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主要从事性学、同性恋学等研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具有开创性特质的现代女性。口口相传的是她与王小波的爱情,而她作为社会学家的身份,最近几年才被人熟知。我猜,这部分得益于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权话题的热度攀升,部分得益于网络节目奇葩说的播出。
李银河(图片来源于网络)
阅读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偏学术的作品,到手以后发现我的预期有误。《李银河谈亲密关系》偏向于阐释、讨论,作者用口语化的形式来谈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比如,“应该找自己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恋爱中是否应当对对方提出要求”,“如何对待家暴?”,“如何对待出轨?”。从“如何遇见真爱”,讲到“如何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又细致谈论了“幸福的婚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一旦选择进入婚姻,又应该“如何应对婚姻中存在的种种危机”。此外,李银河还提到了当前中国性教育的缺乏以及性教育开展的困境。终章则是阐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李银河提到了对自己生命哲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和思想。
我认识一个咨询师,他说后台留言的绝大多数都是来咨询情感问题。人类生来就是群居动物,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人有许多接触,情感需求应运而生,亲密关系在其中非常重要。正如阿德勒所说,一切困扰都源自于人际关系。既然人际关系这么重要,而李银河在这本书里面讲的话题又如此丰富,我们何不跟随她的脚步,来看看我们经历过或者即将可能经历的事情呢?
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我决定换个顺序,先来说第5章提到的“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毕竟理想状态下,开展性教育要从小开始,从娃娃抓起的事情总是格外重要。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接受性教育的,就我个人经历,小学没有性教育,初中生物有一节讲述了男女生殖系统,老师一句话就带过了,说大家下去看一看,我们课上就不讲了。也就是说初中也没有性教育,以后依然如此。性教育知识如果不被学校和家庭教授,就会被阻断传播和学习吗?显然不是,在成年人的小心翼翼之下,青少年的好奇心愈发旺盛,信息时代又给了极大的便利,这些知识往往需要自己从各种犄角旮旯习得,比如影片、小说等媒介,学习不仅不系统,还存在很多误区。压抑和逃避反倒成了助推器。你以为只有儿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缺乏吗?不是,许多成年人的性教育知识也非常匮乏乃至封建,在“如何成功避孕”这个话题上,李银河提到了男女结扎的区别。书里提到的一些说法,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比如男性认为结扎会使自己的性能力降低、体力降低,显然是无稽之谈。观念因为较为符合当下男权社会结构的话语系统,就显得如此容易被人接受,人们并不去思考背后是否有理论支撑,一昧选择相信并支持,同时拒绝接受其余信息。李银河提到了在中国推行性教育的困难,不过她保持乐观态度,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性教育推行会走向成功。
亲密关系的困境
在有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我们逐渐长大成人,进入了发展亲密关系的适龄期。人的情感模式常常会受到以往经历的影响,且难以更改。进入亲密关系时,我们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新问题出现。人们常说,爱情里不只有甜蜜,痛苦也必不可少。事实上有些痛苦是可以解决的,这些痛苦往往是我们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人改变而造成的。虽然是两个人在一起,但我们还希望他能变成自己这样的人,美其名曰“为你好”。如果要强求他人变成自己,那为什么还需要对方的存在呢?同理,他是不是也可以强求你变成他?这样的话,你愿意吗?李银河无论在谈论恋爱还是婚姻,都强调了“要保持彼此个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尊重彼此的意愿,不强迫以及过分约束对方。”人活在世上,要先将自己变得更为完整和健康,才能更好地和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如果自己就存在问题,还一味要求他人配合自己,那么往往得不到舒适的亲密关系。在急着批判他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过分苛刻,这不仅适用于亲密关系,还适用于任何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亲密关系?
女性曾被认为嫁人才是最重要的。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参与程度逐渐加深,一些人已经有能力主动选择单身,选择不进入婚姻。不过,正如腰封上面李银河说的:“在人的众多关系当中,最有趣的还是亲密关系,它能为人带来温暖和喜悦。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敞开心门,不拒绝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性。如果你刚好碰上了爱情,你还是可以纵身投人恋爱之中。”
亲密关系终究是生活和生命的重大组成部分。形成完整、积极的生命哲学,必定会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践行有很大帮助。李银河提到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思想,即,合理的利己主义:“它不是用理智来压抑感情,也不是一味地束缚人的个性,而是追求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它不是一种完全的利他主义,当这第三种人做利他的事情时,同时也能给自己的心灵带来快乐,因此它既是利他的,又是利己的。”那么,你的生命哲学又倾向于哪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