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视评】“小升初焦虑”怎么破?阳光招生+适合自己

  近年来,公民同招、全员摇号等新政接连出台,不少家庭开始选择直升对口辖区初中,“小升初”选择越来越多,但似乎每一届家长总有自己的纠结、焦虑和烦恼。

  焦虑根源之一就是“名校效应”。“名校”二字基本等同于高升学率、好老师、好管理、好氛围等概念的集合,在学习不能重来、就业压力加大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维驱动下,家长无不千方百计甚至不计代价地做现代“孟母”,努力把孩子送进小升初名校。但是优质教育资源本身存在“僧多粥少”的尴尬,加上一些民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暗箱操作”与不规范的招生行为、不透明的招生信息,加剧了小升初焦虑,成为不少地方多年来的普遍性“痛点”。

  要破解“小升初焦虑”就得从“名校”开刀,让“名校”招生更加公平规范,让学生在阳光下入学,这样才能大大冰释公众的不满情绪。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国家教育部部署开展了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或将成为促进各地公平、公开、公正招生的重要推手,共同期待。

  说起“今年初中去哪读”这个话题,观察员身边的家长朋友无外乎三个选项:摇号去“头部”民办初中,但学费三年下来得一大笔钱;摇号去民转公学校,只是概率不是很高;如果摇号没有中,就去辖区公办初中就读。相比以往,不再纠结摇热门民办或民转公初中,转而选择个人认可的对口公办初中,似乎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与认可。在教育焦虑已从中高考扩散到低年级段的大背景下,这是个积极信号,值得肯定。

  那幺小升初,到底要怎么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这得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学校,比如孩子学习能力较强,小学基础较好,可以考虑“头部”学校,解决学习“吃不饱”的问题,而中等学生则可以倾向“家门口”的公办学校,观察员所在的昆明不少辖区公办学校近年来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当然,要避免“小升初焦虑”,家长们也得避免把成人的不安和恐慌传导给孩子,并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和渡过这一阶段。或许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力量面对困难和挫折,远比一次择校更有意义。

    统筹:张正

    策划:李榆林 韩焕玉

    文案:许芸翡

    出镜:周超

    拍摄后期:纳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