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纯原创的公众号不超过7%,这是拂尘记的第679篇原创文章,字数1392,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这个社会同情弱者,这无可厚非,本地最近有一则新闻上了热点,原因是执法人员粗暴执法,抢了老人的东西,还让她重重摔了一跤。
舆论影响巨大,处理结果很快出炉,我无意论他人是非,也不想为谁辩护,只是由此,突然联想到前几天的买菜经历。
有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转念一想,我似乎又不太应该生起此念,因此用文字来记录梳理,顺便听听您的意见。
那天早上去市场,远远看到一排摊位,孤零零只有一个老太太,前面放着三根黄瓜,一堆芋艿,一些花生,我问芋艿多少钱一斤,她似乎惊魂未定,问她每句话,她都要再问一遍,反应迟钝。
本想速战速决的我,心里不耐烦,可这排摊位只有她1人,我不好意思走,既然问了,就买吧,有一丝丝同情的成分在。
称完才发现需要现金,她说她没有手机支付。我就让她帮忙刮芋艿皮,我去认识的地方换现金,刚准备走,一个市场管理人员过来,凶巴巴地说,这里不能卖,刚刚跟你说过,又来了!那边统一卖蔬菜,快过去!
她很慌张地说,我要刮下皮,刮完我就不卖了,我回去了。
那个人继续赶她,不能在这里,这个摊位不是卖蔬菜的,刚刚跟你说过了啊,你不走,我要挨批的啊。
她不知要怎么办,一会拿刀子,一会拿袋子,我安慰她,不急,我去换钱,等会我来拿。
等我换好现金,一转头却发现老太太不见了,再走近一看,原来她蹲在摊位旁的角落里。
看我来了,她松了一口气,低下头,一边刮,一边问,他来没来?过一会又问,他来没来。
我说没有,不急,来了也不怕,他不会怎么样的。
她说,昨天我在外面路上卖,被城管抢了十几斤花生,后来有个好心人看我急得不行,心脏病快犯了,看不过去,帮我要了回来。
我问,那你为啥不到那边统一的地方去卖?
她说,那里要收3元钱,我就一点点东西,不合算,算了,我不卖了,帮你的弄完,我就回去了。
回家后,看看我拿到的芋艿,似乎比称的少了些,心中闪过一丝念头,我拿到的是不是不是称好的呢,里面还有一大块不能吃,唉。
后来我就想,她为了省3元钱,宁愿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宁愿不卖了回家,这值得吗,不管怎样,随便卖卖也不止 3元啊?
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她的行为,她不愿意遵章守纪,不愿意出额外的钱。
那她,又会不会因为我不在,把芋艿换了或少了呢?3元钱她都看得那么重,难保她不会做出那样的行为。
或许在她看来,3元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相当于我们的30元、300元?
又假如,她真因为那十几斤花生,犯了心脏病,进了医院,甚至更严重,那么,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我想,3元跟害怕恐惧、跟意外、健康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
我经常跟家里老人说,你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赚钱,只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在赚钱了。
再想起开头新闻里,老人子女接受采访,老人并不缺钱用,她就是不听,喜欢用这种方式,换点小钱,或许是想体现她存在的价值?
站在老人的角度,这样的想法没有错,年纪大了,也要活得有价值;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他们也没错,这跟规章制度有冲突,他们必须管理,不然就乱套了;
站在子女的角度,他们不缺老人赚的几块钱,如果能够健健康康太太平平,那就是最好的……
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最终作出的选择、言行也会不同。看似每个人都正确,可放在一起,就有矛盾冲突了。
换作你,你会怎么选?你会买他们的菜吗?你会阻止你的父母做这些事情吗?你对他们是同情还是可恨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