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又去东林

上个星期好友、老乡,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于景辉教授得知我从上海返回与我联系说,学校有几个大二学生做课题研究,他们选择了鄂伦春民族口述史,他想让我跟这些学生聊聊,当他们的项目指导老师。

景辉知道前几年我跟他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何文珍、黄江炎等人组织过全国十五所高校大学生走近鄂伦春游学活动,后来何文珍还主编了“大兴安岭鄂伦春人的口述史与青年学生的感悟”暨《山上山下》一书,那次大学生鄂伦春游学活动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这也在东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留下骄傲的记忆。

对于景辉老师提出的邀请无论如何不能拒绝还要高度重视,因为几年前受聘于该校客座教授不能徒有虚名,还是要为这所211大学做点什么,另外跟东林学校师生有感情,不论是已经退休的卞文忠老师,还是现在的景辉、庞文、 平爱红、程艳敏等老师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上个学期我应庞文老师之邀还给研一学生做了一下午专题讲座。

这几年给我感觉是东林这里的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能力强,2017年接触大四学生我们一起去到鸡西做社会实践,他们毕业考取了研究生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郑沼虎现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刘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当大学教师。

这几年我接触较多的是社工专业学生何文珍在香港研究生毕业目前在南京社会企业小有名气,黄江炎毕业从事影视创作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来自广西的丘雪在东林学习期间寒暑假选择在全国各地社会组织实习,积攒了宝贵社会实践,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考取了家乡广西河池学院当上了一名社工老师。

据景辉讲现在这批孩子都很优秀,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查资料、找选题参与社会实践,希望他们毕业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下午1点来到东北林业大学熟悉的校园,走进熟悉的文法学院大楼,在景辉老师的介绍下看到这些充满着希望和理想的大学生。

今天下午见面交流属于沙龙性质,人员不多内容比较丰富,我们采取互动交流方式把学生一些困惑和问题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围绕他们想做鄂伦春民族口述史话题逐个进行讨论和分享。

两个小时的互动交流正像一个女学生所说怎么感觉过得这么快,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魏凯是大二学生,来自江苏徐州,他是这次鄂伦春民族口述史项目发起人,今天沙龙活动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完成了这次留下的作业,写下自己心得感悟:

关键词:学会复盘、选择性、差异性、利益、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今天的第一个收获就是学习了一个可以总结经验的方式就是要及时复盘。无论是在平时小组开小会时候,还是在和老师交流过程中,亦或是真正走入鄂伦春族居民中去时都要学会复盘自己一天工作,做了哪些又存在哪些不足,明天计划又是什么,这都是需要复盘,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总结的过程也是计划的规程,是一个很值得被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在田野调查、口述史采集过程中更是要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复盘,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个收获就是选题过程中要注重差异性与选择性。无论是为了追求选题新颖或独特性,还是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注重选择性与差异性都是很重要的。所谓选择性则是体现出选择主题的特殊性,为什么选择这样主题而不是其他,一定是因为这样主题具有独到的优势这是很重要的,要善于找到优势和发挥优势;其次是差异性,这里所指的主体就是相对流动的概念,既可以指研究者与其他研究者的对比中体现的差异性,也指被研究者的差异性。

第三个就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学会认清自己的身份,也要学会给自己制定目标,制定可以实现的、有操作空间的目标。作为一名大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才是重点,大学生身份本就是社会优质资源一个象征,在自己身份属性下可以完成的工作有哪些,便尽量去做就是了,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落入不切实际的陷阱里。

课题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能获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我们能为当地居民做什么,他们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们是否能让双(多)方都感到高兴,是否有趣等等都是更加重要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