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去你女儿家住,我家不欢迎你”“你果然不是好儿媳”

2021年09月14日19:57:05 情感 1003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滚去你女儿家住,我家不欢迎你”“你果然不是好儿媳” - 天天要闻

01

《增广贤文》:“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何苦非要争个高低上下,一旦丢掉性命就什么都没有了。道理很简单,人活着虽然应该有所追求,但如果是出于攀比而争夺,如果好胜心切,胜过所有人才会笑,一旦不如别人就伤心难过,这会导致一个人心理负担太重,活不长。

人生就算活满也没有多少年,为什么不懂珍惜大好时光做有意义的事呢?你赢了别人又怎样,你别别人过得好又怎样,你注定无法赢过所有人,如果你穷极一生都在追逐这样的结果,早晚会把自己累死在路上。

年轻时追名逐利可以理解,但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还不懂知足,就有点太不明智了。尤其是有些人有了长辈的身份以后,当你的生活在某些方面不得不依赖于晚辈的时候,你通过有损于晚辈生活的方式争高下,只会毁了自己的生活

比如下面这个女人谈到的她邻居家的生活,就是婆婆自讨苦吃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回事:

“滚去你女儿家住,我家不欢迎你”“你果然不是好儿媳” - 天天要闻

‘我邻居家的生活真的印证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如果没有她的婆婆掺和她的生活,一切都会很平静,只可惜这种事没有如果,她婆婆算是一个客观存在,不把婆婆的问题处理好,他们家就别想好过。

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她婆婆太贪心,觉得儿子和女儿都结婚了,自己理应被儿女养着,理应比其他人过得好。而事实上,她婆婆这种愿望本身就不现实,因为儿女条件都有限,能一起给她养老已经很不错了,她提更过分的要求,肯定无法如愿

而她婆婆却自作聪明,在女儿面前说媳妇的坏话,在媳妇面前又说女儿的坏话,出发点是想让双方都比这对她好,但从结果来看,这种方法非但行不通,而且还将她自己置于了谁都不想管的境地。

虽然我邻居和她小姑彼此之间没有通气,但她婆婆双向吐槽的问题还跟其他人说过,如此传来传去,先传到了我邻居耳朵里,她盛怒之下让婆婆滚去小姑家里去住,结果则又传到了她小姑耳朵里,她小姑又让她婆婆滚回儿媳家去住,折腾到最后,她婆婆只能自己住。

如果她婆婆没那么贪心,知足一些,完全可以在儿子和女儿家里轮着住。跟别人比什么?你比别的婆婆过得好又怎样?没有别人过得好又怎样?只要自己的生活不是太差,不就好了吗

像她婆婆这样的人,只能说她是自作聪明,自讨苦吃,贪心不足,看不开,想不通,自己把自己的晚年生活给毁了。’

“滚去你女儿家住,我家不欢迎你”“你果然不是好儿媳” - 天天要闻

02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一旦被内心的贪念所支配,就会呈现出类似“唯利是图”的状态。而且,一个人一旦贪心不足,往往就会求胜心切,想抄近路,想走捷径,从而就会想着算计别人。但问题是,别人又不傻,怎么可能任由你算计?到头来,你失算了,或者因为贪心受到惩罚了,别说得到更好的生活了,有可能连你已经拥有的生活都会失去。

尤其是人到晚年的时候,更应该重视这种问题,最不该做的事就是算计子女,否则你得不到他们的善待,到老了只能靠自己,日子不会好过。退一步讲,就算你算计得逞了又怎样?一命呜呼的时候能带走吗?倒不如看开一点,知足一点,少一分贪念,才能多一分自由。

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贪念之外,还有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贪念,也应该被重视起来,那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不好的评价以及指责,否则会形成心理负担。“太在意”也是一种贪念,但凡你被这种贪念支配,满脑子一直在想别人怎样评价你,一直在计较别人为什么否定你,你会心烦意乱,吃不好,睡不好,这样的生活状态当然会很糟糕

“滚去你女儿家住,我家不欢迎你”“你果然不是好儿媳” - 天天要闻

03

杨绛在《我们仨》中有一段对婚姻生活的描述,就涵盖着“知足常乐”的真谛:“钟书这段时期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这是一幅很祥和的生活画卷,源于夫妻二人在知足基础上互相尊重,互相善待,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但凡他们二人中有一个人不知足,都不会那么祥和。

这本该是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有的生活,但却不那么常见了,因为现在很多人太浮躁了,整日忙于物欲的追求,忙于被贪念支配,渐渐对一切都不满足,甚至连跟家人坐下来吃饭聊天的时间都没有。

人们总说忙碌是为了生活,对物欲的追求也是为了生活,但你真的因此过上了想要的生活吗?你或许会说没过上是因为时机未到,等自己再忙个十年八年就好了,可是你怎么就能确定十年八年之后会让自己满意呢?如果你更贪心了呢?为什么不能抽出固定的时间用于知足和享受呢?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们总说生活,但我们真的还记得什么是生活吗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