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很多歌颂父母的诗句和文章,在大多数人眼里,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伟大且无私的,他们赋予孩子生命,将孩子抚养成人,不计回报的奉献,牺牲自我,成就孩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甚至说很大一部分父母都是不合格的,有的父母偏心,给一个孩子过多的关照,忽视另一个孩子;有的父母专制,扼杀孩子的思想,不让孩子自己选择,逼迫她听从自己的想法;有的父母冷淡,他们从不参与孩子的成长,给钱是他们表达亲情的唯一方式。
父母偏心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要怪孩子长大之后不孝顺,你的偏心才是让孩子远离你的最大的推手。
陈娜与丈夫王安结识于一场同学聚会,他们是高中校友,但那时互相不认识,直到多年后,在这场同学聚会上,两个快30岁的人缘分再续。
陈娜和王安结婚后,两个人一起出钱贷款买了一套房,房子的装修都是陈娜一手操持,房子装修好后,王安和陈娜商量,他想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陈娜同意了。
婆婆住进来没几天,陈娜就感觉到她不是个善茬,婆婆总是在生活上刁难陈娜,找她的麻烦,还在背后对王安说陈娜的坏话,离间夫妻感情,如果不是王安信任陈娜,夫妻俩的感情早就破裂了,也因为这样,陈娜和婆婆的关系十分不好,就算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也从没有好脸色。
不仅如此,婆婆还重女轻男,别人家都是喜欢儿子,不喜欢女儿,而婆婆恰好相反,她和小姑子一条心,小姑子26岁了,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成家,婆婆每个月都会找王安要钱给小姑子,陈娜问王安为什么不反抗?王安说:“她毕竟是我妈,那毕竟是我妹,我不忍心。”
这天婆婆找到陈娜,对她说:“儿媳,我想把你小姑子接过来一起住,老家那房子太旧了,不好住,我一个人在这享福,让她在老家受苦不好。”
陈娜没有松口:“小姑子也快30岁的人了,该成家了,成家后不就不用住老家那破房子了嘛,咱家小,住不下那么多人。”
婆婆生气了:“你怎么这么自私?让你小姑子住着个破房子,你自己住那么好的大房子,不过是收拾一间空房出来而已。”
这套房子是他们夫妻俩共同买的,陈娜付出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在这个家里和丈夫一起过二人世界,让婆婆和她一起住,已经是她的底线了,没想到婆婆竟然还想把小姑子接来一起住,陈娜绝不会同意。
陈娜对婆婆说:“当初我们买房子的时候找你借钱,你一分钱都不肯出,现在房子装修好了,你就来蹭房子住,有难你不来帮,有福倒是想着来同享,这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婆婆见陈娜不肯松口,她也生气了,一气之下收拾行李回了老家,陈娜和王安来接她回去,她不肯走,玩起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我告诉你们,别想接我回去,你们不让我女儿搬进去住,我就不会回去!”
陈娜被婆婆蛮不讲理的样子气坏了,她对婆婆说:“好,那你就在这住着吧,别回去了!”
婆婆觉得自己都摆出这么生气的样子,还离家出走,儿子和儿媳没过几天就会再次服软答应她的要求,接她回去。她在家里等了很久,一周两周,都没有见到儿子和儿媳出现在门口。
婆婆在家等了一个多月,一直不肯主动联系儿子儿媳,小姑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她对婆婆说:“妈,你在这等着也不是个事儿,嫂子要是在意你的想法,当初也就不会反对你了,我看哥哥嫂子根本没有来接你的意思,你还不如回去看看。”
婆婆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她回到儿子家敲门,开门的却是一个陌生人,看见从儿儿子儿媳家里出来的这个陌生男人,婆婆懵了,她质问:“你是谁?这是我儿子和儿媳的家,你怎么进来的?”“什么你儿子和儿媳的家,这里现在是我家,他们早就搬走了。”
婆婆才知道,原来在她离开没多久,儿子和儿媳就把这个房子给卖了,搬去了其他地方,离开那后,婆婆失魂落魄地给儿子和儿媳打电话,根本没有人接,婆婆现在才终于感到后悔,是她亲手把儿子和儿媳推远,现在儿子儿媳也不要她了。
偏心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为人父母要一碗水端平
1.父母分配要公平,不厚此薄彼
很多父母偏心的家庭都会存在这个问题,父母喜欢哪个孩子,什么好东西都会给那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只能用别人剩下的东西。
电视剧《都挺好》中明玉的经历让人十分心疼,母亲偏心两个哥哥,在她小的时候,哥哥们的早饭是火腿鸡蛋,喝的是果汁牛奶,而明玉只能吃泡饭加白开水;哥哥旅游找母亲要钱,母亲二话不说就给了他3000,明玉想要补习费,母亲却一口回绝。
偏心的父母都会这样,被偏爱的孩子是宝,不被偏爱的孩子就是草,一点小小的要求都无法满足,电视剧里明玉长大后对爸妈没有感情,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而现实中很多不被偏爱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幸运,因为从小缺爱,他们变得自卑懦弱,经常自我否定,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都是自己的孩子,就不应该厚此薄彼,这个该有的,另一个也不能少,既然选择把他们生出来,就要公平对待。
2.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呵护
综艺《我的小尾巴》里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里面有一对兄妹,妹妹是众多孩子中最大的那个,玩游戏也遥遥领先,哥哥想让妹妹放放水,说她是最大的孩子,应该让一让其他妹妹,兄妹俩因此吵了一架,妹妹觉得很不理解:“我只是太想拿第一了,为什么我是最大的,就不能赢了呢?”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两个孩子因为一件东西吵了起来,父母总是会说:“你是大的,应该让着点小的”于是大孩子永远没有争夺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权利,就算这东西原本就是属于她的,也要让给弟弟妹妹。
都是第一次当孩子,大的没有义务让着小的,父母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呵护、被宠爱,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牺牲的那个人。
3.母慈子孝,先母慈后子孝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收获了将近两万个回答,但几乎每一个回答的内容都是:中国父母从来不会在乎孩子的感受,反而是孩子太过小心翼翼考虑家长的感受。
将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孩子长大简单,让孩子健康乐观地长大很难,很多父母总是会觉得我供你吃,供你穿,就是对你好,其实不然,真正影响孩子的是教育,是对孩子心灵的塑造。
我们都说母慈子孝,先母慈才会子孝,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开心了就给点钱给孩子,不开心了,对孩子非打即骂,这种孩子长大后又怎么会对父母存在感恩之情?会去孝顺父母呢?
爱是相互的,我在你那里感受到了爱,才会用爱回报你,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以德报怨的人。
今日话题
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不偏心的父母?
欢迎来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