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业专家注入高科技,景成实验学校“半亩地”迭代升级

4月8日,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举行了同学们翘首以盼的春播节活动。景成实验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半亩地”又有了一些新变化。场地里的布局不一样了,肥沃、松软的土壤中,新生的茶苗已经悄悄探出头来,同大家一起沐浴春风。

原来这些茶苗是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的精品。未来,同学们将在“半亩地”中学习茶作课程,种植黄金茶安吉白茶龙井茶、长兴紫藤茶等四种茶,开展日常的浇水、施肥等养护劳动,亲历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塑型、发酵、烘干等制作过程,在劳动实践中了解茶的一生,体会劳动的光荣。

学校还将“景成·贵山窑” 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和劳动教育基地“半亩地”创造性地联结在了一起。同学们还将学习青瓷课程,了解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实践越窑茶具制作技艺。

当天,景成实验学校还邀请到了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试验站的宋文坚教授,他不仅为学校的“半亩地”注入了高科技,同时也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堂《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让同学们对于粮食有了更深的认识。“农,天下之本,勿莫大焉!”粮食安全是我们的“国之大者”,知晓更多农业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劳动实践。

最后,同学们兴奋地前往迭代升级后的“半亩地”生态教室。“半亩地”生态教室由茶园和菜园组成。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领责任田,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在菜园里播种黄瓜、辣椒、黄秋葵、玉米、番茄等农作物。其中,最特别的是五年级六个班同学植下的六种不同颜色的玉米种子白玉米黑玉米、红玉米、彩色玉米、灰黑玉米、紫玉米,都是大家平常没有见到过的种类。

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里开展春播活动,共同见证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开端呀!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能够坚持辛勤劳作,认真学习劳动知识和本领。

早在2008年,学校就开始开展劳动教育,种子俱乐部获得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光荣称号。近些年,学校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性规划,逐步形成了“自理型劳动教育”、“服务型劳动教育”、“实践型劳动教育”、“创新型劳动教育”四种劳动形态有机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景成实验学校以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探索美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新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多元、自主、和谐发展。

通讯员:冯一凡

来源: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徐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