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2021年10月14日12:23:05 情感 1650

文/郎里个郎

朋友老李曾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大阳,相谈甚欢的两人在现实里约见,各自介绍一番后竟发现两人同村同校,顿时关系亲近起来。半年时间来来往往无数次,大阳还打算给做运输的老李拉个生意。

本来其实是挺好的事情,一切却在老李去大阳家里做了一次客后变了样。

原来,老李在去做客时候,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带。老李一向心大,大阳却自此疏远了老李。生意的事也再没提过,不仅如此,打那以后大阳还多次推脱了老李的约见,二人终于渐行渐远。

老李每次聊起大阳,都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惹了大阳的不快。其实啊,道理很简单——在大阳看来,老李并不“知礼”,因而也不可深交。

人这一辈子,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 天天要闻

家是人最私密的地方,愿意邀请你去家里做客的人,一定把你看得很重要,打心里把你当成朋友。把你邀请进家里,同时也意味着带你进入人家的生活圈子,这时候,你一定要“知礼”。

中国有泱泱两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有着两千多年的礼仪文化,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最重视的,就是一个“礼”字。

礼貌,礼仪,礼品,缺一不可。

可千万别觉得这是“老套”的繁文缛节,实际上,初次去别人家里做客,你的表现,在许多人眼里,往往意味着你这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

邀请你来家里做客,既是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你的进一步考察。

所以,人活一世,有些人情世故一定不能不懂。不管和谁交往,都要记住这样一件事儿:去别人家里做客,可千万别空手去,尤其是头一回的时候。

人这一辈子,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 天天要闻

做客不空手,体现了你的尊重

人与人交往,互相尊重是前提。尊重是一种态度,而态度需要通过你的一言一行来体现,不空手做客,刚好可以体现你对别人的尊重。

说白了,国家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家家生活都不算困难。做客时候带的那些个瓜果礼品,谁也不缺,但却能体现你的心意,给朋友传递出你的尊重和对这段友情的重视,正所谓“礼轻情意重”。

中国人讲究“有来有往”,这种来往,其作用,其实就是表达出尊重和重视的态度。

人家邀请你来家里做客,那是看得起你,把你当朋友。而去做客时候手里带上礼品,则表明,你明白朋友的心意,同时也像朋友重视你一样,重视和朋友的关系。

这叫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既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又展现出了愿意进一步交往的意愿,一举多得。

而空手去做客,朋友表面可能并不会说什么,却会在心里隐隐觉得你并不重视他的邀约,会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因而也会重新判断你对这段友谊的态度,这种判断很可能影响你们的关系。

人这一辈子,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 天天要闻

做客不空手,体现了你的教养

教养通常体现在细节之处。见人知道打招呼,吃饭知道不出声,与人结交知道有来有往,这都是教养。做客不空手,就属于这种体现教养的小细节。

别看表面上就只是做客不空手,这里面的学问其实大着呢。一个人的教养,说得明白点,其实是一种意识: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让自己陷入难堪境地,这就是教养。

朋友邀请你去家里做客,必然会做一番准备来招待你,你的到来其实就是给朋友“添了麻烦”。所以,备些礼品,表明你知道这是给朋友添麻烦了,既能表示对“添麻烦”的歉意,同时也是对朋友热情招待你表达感恩。

而收到礼品的朋友,透过这个行为就得出了对你的结论:知道互相尊重,懂得礼尚往来,怀揣感恩之心,举止富有教养。这位朋友自然会感觉自己没邀请错人,因而也会得出你这个朋友值得交往的最终定义。

若你两手空空,朋友很可能会觉得你这个人没有“礼尚往来”的意识,不够有教养,进而会怀疑你是否值得他继续交往下去。

人这一辈子,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 天天要闻

做客不空手,体现了你的人品

人最不喜欢和哪种人交往?那就是“没眼力见儿”的人,换句话说,是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前文讲过,做客不空手,意味着你知道尊重朋友邀请你来家里的心意,其实这就是一种“有眼力见儿”的体现。

不懂换位思考的人,通常都是比较自私的。自私的人又往往重利,小气,贪便宜,不懂感恩。我们知道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许多性格特征,其实是靠观察处事细节来判断的。

因为一次做客空手,就给朋友留下“为人自私”这种不好的印象,从而减少了与你的来往,在“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成人社会里,可以说是平白无故吃了大亏。

