个噩耗传入耳中,她的父亲突发急病去世了。
02
刘美凤的父亲刘长强虽然出生于湖北荆州的农村,却是一个能人,早年在很多人还很忙着为口粮在田间劳作时,刘长强已经走出了农村,开始做小生意,虽然做的生意很杂,却也挣了些钱,成为村里人最先在荆州市区里购买房子的人。
刘美凤打小生活条件优越,父亲对她的要求就是好好读书,今后继承他的衣钵。不过,刘美凤对做生意这一块并不感兴趣,所以读大学时,并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选择学习经济,而是考上了湖北的一所医学院。
大学期间,刘美凤与来自湖南的曾明元恋爱,大学毕业后,就随曾明元去了湖南长沙,并在长沙安家。
刘美凤的父亲刘长强早在刘美凤读高中时,已经前往上海做生意,还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母亲留在老家照顾刘美凤读书。刘美凤上大学后,母亲也去了上海,那个时候,父亲其实也希望刘美凤在大学毕业后去上海发展,但是刘美凤最终选择和曾明元去湖南。
为这事儿,父亲也曾经和刘美凤争执过,但是刘美凤却倔强地选择和曾明元在一起,刘美凤几次违背父亲的意愿让父亲很生气,以至于在以后的几年里刘美凤和父亲的感情产生了一些隔阂。
刘美凤在湖南结婚的时候,父亲都没有来参加她的婚礼,只有母亲一个人过来,虽然母亲一再表示是因为父亲的生意忙来不了,但她心中清楚,父亲是在埋怨她,不肯原谅她。
好在丈夫曾明元对刘美凤的确不错,夫妻婚后生活平静而安稳,儿子曾康出生后,刘美凤的母亲到她家,原本准备帮她带几年孩子,只是住了几个月后,母亲就感到身体不适。
刘美凤把母亲送到医院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病症,刘美凤只以为母亲是“水土不服”,打针吃药一段时间也不见好转,她只好把母亲送回上海,在上海一家医院检查后,最终确定了母亲患的是癌症晚期。
母亲住院期间,父亲对刘美凤的态度非常不好,言语中表露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母亲在她家,她没有照顾好母亲。作为一名医生,竟然没有提前发现母亲患有癌症,如果早点发现,可能还有的救,但是因为发现太晚而变得无药可救。父亲原本就对刘美凤有一些意见,所以在母亲被查出患有癌症后,父亲对他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非常不好,或许因为理亏,刘美凤并没有和父亲计较太多,即便是这样,父亲依然毫不客气的斥责她,她实在受不了父亲的指责就回湖南了。
母亲的病情仅仅拖了一年,母亲的病情迅速恶化。母亲去世前,父亲给她打电话让她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只是在她赶回去前,母亲已经走了。
可能是因为母亲临终前告诉父亲,不要和他计较什么,所以母亲去世后,父亲对他的态度有了一些转变。不过,父亲本来就是一个严肃的人,和父亲在一起,她始终不知道说些什么,偶尔通个电话二人也只是寒暄几句后,再无话可说。
刘美凤的丈夫曾明元虽然人很好,可是也是一个言语很短的人,似乎从内心里对严肃的岳父就有种畏惧感,也不怎么情愿面对岳父,以至于在母亲去世后,曾明元再也没有和岳父见面。
曾明元因车祸去世,刘长强专门从上海赶到长沙,这也是刘长强第一次到刘美凤家中,在曾明元整个葬礼中,刘美凤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而父亲刘长强一直默默地陪在她身边,和她一样几天都没有合眼。只是那个时候她心中只有悲伤,根本没有顾及其他,也没有心思考关注身边的事情,而父亲陪伴她的事情,这是别人告诉她的。
03
刘长强在曾明元去世后的一个月内,都呆在湖南陪着刘美凤,没有回到上海,一直待刘美凤情绪稍稍稳定后,刘长强曾向刘美凤提出去上海跟他住,但还是被刘美凤拒绝了。
丈夫意外去世,让刘美凤越发觉得愧对父亲,他觉得父亲曾经说得对,是因为他的疏忽没有发现母亲患病,以至于母亲早逝,那个时候,她就打定主意,自己还是不要麻烦父亲。这也是为何,在随后十余年里,曾康不听话,他都没有去打搅父亲,更没有向父亲求援,。唯一让父亲帮忙的一件事,就是把父亲在荆州的房子让给她和儿子住。
