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在于“悟”!

学无止境!可以说,人人都离不开学习,人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人人都在学习。然而,人人的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看看你身边的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战友,有的是同一双父母生养的,有的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有的是同一位老师教导的,还有的是同一个班级的,甚至是同一张课桌的,发展一样吗?有差距吗?

事实是:发展顺利的有,发展不顺利的也有;差距大的有,差距不大的也有。有的人硕果累累,成就辉煌;有的人长年奔波,一无所获;有的人德高望重,受人仰慕;有的人作恶多端,令人痛恨;有的人虽不富不贵,却满身荣耀;有的人曾位高权重,最后却锒铛入狱﹍﹍。

有的人在学校是优等生,进入社会后却到处碰壁;有的人在学校是差等生,进入社会后却混得风生水起。同是学习,为何差距这么大呢?有人把它归结为智商和情商,有人把它归结为“运”,有人把它归结为“命”。现在看来,都不完全正确。

正确答案:是对“学习”的感悟!

学霸的智商不低吧?风情万种的董事长、总经理情商不低吧?高官的“命”好吧?贪官的“运”(坐在那里收钱)好吧!但好到最后的有几个?现在看来,屈指可数!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仍然是“学习”出了问题!

关于“学习”,有三个关键点需要正确把握。如果这三个关键点把握不好,未来的人生肯定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

一是学习态度。即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为自己而学习、为父母而学习的人,格局太小,注定不会有很好的结果。为当官而学习、为发财而学习的人,方向和目的都不对,以后也肯定会出问题。为何近几年校院暴力屡禁不止?为何学生的自杀率、犯罪率持续攀升?为何一些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看看他们的学习态度,一切便真相大白。再看看历史上的名人特别是伟人的学习态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有了这样的学习态度,何愁未来不成栋梁之才呢?即便是成不了栋梁之才,也不会出大的问题。

二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紧随学习态度而选择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必然引导出健康的学习内容;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必然会牵连出不健康的学习内容。如果是为了造福社会、造福人人而学习,就会去学习最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内容,就会去学习人人之长、物物之优、事事之规律。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学习,就会去追逐短期的时尚(“追星”)、“王者荣耀”、谈情说爱,甚至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乱象,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幻的场景之中。一旦这种场景破灭,自己又会即刻陷入痛苦和绝望,继而引发更严重的错误。青少年的自杀率、犯罪率和成年人的离婚率,就是因为学习不健康的内容而酿成的恶果。

三是学习方法。更多地体现在学习之“道”上。这个道,并非常人所理解的“道”,而重点是指每个人的特点、每种物的特性和每件事的规律。因为,人人有特点,物物有特性、事事有规律。只有把人的特性和物的特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达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物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把他们统一起来,所需要的“道”也不能千篇一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环境,要把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物有机地统一起来,需要不同的“道”。比如:在学生阶段学习某一门课程和进入社会学习某一项技能,就需要不同的方法。再比如:两个人结成夫妻组成家庭,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里,要达成和睦相处,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同的方式方法。这个方式方法,绝对不是现成的,也绝对不可照搬照抄,而是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感悟得到的。

悟道!悟道!不悟,就很难得“道”。如果一个人既不善于学习,也不善于悟,那么,肯定不会有好结果。如今,网络上很多人讲家庭、讲男人、讲女人、讲老人、讲小孩,引发许多人的盲目对比。有些人甚至只拿镜子照别人而不照自己,结果越比越生气,越照越不如意,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实在是悲哀呀!