受邀去朋友家做客,随手带上礼品,虽然不至于因此对你刮目相看,但朋友至少会认为你人品不错,值得进一步接触。反之,则可能怀疑你是不是只考虑自己,太过自私,从而打消与你进一步交朋友的意愿。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这种由小事而得出的关于人品的印象,可能并不准确,却通常很难消除,所以与人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对于细节的处理。

人这一辈子,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 天天要闻

如今有种论调常说,中国人含蓄,不擅长表达自己所想。

但其实,中国人的对于情谊的表达,都蕴藏在行动里。作为礼仪之邦,我们把自己的态度、习惯和品行,都隐藏在付出的每一分行动之下。同时也通过这种行为间的互动,去感受和评判他人。

这种因小见大的认知和“润物细无声”的君子之风,才是国人本色,也是绵延了千年的文化传承。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为人处事,是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初期,在意的,其实也就是态度、教养和人品。

一次做客,空手而去,负情而归,让朋友对自己产生误会,何苦来哉?

所以,人活一世,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去别人家做客,一定不能两手空空。

你以为只是空一次手,但其实你亏掉的是你的形象和朋友的情谊,千万谨记。


  • 今日话题:

你觉得懂人情世故的表现,还有哪些?

花影人间:专注解读婚姻情感问题,在喧嚣尘世中给你抚慰与温暖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人一旦过了55岁,还有异性接近你,一般都是这3个目的 - 天天要闻

人一旦过了55岁,还有异性接近你,一般都是这3个目的

人生在世,追逐幸福是终极目标。在这条追求的道路上,任何形式的奋斗都不为过。然而,当中年渐渐逼近,尤其是跨入五十五岁的门槛后,人们会逐渐感受到力不从心的无奈。你会发现,异性的靠近往往不再是出于单纯的好感,而是带着某种目的。
大学生情侣,解决生理需求多,最终结婚不多 - 天天要闻

大学生情侣,解决生理需求多,最终结婚不多

在大学校园里,青春的荷尔蒙弥漫,爱情的花朵绽放得绚烂无比。大学生情侣们手牵手漫步在校园小径,许下海誓山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当毕业的钟声敲响,现实的浪潮汹涌而来,这些曾经甜蜜的情侣们,最终能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又有多少呢?
打败焦虑的话:你活着或死了,有几个人会这样记得你? - 天天要闻

打败焦虑的话:你活着或死了,有几个人会这样记得你?

作为普通人,你活着的时候没几个人在意你;死了更没有人记得你,所以你还焦虑啥?过去的事就像是人的便便,冲入下水道就跑了,你还记着个啥?反刍思维,是不是在反复品尝着过去的滋味,想想恶心不恶心?除了生病以外,都是你的情绪带来的,并非是真正的痛苦。
姑娘江情歌(1342) - 天天要闻

姑娘江情歌(1342)

女:最近父母催婚急,逼妹找人做夫妻。帅哥成千上万个,没有一个曾相识!男:一回生来二回熟,有缘自然共白头。哥有几个好朋友,娇娇大胆去交流!女:出门答应老爸妈,找到男友才回家。从早到晚没遇上,情人桥上泪哗哗!男:想帮娇娇解烦忧,又怕资格还不够。
请告诉儿女:找对象,有车有房已经过时了,需要有“新三样” - 天天要闻

请告诉儿女:找对象,有车有房已经过时了,需要有“新三样”

以前,大家觉得找对象,对方有车有房,生活就有保障,家庭能安稳幸福。有车出门方便,有房有归属感,好像给子女未来打好了基础。可时代变啦,现在不少年轻人物质不缺,婚姻却问题不少。为啥呢?只看重车房,忽略了关键因素。所以得告诉儿女,找对象,有车有房
离婚率爆表的2025,民政局门口全是雷人对话 - 天天要闻

离婚率爆表的2025,民政局门口全是雷人对话

实话实说离婚率 在2025 年,离婚率就像夏天的温度计,蹭蹭往上涨。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地民政局门口的人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婚姻里的酸甜苦辣。 那天阳光有些晃眼,我路过民政局,瞧见门口围了一群人,凑热闹的心思一起,我就凑了过去。
男女交往潜规则:“寄生式”的感情,注定没有好结果 - 天天要闻

男女交往潜规则:“寄生式”的感情,注定没有好结果

-01“寄生式男女关系”,是一场精神与人格的剥夺你知道寄居蟹吗?寄居蟹会生活在海螺壳里面,当它无法找到空的海螺壳时,就会去绞杀一只还在活着的海螺。对于寄居蟹而言,它并不觉得自己是鸠占鹊巢,它认为:只要自己背着海螺壳四处走动,就意味着海螺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