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2021年09月15日18:58:19 情感 1086
【国学文化】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 天天要闻

品现于事,心藏于身。

生活中,很多人遇事时便沉不住气。

但也有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在危机关头,用清醒的头脑想出办法,来解决当下困境。

其实,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见识和格局。

01 遇急事要“缓”

格言联璧》中说: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弟子规》也说:“事勿忙,忙多错。”

急事,总是给人压力,乱人心智。

缓,是先缓平心态,认真观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是给之后行动的准备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遇到急事,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会出错。

清代周容在他的《春涵堂集》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年冬天,周容想从附近的河港进入县城,吩咐小童用木板夹捆扎了一大摞书籍跟随。

天色渐晚,太阳就要落山,望望县城还有大概两里路。

他问摆渡人:“城门关闭前,还来得及吗?”

摆渡人仔细打量了一下书童答:“慢慢走,尚可;急忙走,就关上了。”

周容听了认为摆渡人是在戏耍他们,便与书童快步前行。

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绳子断了,书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书整理捆扎好,前方的城门已经紧紧关闭。

周容在文后自评:

“天下事以自急自败!事缓则圆,急难成效。”

与其忙乱中出错,莫不如缓下来慢慢做好。

遇到急事时缓一缓,给自己一个做事的心情和环境,然后,沉浸于此,忘我工作,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心态和行动都稳稳的,终会圆满。

【国学文化】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 天天要闻

02 遇大事要“静”

《道德经》说:“静为躁君。”

“静”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

守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测的突发状况。

遇事越是着急,头脑就会越混乱,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

人生的很多智慧,往往都藏在沉稳与冷静里。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对她的一句“不要紧”印象深刻。

家里门轴坏了,关不上门,她笑着说“不要紧”。

钱钟书头上长了个疥疮,心情烦躁,她安慰道“不要紧”。

丈夫每每遇到郁闷的事情,她都会温柔地劝道“不要紧”。

她一生平静从容,不管遇到什么事,似乎从来都不曾慌乱过。

简单的“不要紧”三个字背后,藏着的是杨绛“静心求稳”的处世哲学。

在临事之时,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

沉静才能谋定,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国学文化】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 天天要闻

03 遇难事要“变”

易经》有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这世间万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

人生在世,我们也总会遇见许多无法解决的难事。

遇到困难时,如果不及时转变思维,会很容易陷在牛角尖里,无法自拔。

“山不过来我过去”,遇到困难时,懂得变通,给思维转个弯,往往就可以解决难题。

人生就像一次打井的过程。

倘若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你还执着地坚持继续打,那么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到最后只是徒劳无功。

及时变通,冷静分析,寻找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方能觅得清澈的泉水。

宋朝李觐说:“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

江河因为善于转弯,所以才会流向远方;

有智慧的人,善于转变思维,借助外力,化解难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键时刻,困难时需要变的,恰恰是我们的思维。

【国学文化】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 天天要闻

04 遇顺事要“敛”

孔子有一句话,“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修养,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

“后定有来者,前亦仿古人。时时省吾身,定为人上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格局大的人,越在“得意”时,越是内敛。

演员陈道明饱读诗书,一身正气,季羡林盛赞他的学问,钱钟书与他结为忘年之交。

在人人自称“老师”的环境中,陈道明始终以“戏子”自居,他说:“演员就是我的职业,我就是一个‘戏子’。做人做事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谦虚、低调、内敛,有度,会让一个人的胸怀更广博,格局更远大。

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便是做人最大的底牌。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懂得谦虚低调,以低求高,以谦自持,成就自己。

古人云:“品现于事,心藏于身。”

真实的人品和格局,都会体现在遇事的反应和处理中。

人生于世,我们要面临无数的事情和选择,胸怀足够广博的时候,困难就少了,眼光足够高远的时候,天地就小了。

关键时刻,放远眼界,放大格局,我们的人生,就会到达不一样的境界。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 天天要闻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焦点效益”。 是说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因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怕尴尬、怕丢脸,以至于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
玄学!他27岁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 - 天天要闻

玄学!他27岁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

玄学!他27岁时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刚好差7岁,刚好出处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还是她耗不起他呢?当年他27岁,他的事业还是巅峰期,她才20岁,她的事业还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顾的宣告了俩人的关系,他作为顶流,事业一度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像这样的情人关系会真的有吗? - 天天要闻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像这样的情人关系会真的有吗?

有一种特殊关系能够长久维持。好多人都觉得这种关系不道德,会破坏别人的生活。其实在生活中每当出现这种关系的人,其实他们是真正有着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与算计对方的想法。这样的感情是很难遇到的,也是很珍贵的。
女人这一生,什么样的活法最高级? - 天天要闻

女人这一生,什么样的活法最高级?

香奈儿曾说:我的生活不曾取悦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喜欢定义女性“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时代,有太多的标签绑架。有人把婚姻当终点站,有人将年龄作倒计时,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
夫妇借送养之名收4万元卖掉亲儿,犯拐卖儿童罪获刑,丈夫系主犯被判5年5个月 - 天天要闻

夫妇借送养之名收4万元卖掉亲儿,犯拐卖儿童罪获刑,丈夫系主犯被判5年5个月

山西一对夫妇在已有一儿一女的情况下再次怀孕,并于2017年11月16日产下一名男婴。丈夫提议将儿子送人。有人得知消息后,通过中间人抱走男婴,并给了4万元的“领养费”。孩子5岁多时,有人向警方匿名举报了此事,警方随即立案侦查。7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涉事夫妇被判犯拐卖儿童罪,丈夫作为主犯被判...
人一生,有4样东西早已命中注定,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 天天要闻

人一生,有4样东西早已命中注定,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早已注定。这4样东西,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安排好了,与其强求,不如顺其自然。第一样是出身。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背景,这是上天给的礼物。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人从小就要为生计奔波。但不管怎样,这都是
女生说准备睡了高情商回复?5 种场景应答超贴心 - 天天要闻

女生说准备睡了高情商回复?5 种场景应答超贴心

和女生聊天正开心,她突然说 “准备睡了”,是不是瞬间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回?别担心!不同关系、不同场景下,高情商回复能让她带着好心情入睡,还惦记着下次聊天。这 5 种实用应答方式,从暧昧期到普通朋友,教你轻松拿捏!一、暧昧期:温柔宠溺 +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