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亲密》2: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的3个误区

2021年09月21日16:50:10 情感 1960

《恰到好处的亲密》2: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的3个误区 - 天天要闻

文\一藻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恰到好处的亲密》这本书中,关于“建立长期亲密关系时,应当注意的3个要点”。

这一期,和大家分享书中,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的3个误区”。

《恰到好处的亲密》2: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的3个误区 - 天天要闻

第一个误区:爱能化解一切孤独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

每一个人都不容易看到自己恋人的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沉浸在自己对于爱人的方式上,并且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在爱情上的孤独,并且你会发现两人越相爱越孤独。

相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相反,因为相爱,一些问题却会接踵而来。

爱情,是把双刃剑。有美好,也有残酷。

因为,爱情的致命缺点,就是:善变。

其实,不只是爱情,其他感情也会不断地变化。

小时候,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和成年后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就会发生一个转变。

作者说:

特定环境下,爱当然可以缓解孤独,但在不利的环境下,爱也会加深孤独感。

和“爱”不同的是,“亲密”却总可以减少孤独感。

爱情、亲情只是一种关系,这段关系是走向亲密,还是疏远,有一个问号。

亲密是一个选择,疏远也是。

不要认为爱,会帮我们维系一切感情。只有我们努力制造亲密,爱才会帮我们化解孤独,否则,可能恰恰相反。

《恰到好处的亲密》2: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的3个误区 - 天天要闻

第二个误区:家庭关系天然具有亲密感

家,是我们人生的避风港。

我们以为,只要是一家人,就一定会彼此关心,会彼此温暖。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家庭成员中,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和你天然亲近。有些人,也许是某个表哥、某个舅舅,还可能反过来成为讥讽你的对象。

每个人,对于家庭的定义是不同的。

另外,家庭也并不是都缘于血缘关系,有些也是基于抚养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

梅恩斯对家庭有着这样的解释:“家庭是一个个的小团体,以共同的文化认同为纽带,建立婚姻或类似的契约关系。因为血缘或收养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生活和居住。”

然而,这样的契约并不稳定。

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只是某种形式。如果不用心经营,也无法达到亲密的效果。

本书作者给“家”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她说:

在我看来,家庭的基础来自一种感觉,一种亲密的感觉。亲密,让一个家庭有了家的感觉。没有亲密的家庭关系,就像其他缺少了解与关爱的人际关系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因为我们往往对家庭关系抱有更高期待。

所以,即便是家庭,也需要我们用心经营,去制造那种“亲密的感觉”。

正如作者所说:

任何人际关系都能变亲密,也会变疏远。哪怕是父母或家人,也会有疏远的时候。

没有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天然的亲密。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虽然源自天然。但是,如果不用心经营,一样会产生隔阂与疏远。

《恰到好处的亲密》2: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的3个误区 - 天天要闻

第三个误区:走入人群,就可以缓解孤独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孤独可以被人群治愈,那就不是孤独。

作者将我们在人群中的关系,概括为“情境式亲密”,即:

描述那些因为某些特定情境而接近我们的非主动人际关系。同一宿舍的四位舍友,一起上课的同学,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皆是这种关系。

因为某种目的在一起的人,因为各自所需并不相同,所以,很难产生亲密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你和旁边的同学聊天,是因为有些寂寞,而他和你聊天,可能只是想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回应你。

作者总结道:

目的和意图截然不同,想要通过这种情境式亲密化解孤独,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

单位里的同事,并不是因为彼此喜欢,才聚在一起,而只是因为挣钱才聚在一起。

在今天日渐庞大的机构里,不同部门的同事,也许并不认识,更不可能有什么亲密关系,摆脱孤独,似乎是天方夜谭。

心理学专家珍妮弗·穆勒创造了“关系丧失”一词。关系丧失,是指在团队日渐庞大的同时,个体成员会感觉自己得到的关怀与帮助逐渐减少,会变得更加孤独。

在今天,我们的关系因为科技的进步,过去本来需要见面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可以完成。

科技缩短了彼此沟通的时间和空间,却拉远了彼此空间上的实际距离。

不过,想要改善个人在工作场所或者学校的人际关系,作者给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拉近距离接触来创造亲密关系。”

作者给了一个概念,叫“重复性工作”。

比如说,每日在固定的时间,在公司的茶水间一同喝茶,聊聊工作和兴趣爱好,这些都是不错的交际方式。

《恰到好处的亲密》2: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在认识上的3个误区 - 天天要闻

没有什么关系,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经营好的。

世界上没有容易的事,只有我们用心,才会有好的结果。

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感谢您的阅读。

——END——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母亲1万退休金全给儿子,通话时忘挂断,意外听见儿子儿媳对话 - 天天要闻

母亲1万退休金全给儿子,通话时忘挂断,意外听见儿子儿媳对话

编辑:法拉声明:故事来源于生活,情节多为虚构,请谨慎阅读!!那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正好照在我放在床头柜上的存折上。我眯着眼,伸手拿了过来,数字清清楚楚,一万块。这是我攒了大半年的退休金。不,准确地说,是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 天天要闻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不识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遗嘱,有效吗?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全家为遗嘱是否有效对簿公堂。陆阿婆育有四个女儿,丈夫去世数年后,涉案老房开建。之后多年里,陆阿婆一直和大女儿一家生活在老房里。2013年,老房拆迁,陆阿婆获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陆阿婆立下遗嘱,表示要将名下这套...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 天天要闻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近日,甘肃某湖畔发生的一幕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对男女在湖边的石头缝中进行亲密互动,这一行为被一位钓鱼者全程目睹并拍摄了视频,随后引发了关于公共场合举止、隐私与社会道德的热议。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情侣间的亲密行为往往受到公众视线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 天天要闻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这顿饭,是我们的分手宴。"我轻声对父母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岁,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们这个县城,像我这个年龄的姑娘,大多已经抱上了孩子,而我却在一段持续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雾里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 天天要闻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结婚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各奖励1万元,奖励秒到账”。近日,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网上引发热议。这是该村依托集体经济壮大持续释放民生红利的又一创新实践。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双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满! - 天天要闻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满!

24小时新闻动态◆ 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智利总统博里奇。◆ 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近日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大力度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阅读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