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年代下海经商,供三个儿子留学德国,如今养花种菜颐养天年
讲述:尹鸿刚
整理: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叫尹鸿刚,今年62岁,四川成都人。28年前,一起长大的发小买了大哥大,让我很是羡慕,那个时候我还在体制内工作,朝九晚五,按理说,日子也算是过的安逸,可被发小这个不务正业的阔气一下子刺激到了,感觉他从小不爱学习,长大了比我还有出息,一时间内心很是不甘心。
1994年的时候,不顾妻子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辞职,跑到广州打拼,从刚开始的小商贩,再到后来成了批发商,一步步的发展的越来越好,三个儿子更是有了留学的资本,先后去了德国留学,如今三兄弟都留在德国工作,而我也经历了商场风云,如今退休后在老宅养花种菜,日子过的闲情雅致,非常顺心。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成功,我曾经因为超生差点丢了铁饭碗,而今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并不后悔,如果仕途一片光明,也许还过不上如今这样散漫的生活。所以说,人的一生,有舍有得,结果不重要,经历过的才是珍宝。
1960年,我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高干家庭,爸爸当了一辈子军人,对我们四个儿女也是严加管理,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调皮的一个,那个年代,不管你是军人家庭还是公务员家庭,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反正就是吃不好,但也饿不着。
不管多么调皮,学习任务必须完成,从6岁开始,就在在门口站一个小时的岗,这是爸爸规定的,谁也不能违反。
我是幸运的,小时候有哮喘,躲过了很多爸爸定的规矩,也得到了哥哥姐姐的照顾,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耍,完全不用顾及太多。
读到高中后,因为时机不对,所以没有考大学,而是参军,几年时间,对我的人生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也是在当兵的时候,军医说我得的不是哮喘,而是抵抗力不好导致的,如果真是哮喘,是无法当兵的。
专业后,我成了一名公务员,第二年就结婚了,24岁就当上了父亲。
我特别喜欢小孩,冒着被罚款,甚至丢掉铁饭碗工作,生了三个儿子,在我看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能多生一个孩子,就值得。
三十而立,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稳的度过,可谁能想到,小时候的玩伴从广州回来,很阔气,穿西装打领带,也很时髦,手里的大哥大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物,像我这样的公务员,一辈子都买不起。
发小向我炫耀说:“你学习比我好,家境比我好,那又能怎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现在可比你要强多了。”
这句话像一根尖刺,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受到强烈的剧痛,似乎也在预示着,是时候要做改变了。
请了半个月的假,每天在家里喝闷酒,妻子很着急,我爸爸也前来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就把心中的苦闷说了出来。而爸爸是个老思想,根本不接受新兴事物,但不管怎样,这次指定不会听爸爸的话,还是选择了辞职。
发小虽然在我跟前耀武扬威,但对我其实还是心存畏惧,小时候他可没少挨揍,这次我不得不向他低头,让带着我一起发财。
其实发小就是一个搞批发的,VCD、香港货、盗版录音带什么都卖,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他能挣到钱,我也能挣到钱,但住的地方并不在一起,我们俩个各自住在出租屋,还有几公里的距离。
一年多时间,我也掌握了做生意的技巧,和发小分开做事情,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区别在往后便形成了差距,我看到的是未来十年,他只争朝夕。
到了2002年的时候,我也算是身价百万的人,而且花了七十多万,在广州买了房子。孩子们也长大了,因为要读书,并不能在广州团圆,而我的生意在成都也有分店,每个月回去一次,这也解了相思之苦。
我的三个儿子都很争气,一个学习比一个好,在经济上实现了自由,先后把三个儿子送到了德国留学,除了接受好的教育,最主要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当时以为,孩子们学业有成会回国,可最终一个都没回来,虽然有些遗憾,但看到他们如今过得都很幸福,我也不好说什么。
年过花甲之时,我也意识到自己老了,不管是经历上还是脑力上,都有些力不从心。这么多年来,陪伴妻儿的日子有限,也算是想明白了,无论你多么努力地赚钱,钱是赚不完的,索性直接退休,让侄子侄女帮忙打理生意,回到了出生的乡下,过上了田园生活。
每天早早地起初锻炼身体,养花种菜,过得很自在,这种养老方式,从未想过,但如今却很享受。
我想表达的是,无论你出身在农村还是城市,年轻时打拼了,积累了财富,才能在年老之时,有能力分配自己的后半生,不努力的人生,谁又会替你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