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奶奶已有许久没见了。上一次是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门口,目送我离开,我摇下车窗看到了奶奶眼角一丝丝泪花。
“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怆。”正如作家张小娴所言,分分合合,人生如此。在我二十载光阴里,我与奶奶也在不断地告别,又不断地重逢。
小的时候,我总爱依偎在奶奶怀里,望着星空,想象着繁星背后那古老又神秘的传说,凉风吹过脸颊,一把蒲扇在空中轻轻摇着,又小心翼翼地放下。在奶奶怀里伴着她的歌声入梦,温柔至极。静谧的夜空下,一把藤椅摇啊摇,摇出了我和奶奶的童年故事。奶奶那浅浅的眼窝,尚未被岁月磨蚀的老茧,青丝里夹杂一些白发,是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时光印记。那时候“少年不知愁滋味”,离别似乎与我无关,我只管享受当下的温情。此时回望过去,甚知离别如水,不知其味,尝不出酸甜苦辣。

时光飞逝,离别似梦,在变幻的生命里若隐若现。上小学那会儿,一日三餐,几声“奶奶,再见!”成为日常,我总期待着早点放学回家,期待早点看见拥我入怀的奶奶,她手里总是攥着零食,脸上尽是说不完的温柔。在那懵懂的年纪,我以为大声地说出“再见”,便可以早点见面,所以我一直把“再见”二字叫得格外响亮。然而,我却没有领会到它的告别之意,觉得它只是我与奶奶的短暂分离,更多的是承载着我回家的欲望。可是后来想想,其实它早已有了离别的意味,只是话中人不自知而已。
岁月流转,奶奶头上的青丝早已消逝,我已长成了大人眼中的大姑娘,准备迎来我十八岁第一次出门远行,离别悄然而至。我仍记得那个秋日午后,那一双被泪水模糊了的双眼。细雨绵绵,空气里带着几分湿气,弥漫在乡间秋日的田野上,恰为离别增添了几分伤感。车停在坪前,我把笨重的行李搬上后备箱。我始终低着头,不敢直视奶奶,不敢望她那满是泪花的双眼,哪怕只是一眼,因为望一眼之后我也会眼藏珍珠。奶奶一直靠在门口,看着我来回在前坪搬动行李,她的背佝偻着,好像比之前更弯了,许是奶奶站在我面前只到我肩膀吧,一手拄着那根朱红色的拐杖,满嘴堆着笑,这笑容大抵是我见过最让人心疼的笑了。
再见,奶奶。
嗯嗯,好……好……用心读书啊。
哽咽的声音中似乎还有太多来不及说出口的话。我就此离开了,我强忍着泪水望向车顶。下一次我们一定会更好地相见,是的,只有告别了,踏上新的旅途,我们才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只是这一次“再见”,我才明白离别的真正意义。
四月的星城淅淅沥沥,一层层雾霭笼罩在麓山上,樟树下的路边堆满了落叶,微风拂过,带来思念的人的祝福和问候。我一手撑伞走在橘黄色的路灯下,一手举着手机,看着屏幕中的奶奶,怪这模糊的夜色,使我无法看清奶奶的模样。“这边下雨了,我准备回宿舍,奶奶,我先挂了啊,拜拜。”虽夜色朦胧依旧遮挡不了那温柔的笑容。我在心里默默问自己,奶奶是否还握着手机不放,等着屏幕再次亮起?心有灵犀大概如此。“默契发生在每个下一秒,爱上同一种口味的蛋糕……”在张碧晨的下一秒里,我的手机振动了,是奶奶拨过来的电话:“妹仔,下雨嘞,冷吧,多穿些衣服,莫感冒了。”
雨停了,绿灯亮起,我穿过斑马线,像只觅到食的小兔一样往宿舍奔去,将这份默契与爱意默默收藏在心底……
我不知道未来我和奶奶还会有多少次告别,也许不久,也许还要很久。但我相信每次离别都是一次成长,是奶奶目光的再次坚定,是我踏上征途的动力源泉。正如人生永远有告别,但我们永远有期待。
窗外的雨又落下了,我坐在窗前想,故乡的奶奶和异乡的孙女再一次“告别”与“重逢”……在数不清的日子里,时光的沙漏来回寻转,花儿能够重开,我们却无法从头再来。在告别后多么希望一切如初,别让岁月磨平了人的容颜。
奶奶这会儿是否想起了我?闲坐在沙发上的她一定在细数着时间,盼望孙女何时能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