刘美凤回到湖北荆州后,刘长强回来陪着她和曾康住过一段时间,也发现了曾康身上的毛病,但是作为隔代人,刘长强对曾康只有溺爱,没有像刘美凤那样严厉管教,有时候甚至还助长了曾康的一些坏毛病,让刘美凤苦不堪言。
为此,刘美凤和刘长强之间因为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也发生过争吵。父亲认为曾康的思想活跃、前卫、有个性,应该让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发展,父亲甚至当着曾康的面说过,即便不读书、不学习,今后他的遗产留给曾康也会让他一生无忧,所以不希望刘美凤扼杀了曾康的天性。
刘美凤的观念却是希望曾康能够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好好读书,靠自己的能力自食其力,而不是守着一座金山,坐吃山空。
刘美凤接受不了曾康的言行举止,受不了曾康天天把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好好的衣服被剪出几个破洞,刘美凤对曾康恨得咬牙切齿,每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真是家门不幸,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竟然生下你这样的一个孽子?曾康反驳道:“这不是跟你学的,姥爷安排你的生活时,你是什么态度?比我差不了多少,咱们彼此彼此.........”一番话差点说的刘美凤喷出一口老血。
刘美凤带着曾康去上海处理父亲的后事,看着曾康依旧穿着一身破洞的衣服,刘美凤心中又是生出了莫名的怒火,就对曾康说:“平时你怎么穿,我可以少说一点,可这一次要去参加你姥爷的葬礼,怎么说也得穿的正规一点,别像个叫花子一样,让别人看不起。”
曾康说:“姥爷喜欢我这样的个性,我穿成这样管别人怎么说?我继承了姥爷的遗产成了有钱人 ,看谁还在我面前说三到四。”
刘美凤强忍着怒气说:“不管怎么说咱们是处理姥爷的丧事,这种场合是非常严肃的,不容亵渎,妈就求你这一次,以后你想干什么,妈都不会在干预了......”
在刘美凤耐心地劝说下,曾康换上了一套还算是正规的服饰。
04
在一些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刘长强的丧事还算圆满,只是曾康的一些言行让刘美凤很丢人,丧事期间曾康不只一遍地问刘美凤,姥爷究竟给他留了多少遗产?而且丝毫不顾及场合,惹得刘长强的一些好友直摇头。
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刘美凤就开始处理父亲的遗产,父亲知道刘美凤不喜欢做生意,加上他年龄渐大,早在几年前,就把自己的生意转让出去了。不过,让刘美凤惊讶的是,父亲除了有近千万的存款之外,早年还在浦东买过几个门面房,加上父亲在浦东的一套130平米的房子,刘长强的遗产高达几千万。
刘长强只有刘美凤这么一个女儿,这意味着只有刘美凤一人继承父亲这笔遗产。曾康虽然不是第一继承人,但母亲继承的财产也等于他拥有这么多钱,尽管他对这些钱没有什么概念,也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但内心还是被深深震撼,心想以后可以过富人生活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刘美凤顺利地继承了刘长强的遗产,在她办理过户的手续的那几天,曾康也表现的出奇的听话,就连说话都变的好听的很多了,也没有和刘美凤争吵,但他却打定主意,等母亲把一切事情变好了,他怎么着也要从母亲那要几万块钱耍耍,把朋友们叫过来吃一顿,请他们去最好的歌舞厅玩一玩。
正当曾康憧憬着如何从刘美风手中弄几万块钱的时候,刘美风却告诉他一个震撼的消息。刘美凤说她和曾明元结婚的那几年都没有孩子,后来到医院一检查,发现问题出现在了曾明元身上。虽然治疗了两年,但效果不明显,后来,他们就抱养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曾康,刘美凤甚至还拿出一些当初保养他的资料。
虽然曾康曾一度怀疑,刘美凤是不愿把遗产分给他,但是面对DNA检定的结果,他不得不相信,自己与刘美凤的确没有血缘关系。
