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2022年06月30日21:42:08 情感 1975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我们都是故事里等待幸福的人。

没人知道你午夜时分的辗转难眠,没人知道你在煎熬些什么。那些回不去的,总有它回不去的道理。

我们总是渴求太多的“如果可以……”,可这世上本就没有往回走的路。你走得艰辛,别人也一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于2018年的10月。也许这个日子只是你生命中毫无意义的一天,但对于只有12岁的李鑫宇来说却是一辈子。

那个月里发生了太多的事,让这个12岁的孩子措手不及。撑起一家人生活的爸爸患脑梗几个月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患骨癌卧床的妈妈,病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一家人的生活费只剩下最后的120块钱……

爸爸带着李鑫宇吃了一顿饺子,李鑫宇好久没有吃过这样丰盛的大餐了。他让爸爸也吃,爸爸却摇摇头,买了一瓶最便宜的啤酒。

吃完这一餐,家里的所有积蓄只有100元。李鑫宇的爸爸把钱放在了妻子的枕头下,在自家的厨房里度过了生命里最后的时光。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生活总是会教会你我,在我们最需要有人去依靠的时候,往往求而不得。到最后,还是需要自己一个人挺过去。

每次考试都能进班级前三名的李鑫宇辍学了,社区给李鑫宇办理的低保,小区也自发给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捐款。

可是,这些善意维持得了一时,却保持不了一世。今后他会走出怎样的人生,凭靠的全是他自己。

我们没有想象中那样坚强,但却找不到让懦弱休息的地方。你的不幸,在别人的眼中只是一个故事,只能换来一声唏嘘。

人生,总是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能够把握的,只有中间的这几十年时光。

无论是你从生活的最初就抓了一手烂牌,还是含着金汤匙出生,都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应对、去选择。

别去纠结什么生命是否公平,反复思量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难为的只能是自己。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把关注点放在需要的地方,放在那些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改变的地方,今后的路才能走。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自己生活中的不幸,不要跟他人诉苦。你的不幸,在别人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古来只顾自家门前雪,谁管他人瓦上霜。

我们都太忙了,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分担他人的悲伤。最好的情况不过是给予安慰,再把自己多余的部分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给予。感同身受之类的,是不存在的。

路走得多了,就会渐渐懂得:成年人的妥协从来就是一半理解,一半算了。对生活中的磨难,也是如此。

心中若是长存计较,生活里就处处都是怨言;心中若可适当放宽,终会等来属于自己的那个晴天。

看到过一句玩笑话:人活着很累,所以叫人类。笑着笑着,却觉得心酸。

余华的《活着》,把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贵历尽人间凄苦,蹉跎辗转的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

富贵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地离去,他说,每一个人都是他埋的。富贵活得那样艰辛,为什么还要活着?

余华想要告诉读者的是,活着的意义本身就是活着。无论发生什么天大的事,都不如活着重要。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故事越精彩,旁观者越兴奋。

于是,小说、网络、电视剧都变得越来越浮夸,想要吸引眼球。但这些,永远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精彩”。

生活就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即使是父母、爱人、子女,都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这毋容置疑。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有这样一番言论:“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我们的生活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个真实的、如假包换的片段,是没有可以用“如果”来推翻的现实。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身边的人只能成为看客。

看客期待你的故事可以给他感官上的刺激,给他平淡的生活找些乐趣。可故事里的我们,只希望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过好这一生。

当然话说回来,换个角度去看,谁又不是谁的看客呢?

所以,抓住生命中的重点,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否则就要跑到别人的生命里,去当插曲。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END-

听故事的人,总是期待惊险,故事里的人,只是盼望平安 - 天天要闻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父亲娶了继母,姐姐靠缝补供我念书,如今我是这样对待他们的 - 天天要闻

父亲娶了继母,姐姐靠缝补供我念书,如今我是这样对待他们的

声明:本文为海蓝之谜头条原创首发,侵权必究。感谢您的评论,点赞,转发。本人根据身边生活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请多赐教!口述:袁强01我叫袁强,出生于80年代的农村,我家住在西南的一个小镇边。父母生了我和姐姐两个孩子,姐姐叫袁芳,
这是我见过的,情人关系里最清醒的男人 - 天天要闻

这是我见过的,情人关系里最清醒的男人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男人在情人关系里多清醒,看看这些你就真的释怀了,你也真的放弃吧,男人真的什么都跟不了你,男人对情人从来不会上头,每一次见面都充满算计1.
因病未孕,婚姻可撤销吗? - 天天要闻

因病未孕,婚姻可撤销吗?

女方在婚前曾患疾病并做手术治疗婚后复发丈夫认为此疾病导致备孕未果请求撤销婚姻关系并要求赔偿△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婚前患病,婚后复发 2020年,赵夏(化名)与钱风(化名)经朋友介绍相识。同年9月,赵夏患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住院期间,钱风多次前往病房看望。两人结婚后一直积极备孕,但始终未果。2022年4...
女同事突然问我,愿不愿和她做临时夫妻,我同意了 - 天天要闻

女同事突然问我,愿不愿和她做临时夫妻,我同意了

在职场这片波澜壮阔的大海中,每个人都在为梦想和生计奋力前行。然而,在这片看似冷静、理智的水域里,有时也会涌现出意想不到的情感暖流。我,一个普通的职场人,每天朝九晚五,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直到那天,女同事小芸突然向我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做
女人到了中年以后,最好的活法是低配生活、高配灵魂。 - 天天要闻

女人到了中年以后,最好的活法是低配生活、高配灵魂。

女人到了中年以后,最好的活法是低配生活、高配灵魂。岁月如梭,转眼间,女人们便步入了人生的中年阶段。在这个时期,生活的喧嚣与繁华似乎渐行渐渐远,而内心的沉淀与思索却愈发深刻。对于中年女人而言,最好的活法或许就是低配生活、高配灵魂。
老公在外出轨,我默默搬离婚房7天后他才察觉,可为时已晚 - 天天要闻

老公在外出轨,我默默搬离婚房7天后他才察觉,可为时已晚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后来才发现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还有许久未回家的人,我终于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我和许恒是高中同学,同在上海的一家国际学校就读。这个学校算是贵族学校,能够在里面读书的都是一些富二代或者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