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丨内蒙古科技大学

在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上,九原区工信和科技局、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6家单位将创新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模式作典型发言,这不仅是全市上下紧紧围绕“3+5+N”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行动和加快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所催生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更是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力推动科技创新由“最大共识”成为“最强行动”的鲜活实例。

包头市科技局将通过“科创包头”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报道,揭示他们在创新道路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先进工作模式,期待这些典型经验能为全市科技创新事业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果、打开新思路、开拓新局面,为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争先进位、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内蒙古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包头市“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紧扣自治区“五大任务”和“六大工程”,紧跟“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步伐,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自治区、包头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领军人才,参与组建重大平台,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积极促进成果转化,着力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和包头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积极谋划重大科研项目

学校聚焦重点产业,高度重视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横向课题各类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要求全体教师对于各类项目要做到“应报尽报、能报必报”,科技处组织专家学者做好申报咨询和辅导,并与项目主管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大幅度提升各类项目的获批数和获批经费。2024年学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49项,与2023年相比增长12.8%,获得科研经费总额1.66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12.7%。其中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相比2023年增长58.1%,获得国家级科研经费总额2058.6万元,相比2023年增长82.3%,尤其是,2024年学校牵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基金项目2项,实现该类项目零的突破。获批省部级项目630项,科研经费合计8000余万元,分别较2023年增长17.97%和28.4%,其中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杰青项目2项,取得该类项目新的突破。横向项目方面,2024年学校与21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256项,合计合同金额6333.41万元;2024年累计到账横向经费5429.28万元,再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保持增长趋势。

鼓励产出重大科技成果

学校通过职称评聘、绩效改革、奖优罚劣多种举措,鼓励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2024年,学校作为第一单位发表高水平论文652篇,其中SCI一区文章36篇;出版专著37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2024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32项。申请发明专利219件,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被签批的资政类成果3项,其中《包头市培育世界级稀土产业集群研究》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签批,《2024年度全区公安队伍思想状况调查研究》被自治区公安厅主要领导签批,《包头市“新周末经济”发展研究》被包头市主要领导签批。

优化调整各类科研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新建申报和调整优化。学校1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参加优化重组答辩,最终8个实验室通过优化重组,通过率67%。完成“轻稀土资源全周期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整改方案并上报教育部审核。“稀土新材料电磁冶金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化中心”由自治区发改委批准建设,“黄河几字弯发展研究基地”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建设。学校参与建设的“工贸行业安全风险防控联合创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获应急管理部批准建设。学校参加评估验收的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均通过验收,通过以上平台,有效的提升学校区域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并为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强化科研人才团队引育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引育。在人才引育政策上,一是出台《内蒙古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炬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紧缺人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进政策供给机制。二是推出学校青年科技英才“151”托举计划,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有组织重点培养学科建设发展中坚人才和后备力量。三是制定《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育遴选管理办法(试行)》,让引进来与本土培育有机融合起来,努力营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在引才成效方面,从北京科技大学刚性引进了“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张新房教授,2024年1月10日到岗工作,任职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分管学校科学研究工作,担任鹿城实验室主任委员、内蒙古硅业学会理事长等重要职务,此外还引进博士师资68人。在育才成效方面,学校入选“英才兴蒙”工程团队3个、“英才兴蒙”三层次人才3人、四层次人才7人、五层次人才67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级各类人才奖项50余人。

赋权保障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方案(试行)》《内蒙古科技大学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广大教师成果转化权益;学校加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通过“校企联动+精准对接”模式打造、“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平台”构建和“需求库+专家库”双轨对接机制的建立,强化科技特派员对驻包企业的技术服务。2024年,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数量为256项,合同金额6300余万元。其中,“一种在煤矸石中提取碳和二氧化硅及有价金属元素的方法”单项科技成果转让合同经费2000万元,取得单项转化金额上的突破。

下一步,内蒙古科技大学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和自治区、包头市重点产业发展,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大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力度,促成更多优秀成果落地包头、开花结果,为包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大智慧。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内蒙古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