刘美凤说,她其实早就想把这消息告诉曾康,但是她又抱着幻想,曾康能够变成一个听话的孩子,能够有一天能够醒悟过来,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且变的越来越不服管。如今,她继承了父亲的一大笔遗产,她不想把遗产毁在曾康手上,所以,她把他的身份说出来。
刘美凤打算把曾康送回湖北的老家去,不过,她告诉曾康如果他能够考上研究生,她或许可以接受他这个样子,说不定还会给他留下一笔不菲的财产。
曾康心想,刘美凤的这个承诺,恐怕也是说说而已,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垫底,这些年一直在游戏人生,根本就没有好好地学习过,虽说他已经是一名高中生,其实际水平,恐怕还不如一个初中二年级的水平。
回忆起这些年,与刘美凤一直争执不断,她恐怕早就对自己恨之入骨。自己要考上大学难,考上研究生不知猴年马月,如果刘美凤再婚,再生个孩子,那份遗产哪里还有他的份?那一刻,他心中波涛翻滚,只希望自己的亲生父母不要太穷。
刘美凤没有立即把曾康送回老家,而是陪着他在上海游玩了几天,曾康其实没有一点心情,他也明显感觉到刘美凤对他隐隐有些疏远。尽管刘美凤脸上一副笑脸,但曾康本能地觉得,刘美凤的表情是装出来的,看起来特别虚假 。
原本刘美凤计划陪曾康一个星期,但是到了第四天,曾康不想再出去了,他出要回老家。刘美凤没有勉强,拿出了一张银行卡,交给曾康说,里面有十万块钱,如果节约点用,可以支撑到他读大学,甚至读研。曾康心里暗道,刘美凤真小气,继承了那么大一笔遗产,只给自己这么点。但他同时也明白,他和刘美凤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几乎没有给刘美凤带来一点欢乐,相反带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她能够给自己十万块钱,也是额外开恩了。
05
刘美凤没有送曾康回老家,而是让自己的一个亲戚帮忙送他回去的。之前,曾康已经知道他的家在湖北沙市的农村,父亲已经去世了,还有一个姐姐。
曾康并没有被送到沙市,而是去了武汉,他的姐姐方秀琼在武汉打工。与方秀琼见面后,曾康才知道,他的母亲年前已经病逝,家里还欠好几万的债务,方秀琼在一家餐馆打工,每个月工资不高,扣去房租、水电,一个月也所剩无几。
姐姐对于曾康回来其实还是非常高兴的,尽管手里没什么钱,姐姐依然带他去吃了一顿“好”的。姐姐口中好的,无非是一个有肉的火锅,姐姐一次次夹起肉来放在他的碗里,催促趁热吃,看姐姐那个样子,恐怕很长时间都没有吃肉了,曾康几次想把刘美凤那张卡拿出来交给姐姐,但他都忍住了。
姐姐租住的房子很陈旧,租金却不便宜,房东听说里面又加人了,非要姐姐加钱,姐姐好说歹说,房东同意每个月加100块钱,看着姐姐心疼的样子,曾康心中很不是滋味。
以前跟刘美凤生活,他可从不缺钱花。刘美凤对他虽然不怎么感冒,但在花钱这一块并没有让他为难过,读小学的时候每天兜里揣着二十块钱的零花钱,读初中时每个月花几百上千,都是稀疏平常,至于吃喝这块,他更是尝遍了很多美味佳肴。
方秀琼陪了曾康一天,就去上班了,曾康也没有地方去,不想待在出租房里,就跟着姐姐一起去他打工的地方,方秀琼打工的餐馆规模一般,生意却很好,她一进餐馆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摘菜、洗碗、端菜、招呼客人...上午要忙到13点后才吃上上午饭,下午从两点多钟又开始忙着准备晚上饭菜,一天结束后,差不多已是晚上十点以后。
曾康跟了方秀琼几天,姐姐太忙无暇管他,他也着实帮不上什么忙,觉得十分无聊。
方秀琼就对他说:“小康,抽暑假的时间,好好复习一下功课,过段时间我给你找个学校读书。”
曾康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想打工。”
方秀琼眉头一皱,幽怨地望着曾康说:“小康,看看姐姐每天忙忙碌碌累死累活,能挣几个钱?咱们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姐姐当年如果不是家里太穷,说不定已经考上大学了,姐姐不希望你以后像姐姐这样过苦日子,所以,姐姐就是拼着多打几份工,也要供你读书.....”
