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才明白,人生求半不求满~

2021年02月16日21:36:03 情感 1747

四十五岁才明白,人生求半不求满~ - 天天要闻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这是《菜根谭》里的名言。

花看半开。半开之花,含苞待放,如少女含羞,半遮半掩,有一种青春的气息,又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酒饮微醉。微醉之人,双颊泛红,半掩半张,畅然欲怀,有一种坦然之美,又有一种羞涩之风。

当鲜花完全盛开之时,虽有成熟之韵,却离凋谢之期亦近;酩酊大醉之时,或睡或颠,丑态百出,往往大煞风景,令人反感。

求半不求满,是老祖宗的智慧。注意控制贪欲,凡事只求适度,不求盈满。因为贪欲盈满,就像节日放烟花,“砰——”地一声过后,便无可挽回地走向凋零和颓败,令人怅惘。

我怕丑态百出的饮酒者。一饮便至烂醉,然后痛哭流涕,或污言秽语,或喋喋不休,或上吐下泻,或色胆包天。酒品如此低下,其人生境界也高不到哪里去。

求半不求满,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最近,我新结识文友李铭勋,得到了他的新书《沿着你的目光》。他在后记中写道:“渴望能过一种这样的生活:日子半忙半闲,生活半丰半俭,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他的人生态度,让我羡慕赞赏。

从做人的角度而言,花半开犹如人追求新知,奋斗求索,向着美好目标前进;又如人的心态,谦虚谨慎,充满涵养。酒微醉犹如做事,恰到好处,及而不过,不偏不倚。

求半不求满,重在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懂得求半不求满的人,会常常对自己说:够了,有一半就够多了。

清末民初,曾任天津《大公报》主笔后改行从政的刘孟扬,写下名篇《戒贪铭》,文曰:“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及,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

世风浮躁,欲望炽烈,《戒贪铭》无疑是一帖镇静剂和清醒药。当今,有些贪官被查处后,总是悔恨自己被钱害了,其实,钱财这东西本身并无罪恶可言,一个人之所以犯罪,全是由于自己的私欲膨胀所致。

“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花卉以含苞待放为最美,喝酒以喝到略带醉意为适宜,这种花半开、酒半醉,含有高妙境界。

天道忌盈,人事惧满。人顺境得势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知进知退,居安思危,处进思退,留有回旋余地。

求半不求满。花看半开不为痴。我就是这么想的。

编辑:王海东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 天天要闻

回顾:公公扒灰,儿媳嫁给公公,结果,一人被杀,一人喝药而死

有些事儿搁在老黄历里早该翻篇了,可有些事却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长了根,不会翻篇。就说江苏盐城一个小村子里的旧事,搁到现在听着都觉得刺得慌——公公跟儿媳妇搅和到一起,最后闹出人命,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农村,跟拿钝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气。女子吴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闻

以自由之姿,共赴爱的山间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树曾言:“你不是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是我怦然心动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爱情中最好的心态,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纠缠。我做好了跟你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随时要走的准备。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这番话语,恰似一缕清风,拂过爱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