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2021年08月27日21:49:15 情感 1002

关于坚持,有人认为它的本质是逼迫自己做事,有的人总在追梦的路上连续碰壁。

为什么每次设立目标遇到的障碍会让你长久止步不前?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你实现目标?

很多人在每次无法坚持时,就会自暴自弃地认为自己本性懒惰。

实际上,没有人是天性懒惰的。

懒惰只是失败之后的逃避而已。

知乎关于懒惰的话题下有这么一个回答:

“ ‘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就如“垃圾”是一个伪命题一样,因为天下根本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所以,我要说的是天下没有真正的‘垃圾’,也没有真正的‘懒惰’。”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对付惰性,一些人选择硬磕。

然而欲速则不达,人无法违背自然规律。

失败带来的心理落差容易让人一蹶不振。

相反的,一些人找对方法,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反惰性”。

2:

那么,在“反惰性”的路上,什么才是积极的方法呢?

积极心理学教授厄廷根将懒惰定义为:“太多的愿望,太少的实际行动。”

他发现,忽视一件事的“反面”,只想着成功时的喜悦,会强化人的惰性。

多年前美国著名的西北保险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样本中有79%的人认为美国经济充满希望。

然而到了2008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大萧条,甚至一度导致白宫停运。

有一个关于减肥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选取了25名希望减肥的女性志愿者。

他将志愿者分成两个小组,小组A幻想自己减肥成功后在亲戚朋友面前迷人的样子,小组B则幻想因为美食诱惑而失败的感觉。

几年后,实验结果表面,A组大部分人比B组平均少减13公斤体重。

这表明,乐观的心态的确对克服懒惰有一定作用。

可在A组中还有一个特异现象:那些总是幻想自己减肥后万众瞩目的人,比B组减掉的体重还要少得多。

乐观是做一切事的基石,可太过乐观会扭曲人的认知,让人活在虚假缤纷的泡沫里。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无视现实的人,目标就很难实现。

一个人应当天真而不幼稚,大胆却不鲁莽,乐观而不盲目。

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怀揣着成功的信心,同时用理性去分析利弊。

如果像一个孩子一样,只是沉浸在美丽的幻想中,而不付出行动,接受失败,只会莫名地将一切都搞砸。

不要盲目乐观,那只会让你越来越懒惰。

3:

当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就想找借口逃避、拖延。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妨碍”——有时人们会故意设置障碍来阻扰自己成功。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这种行为是为了自我保护,因为太害怕失败,所以干脆一上来就给自己设限:

“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太难了我肯定可以干好。”

电影《阳光小美女》中,胡弗一家总是满口嚷着成功,却全部窝在家里,把情绪宣泄在家人身上。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好像缩头乌龟的一家人为了支持小女儿的选美梦想暂时团结在一起,开车前往加利福尼亚参赛。

在这条寻梦之路上,每个人的梦想都在经历不断的碰撞和破灭。

总是幻想成为飞行员的哥哥彻底绝望,姐姐奥利弗跳脱衣舞引来全场嘘声。

他们终于还是无法躲避失败,却在这个旅程中踏出自己拖延了一辈子的脚步。

电影最后,挺着小肚子并不美丽的小女儿在台上尽情舞蹈。

而胡弗一家也彻底抛却包袱,一起跑上台和小美女共舞。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颇深:“你知道什么叫失败?真正失败的人,就是那种特别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连试都不敢试的人。”

是啊,因为太怕失败,设定的目标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下定决心。

因为害怕失败,倒不如就此躺平,偶尔自虐性地努力一下,碰壁之后再次躲到舒适圈里去。

郭沫若曾说:“ 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人只怕自我倒,别人骂不倒。”

不要因为对失败的恐惧而禁锢了自己的潜力,每一个障碍,恰恰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正所谓:“苦心人,终不负,三千越甲可吞楚。”

最能战胜懒惰的,是战胜内心对于失败的恐惧。

一个人最大的坚持,是将失败看成人生常态。

4: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实验: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赫洛克把人分成四组,让四组人做同样的事情,给予不同的反馈:

第一组在每次工作后都会得到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在每次工作后都会因为一些训斥得到严厉的训斥和批评。

第三组是被忽视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但让他们听到其他两组受到的表扬和批评。

第四组将他们与前三组隔离,同样不接受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中,成绩最差的是第四组,而被忽视的小组成绩倒数第二。

第一组的成绩不断上升,积极性最强;而第二组会出现时常放弃的情况。

这说明,正向的反馈会让人不断坚持,而一味的负面评价容易让人半途而废。

而完全得不到反馈的人,早就已经放弃了。

所以,如果想要对一件事能更长久坚持下去,就一定要在生活中得到积极的反馈。

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容易对一件事丧失信心?

是因为有些事实在是太难了,很难在一个短期时间内得到反馈。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放低要求,把长期的目标分为短期,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

每天完成小任务,让自己无时无刻活在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之中。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这个过程,不断得到正面赞扬,在成就感的趋势下,自然而然就坚持下去了。

自律的本质,其实是用开心的心态,完成不开心的事情。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曾国藩早年是一个很懒惰的人,后来他痛定思痛,决心戒除这个坏毛病。

但他没有逼迫自己先做大事,而是给自己安排两件小事:早起和记日记。

他在日记中写道:“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要义。”

后来曾国藩成就一番事业,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大智慧,大能力。

而是他能够先把小事做好,并且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反反复复的成长。

所谓坚持,其实要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比如早睡早起,每天看书等等。

在小事中获得成就感,用每件事的成功去根除惰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是大事,坚持做小事,一样能成功。

5:

坚持的真谛,是用快乐打败惰性 - 天天要闻

有人说意志力是成功的关键

有人说家庭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天花板

还有人不顾一切,为了成功伤害健康

我说能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的人,一定是快乐的。

他们一定有着乐观理性的心态,勇敢坚韧的内心,以及充盈心间的自豪。

愿你能学会一边努力,一边快乐,用踏踏实实的进步替代遥不可及的幻想,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之间,感受那份只属于你的荣耀。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35岁女子离婚两次,每次都净身出户,网友:一把年纪了,折腾啥 - 天天要闻

35岁女子离婚两次,每次都净身出户,网友:一把年纪了,折腾啥

在爱情与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风顺,有人却屡遭波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35岁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历程。她两次离婚,每次都选择净身出户,面对周围人的不解和网友的质疑,小雨内心究竟藏着怎样的坚持与挣扎?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岁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 天天要闻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关于婚姻是否需要金钱的支撑,这个问题涉及物质与情感的平衡,我的观点如下:1. 金钱是婚姻的"基础设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质是情感联结和共同成长,但金钱确实构成了现代婚姻的基础设施。就像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平时不易察觉,但长期缺失会危及生存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 天天要闻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单亲妈妈,79年的羊,今年46岁了,独立抚养一个大一的娃。我在饭店工作,为了碎银几两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闲见缝插针的写小作文贴补家用。生活从来都是惧怕强者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从三十多岁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