方秀琼还还没说完,曾康就打断他的话说:“姐,我读不进去,以前把时间荒废了,现在想追赶也来不及了。”
方秀琼听说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失望之色,但很快恢复了平静,然后有点遗憾地说:“既然这样,姐姐也不勉强你,陪你先找一份事做。”
于是,方秀琼带着曾康开始四处找工作,然而却处处碰壁,有些老板当着姐弟二人的面,很不客气地说:他们可不敢接纳一个不良少年,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尽管方秀琼一再强调弟弟是个好孩子,可曾康一身装扮有些另类不说,染着黄头发,耳朵上还有一个耳钉,谁敢要啊?一整天下来,曾康不知道被拒绝了多少次,听到多少嘲讽地话,却没有人愿意接纳他 。
那一刻曾康终于意识到,自己所谓“新潮”装扮,在别人眼中就是“小混混”的代名词,他不由想起,刘美凤当初对他说的那些话,与社会上的语言是多么的相似。
方秀琼却没有嫌弃他,反而安慰他说,即便他不做事,她也可以挣钱养活他。曾康自然不会让方秀琼养活自己,此后几天,方秀琼忙着上班,曾康自己去找工作,只是现实很残酷,他不仅仅没有找到事做,有的店老板还把他当成坏人,见他进去,差点就报警了。
多次碰壁后,曾康终于下定决心,把长头发剪掉,还染回黑色。即使如此他依然是颇费功夫。在一家店里找了一份事做,对方见他不满十八岁,有些不敢收,他好说歹说,对方只同意把他当成学生勤工俭学接纳,工资待遇自然也不高。
曾康每天早出晚归,打工的日子并不舒坦,每天要早早地起床,赶到店老板之前到店里,打扫卫生,烧好开水,处理前一天的垃圾....店里的人不多,但每个人却能指挥他,而且老板的脾气不好,稍不留意就回劈头盖脸地一阵训斥。干了不到半个月,不仅老板训他,就连其他人都指责他,曾康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物,啥也干不好,那一刻他真切地体会到,没有人庇护,真实的生活有多么残酷。
好不容易等到发工资的时候,本来说好一个月2000元,可是因为各种原因,他被扣掉了600元,看着手中可怜巴巴的钞票,曾康的心里受到了沉痛的打击。以前跟着刘美凤生活,他总是要求刘美凤理解他,可他却从来没有理解刘美凤。刘美凤虽然看不惯他的穿着和言行举止,但也是嘴上说说发发牢骚,仍然给他吃给他穿,到这后他吃不好穿得不舒服。可真正走入社会没有人会关心他,只有人监督他干得好不好。
曾康在那家店干了三个月,实在受不了那种环境,就换了一个工作,情况和第一家店差不多,店老板店老板对他们这些员工很严格,一不留心就会被扣钱,干了大半年,曾康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也消瘦了许多。
方秀琼抚摸着曾康变的尖尖的脸,甚是心疼地说:“小康,干不了就别干了,姐能养活你。”
曾康犹豫良久后说:“姐,我想读书,我想考大学,考研究生,我不想再过这种苦日子,也不想让姐姐一直苦下去。”
方秀琼说:你想干什么,姐都支持你。
06
随后,方秀琼辞去了工作,陪着曾康回到了荆州,刘美凤接受遗产后,就留在了上海,而荆州的房子一直空着,曾康给刘美凤打了个电话,就和方秀琼住了进去。
重返校园的曾康,几乎变了一个人,或许经历了太多,他终于意识到,像他这样没有家底的人,想要改变命运唯有努力读书。
不过,曾康基础太差了,完全跟不上,第一年高考只考了一百多分,方秀琼对他说:一年不行,就再读一年,终于在三次高考后,勉强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大学四年里,曾康完全没有放松学习,别的同学在玩耍打游戏谈恋爱时,他泡在图书馆里,也不参加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的目标就是考研。
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别的同学拿着毕业证准备找工作时,曾康收到了武汉某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件事,曾一度在他们的大学里引起了轰动,大学校长亲自给他打电话祝贺。
曾康没有因此而骄傲,读研期间依然非常努力学习,和导师一起搞的科研项目,在全国获得大奖,而且,曾康也计划自己取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读博。
而在这一天,已经多年没出现在他面前的刘美凤,找到了他,虽然又过去了将近十年,岁月并没有在刘美凤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比以前看起来年轻,更有韵味和气质。
曾康不由感叹,有钱真好,连容颜都能保持,再看看方秀琼这十年来苍老了很多,刚刚四十岁的年龄,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甚至看起来比刘美凤都显得苍老。
刘美凤再次见到曾康,内心却有一些激动,看着曾康的眼神中,流露的不再是以前那种“怒其不争”的目光,而是一种欣赏和安慰,甚至还有几分骄傲。
“小康,妈妈果然没有看错你,”刘美凤激动地说道,“看到你今天取得的成绩,也不枉妈妈的一片苦心.....”
