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也必须遵从类似的“规律”:
结交一个人,必须能从对方身上能获得高额的“价值”,如果在日常交往中,发现对方“没用”,就会立刻收起原有的热情和“讨好”,不打招呼地投入下一段关系的寻找中;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可悲的现实;
每个人都渴望真情,却又在人际来往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唯恐被人欺骗或占了什么便宜。
曾经付出的善意和帮助,自然渴望对等的情谊,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我们珍惜和深交。
人这一生,要学着成全自己,不要让无所谓的人,辜负和浪费了我们的真心;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可以在相处过程中发现,在这3个地方,很容易看出来。
言而无信
孔子在《论语》中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以立足于世的东西。
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是否守信是最重要的;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用深交,就连最基本的为人处世,都不会让你放心和安心;
他说出口的话不靠谱,不算数,他对此完全不负责,这样一个人,你没法和他建立正常友善的往来;
他们满嘴谎言和欺骗,当你不明就里,听信了他们的话,出了麻烦,他们反而会顺水推舟,反咬你一口,说自己完全不知情,都是你自己不辨是非,让你有苦难言;
与这种人交往的恶果在于,他们善于逢场作戏,见风使舵,一旦有利益的诱惑,就会转身把你出卖,去讨别人的好;
和他们相处,你得时刻小心戒备,精神高度紧张,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心思和算计;
这种暂时的交往,经不起任何变幻莫测的考验。
与其提心吊胆,不如远离。
极端利己
《荀子》中说: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意思是,先讲究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人光荣,而先考虑利益而后讲求道义的人是可耻的。
相信不少人,都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人;
他需要你的时候,卑躬屈膝,刻意迎合,你需要他的时候,他避之不及,找借口推脱。
正常健康的人际交往,应该是互惠互利,彼此帮扶照顾的;
但是这种极端利己的人,你休想和他和平共处;
因为他们就像蚂蟥一样,在你身上“吸血”,尽其所能,让你为他服务,经常折腾你,处处从他个人的得失出发,丝毫不考虑你的感受。
如果一旦他没占到便宜,就会气急败坏,甚至会埋怨你,没能让他利益最大化;
当你不把话明说的时候,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占着你的便宜,毫无歉意和愧疚;
当你感到了不被尊重、不公平,而戳穿他们的真面目时,他们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与你翻脸,就此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会让我们受伤吃亏,不论是谁,都可以断交了。
优越感过强
《傅雷家书》中说:
千万不要太主观,千万不要有说服人的态度,这是最犯忌的,因为就是你说得对,但是给人的印象只觉得你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和人交往最舒服的距离,就是彼此能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只要不是伤风败俗,或是违背道义的行为,都不应该被歧视或攻击;
但就是有那么些人,他们喜欢自命不凡,习惯高高在上的,俯视众生,随意评断你的大事小事;
例如,你买淘宝的衣服,他们觉得你俗气;
你看了点搞笑的视频,他们觉得你粗鄙;
你去风景秀美的小地方旅游,他们觉得你没眼光和格局;
你读了一些有内容的书,他们觉得你装腔作势;
总之,别人的一切都是不如他的,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才是“高贵的”;
这种人往往目空一切,就算是交朋友,表面上不说,内心里也会划分为三六九等,高于他的,他们才会有意愿结交,否则都懒得理你;
就算能静下心来和你说话,也是一副指点江山的优越姿态;
我们交朋友,主要图的就是个舒服开心,这样生活质量才会高;
可在那些优越感过强的人面前,我们只会黯然神伤,或是被对方瞧不起,与其这样,不如不来往。
诗人李白说: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友谊很可贵,别让那些不值得的人,浪费了我们的真心,请把时间和情谊,给那些值得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