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女朋友,你会喜欢我吗?”
刘彬只回了一个字:“会”。
“她是谁”?陈红指着这条信息质问,
刘彬只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说:“你没必要知道”。
看着这个自己曾经拼了命爱的男人,
陈红哭成傻狗:“分手”!
爱情山崩地裂,爱情东升西落,爱情就这样结束了。
难怪有人说:爱情发生的时候,分手就随时待命。
为什么当初的山盟海誓,最后都会变成一个人的悲凉?
为什么用尽全力去爱,他还是会离开?
是不是我再优秀一点,他就不会爱上别人?
有一个女孩,她和陈红一样,经历了分手的劫难。在无眠的深夜,她也在心里一遍遍地追问:为什么他会离开?
不同的是,她决定对自己痛下狠手,重新撕开伤口,细细检视自己失恋的全过程,找到分手的真相,走上疗愈自我、重建自我的复活旅程。
她就是复旦大学博士、心理咨询师曹雪敏。她把她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分手心理学》这本书,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分析分手背后的心理肌理,并跳出通俗的“爱”与“不爱”的视角,得出“除了爱,更关键的是自我”的结论。
因为有自我,才能有爱情;能独立,才能有亲密。
01 2+5步法,走出分手的伤痛
人类最大的焦虑和恐惧莫过于分离。分手所带来的分离恐惧接近死亡。分手的恐惧感,让我们锥心泣血、黯然销魂。治愈分手的心理创伤,有的人要耗费数年甚至一生。
那么,如何先从分手的崩溃中爬起来?曹雪敏博士分享了2个方法和5个不费力气的动作。
两个方法:
·空椅子疗法,就是在面前放一把椅子,想象椅子上坐着前任,然后放下你的人设和所谓的坚强,像孩子一样,像动物一样,对着空椅子想说就大声说,想哭就放声痛哭,愤怒就爆粗口,以平复心境,学会如何应对情绪的来和去。
·日记疗法,写日记。周岭在《认知驱动》中写道:在自己无法消化情绪的时候,写下来,写下一条条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下自己到底在愤怒什么?难过什么?把愤怒和难过留在日记里。
分手的后劲,不仅让精神崩溃也让身体受伤。
分手后,最让人感到挣扎的莫过于触景生情。作者认为要止痛,可以做5个简单有效的动作:
在熟悉的环境中制造陌生感,变换房间家具的摆放位置,用小成本的做法增加陌生感。还有很多女孩都会做的,换发型、改变穿衣风格;晒太阳;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吃点好的,很有必要;看电影或电视剧,如果是看悲剧,我们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如果是励志电影,可以唤起我们的斗志。桃花谢了,以后换我自己买玫瑰。
至此,走出伤痛的我们,可以冷静地想一想被分手的原因了。
02 寻找分手的真相,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够好
《十宗罪》里说过:相爱总是毫无准备,分手却是蓄谋已久。
作者跳出单一的“爱”与“不爱”的视角,从心理需求的角度,看待“为什么他(她)要离开(出轨)”这个问题。
“为什么”在心理学上叫动机。有的人在分手后,总忍不住把那段恋爱经历(婚姻经历),拎出来反复品味,试图寻找两人的感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什么时候出现问题的。
作者认为,总想过去是没有用的,要弄清楚的是分手让他(她)得到什么?满足了他(她)什么需求?