听着刘美凤的这些话,曾康有一些不解,身边的方秀琼连忙解释道:“小康,你并不是我的弟弟,而是她的儿子。当年,只因为你太淘气,你妈妈找了一些人,大家在一起演了一场戏,希望你能够知耻后勇,你果然没有让你妈妈失望。”
曾康还有些不太相信,他可是亲眼见到亲子鉴定的结果,不过,他很快就了然,以刘美凤那个时候的财力,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还不是他说了算。
“小康,妈妈为了你,也是无可奈何,是妈妈对不起你,让你这些年受苦了,”刘美凤深情的望着曾康,一脸的怜爱。
曾康内心是复杂的,感觉自己的经历太戏剧化了,不过他的确要感谢母亲,给了他这场戏剧化的经历,否则,他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游戏人生的小混混,依然是那个对父母没有感恩 之心的“浑小子”。
曾康伸出双手搂着刘美凤,“谢谢妈妈,您给了我新的人生。”
听着曾康说出这么一句话,刘美凤顿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反倒是曾康安慰起母亲来说:一切都过去了!
事后,曾康才知道,方秀琼是母亲刘美凤的一个远方亲戚,曾康应当叫他表姐。而这些年来,刘美凤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他,尤其是他最初不愿意上学打工的那半年,刘美凤一度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儿子他狠心了一点,有好几次她都想,冲过去告诉儿子说,一切都是骗他的,毕竟以她的财力,儿子就算不读书也能当个富二代,但她终究还是忍住了。
当然,刘美凤最要感谢的人是方秀琼,是这个来自农村的女子用朴实无华的爱,感动和感染着曾康,让曾康的心灵受到触动最后才有了“知耻而后勇”一说。
曾康的成长经历中,方秀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曾康经历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定程度上讲,没有方秀琼或许就没有曾康的今天,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个农村女子,只是陪伴曾康十余年,实际上,方秀琼一直把曾康当成自己的亲弟弟。无论是言语还是举动,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假表演的成分。
方秀琼用自己穷苦生活的经历,让曾康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用她宽容关爱的举动,让曾康内心里产生了感恩心理,用她无私的奉献,让曾康明白,人与人之间难得的不仅仅是血缘还有情感。
曾康的励志经历或许 不能复制,但是对于教育子女,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较直观就是孩子的成长,不能太一帆风顺,他们需要经历一些事情,遭遇一些挫折,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所谓“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一味在父母羽翼庇护下,他永远 不知道真实的生活有多残酷,不知道独自闯荡要遭遇什么困难,甚至不知道对父母感恩,没有感恩之心,
每个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而这种殷切希望的背后往往是父母艰辛的付出,子女却不为所动,甚至认为父母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而曾康的经历,告诫那些仍在辛勤付出而没有得到子女的回报的父母,不要一心心想着孩子的情绪,不妨让子女自己去闯荡一番,或许在他们碰壁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艰辛,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