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湖北武汉举办。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成果展的参展学校,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共同研发的ai美育智能评测系统获得广泛关注。
让ai来给孩子们的画作、演奏、歌唱点评打分,靠谱吗?校长王萍表示,传统的美育测评受到时间、空间和教师专业经验的限制,往往难以全面记录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阶段性进步。而ai在设定准确的评价维度后,能够对艺术作品提供相对客观的评价。但她强调,ai美育测评仅作为辅助手段,学校始终坚持“ai测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以下是九派新闻记者与王萍的对话。
校长王萍与同学们的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为什么选择用ai技术来做美育测评?
王萍: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传统的美育评价受限于教师的经验、时间和空间,普遍存在评价不够及时和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的问题,导致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细微进步难以被完整记录。自2022年起,美术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如何科学评估艺术实践成果成为教育界共同研究的课题,ai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我校规模较大(一个年级有一千多名学生,每位美术、音乐教师平均需要指导200名学生),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探索更高效的美育测评方式。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我们尝试过多种传统方法,但仅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效果有限,因此开始借助技术手段。
学生用ai测评看演奏纠音反馈。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ai在教学上的应用范围很广,为什么专注在测评领域?
王萍:测评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教育领域有一个基本规律——评价撬动改革,通过评价创新可以促进课堂改革和理念更新。虽然艺术学科测评难度较大,但教育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种挑战性吸引着我们进行尝试,我们希望在创造性学科中,找到测评的基础要素。
九派新闻:具体如何实施测评?如何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
王萍:我们分三个阶段推进。首先从音乐学科入手,选择具有标准音高的竖笛作为切入点。我们开发的“音乐星球”小程序可以实时分析学生演奏的音准,提供纠音报告和评分。学生上传作品后,达到80分即可上榜,还能互相观摩学习。
这种自主提交作业的形式,有效避免了课堂集体练习时的“滥竽充数”现象。最初在四年级试行,两个月内,六百多名学生的参与次数超过两万次。学生的积极性超出预期,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学生上传作品后可以获得纠音报告,看到自己演奏的音准、稳定性。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随后,我们增加了难度更大的唱歌评价。针对部分孩子音调高的个体差异,系统设置了多种参与方式,包括移调、唱谱、哼唱等,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音乐。
最后,我们尝试最具挑战性的美术测评。这一科目耗时最多,也最谨慎。如何让ai可以鉴赏一幅画作?我们决定将其拆分至绘画的色彩、构图、文化表达等多个维度,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些基础知识就是评价依据。目前,通过精准的教学目标设置,ai可以给出与教师判断80%相符的评价。需要强调的是,所有ai美育测评都是辅助性的,最终仍要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ai给一幅优秀画作打出5分高分,和老师打分相符。图/九派新闻记者阳丹
九派新闻:会有家长和教育从业者提出疑问吗?
王萍:确实难以避免,教师和家长需要经历一个认知转变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美育相关的学科特点就是注重创新,但是它也遵循基本规律。任何创新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在小学阶段,从基础教育的本质出发,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都包含可评价的维度。只要明确这些维度,为ai设定合理的评价方向,美育评价就是可行的。
不过,我们并非唯技术论,ai只是辅助工具。评价过程比结果更重要,ai给出的分数仅供参考,最终仍需要教师综合考量。ai提供客观性评价,教师侧重创新性评价,两者可以形成良好互补。作为规模较大的学校,我们需要借助ai技术帮助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九派新闻:ai美育测评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萍:总体来看,它为学生提供了数字化的学习场景、专业指导和激励性评价。教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进度也有所加快。例如,原本在四年级开始的竖笛教学,现在可以在二年级尝试。原本我们担心低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和肺活量会影响他们掌握这一乐器,没想到一半学生都能达到80分的标准,这超出教师预期。目前,这套方案已经从试点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通讯员 王璇
编辑 曾金秋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