分手不一定是因为两个人完全不再相爱,但分手一定和需求的变化有关。
彼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微小的失望一点点堆砌。渐渐没了激情、有了疏离、不再亲密,直至放弃。
需求的变化有两种:
一种分手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在别人身上找到满足。
一种分手是为了满足需求,比如为了自由、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物质生活;为了修复因为恋爱对象而和父母闹僵的关系。
分手与需求有关,而需求的变化往往来自角色的转变。
这就是为什么分手、出轨、离婚,往往发生在毕业前后、异地分居、升职提薪,或谈婚论嫁、怀孕产后......这些时间点都是角色急剧转变的时期。
角色转变会带来新的需求。一旦需求变化不被察觉,得不到及时满足,就为感情破裂埋下隐患。
所谓分手,是分手方的需求有变,和被分手者是否足够优秀、有无过错无关。
弄清分手的真相,我们才能解开心结,避免重蹈覆辙,找到肯定自我、重建自我的金钥匙。
03 你越爱自己,世界越爱你
每个人都曾在爱情的得与失中惶惶不可终日。有些人的分手伤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有些人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感情关系后,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甚至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恋爱一场,不但失去对方,还失去爱人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用亲测有效的方法告诉我们:分手不一定是一场灾难。
裂缝才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亲密关系出现波折,是我们看见自我、重塑自我的最好契机。
《奇葩说》有一场车轮战,是关于前任的辩题。
傅首尔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前任非常优秀。她说,只是在偶尔看到关于他的消息,才想起来这个闪闪发光的人,我曾经爱过他。
因为前任的妈妈觉得傅首尔太好强,反对他们交往,他们分手了。
分手后的傅首尔更好强,憋着一股劲要干出点名堂。那些年,她像一个永不停止的“陀螺”,拼了命地往前跑。
她没日没夜地看书、写博客、投稿,默默写了10年,直到一篇写关于前任感悟的文章成了爆款文,带火了她的公众号,随后出书,实现了作家梦。
好强的她,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类的节目。每一次比赛,不惧骂声,不屑“又丑又胖”的嘲讽,尽全力做到最好。直到2021年,夺得《奇葩说》Bbking,迎来人生最耀眼的时刻。
在努力追梦的同时,傅首尔也改掉了很多缺点,吸取了之前很多教训,把前任对她的影响都变成养分。她说,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是一颗石头。但是跟别人在一起,我把自己变成了一颗钻石。
每一段爱情都有它的彩蛋,这颗彩蛋的名字叫成长。
错过一个人,不能错过人生;错过一段美好的感情,才有看见更完整自己、遇见更好自己的机会。
曹雪敏博士在书中,体贴地为我们提供了一张重建自我的成长路线图。
首先是学着接纳自己。对于自己的伤心、难过、后悔的感受,不压制、不排斥、不自责。当我们接近自己的本心时,才是真实地爱自己。能爱自己,才有爱对别人的能力。
其次是建设一个“始终成长、不惧伤害”的心理支持系统。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不仅能让我们安全度过分手后的低谷期,也能帮助我们提高心理弹性和抗压力。
三是重建自我意味着能够自由地做自己,重新思考人生目标,并为之坚持:
·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价值。比如,希望工作有杰出表现;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希望得到亲人的支持和爱;希望做成一件对他人、对社会很有用的事。
·设定一个立刻就能做的小目标。比如,睡前看五页书,每天跑1公里,,优化自己的生活状态
·设定一个中短期目标,坚持阅读1—3年,两年后参加半程马拉松,体验和尝试从未做过的事。
·设立长期目标,希望5年或10年后,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朝着目标持续调整修正、向上向阳成长,受过的伤流过的泪才有价值,生命的意义才能由此壮阔而丰富。
当我们足够爱自己,世界才会更爱我们;当我们变成一颗钻石,才有机会遇到另一颗钻石;当我们能够笑对未来时,才会发现分手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
结 语
爱是人生的母题,也是一道难题。所以,很多媒体和书籍都在教人们如何表白、如何相爱,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体面地结束爱,更没有人告诉我们,被迫结束爱后如何忘记、如何疗愈、如何开始新恋情、如何才能幸福圆满。
《分手心理学》这本书,解答了分手后的疑惑和问题,让我们有了笃定的参考和依据。曹雪敏博士的研究和探索填补了情感认知领域的空白地。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时代,随时分离的不只是男女爱情,还有逝去的亲情、友情,逝去的青春、健康、生活状态......原有的旧我随时会被摧毁、被改变、被抛弃,因此学会看见自己、接纳自己、重建自我、重新出发尤为重要。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手心理学》的科学理念和实践方法,有了超越单纯疗愈情感伤痛的更广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